高考志愿填报:儒家文化中“功利性”的三字经

高考志愿填报:儒家文化中“功利性”的三字经

1、传统儒家文化对现代教育的消极影响文化是教育之源,是教育之根,且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 文化,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发展高考志愿填报:儒家文化中“功利性”的三字经,文化与教育紧密相关,共同发 展。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似一 个巨大的宝库,其中的精华我们不言而喻,“建国军民,教育先 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德育为先”等教育理念 大大促进了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然而,儒家文化中“功利性”的一面对现代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传统儒家文化倡导“学而优则仕”, 这种教育目的观严重误 导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三字经里说:“上致君,下泽民,扬 名志,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从中可以看出光宗耀祖,显 荣父母,遗泽后代

2、是当时特有的家族思想, 而对自身的身心发展 没有太多的提及,几千年来,这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 颜如玉”的教育观根深蒂固,功利性的教育目的影响了一代又一 代家长和学子。“学也,禄在其中也”,儿童从小就被这种以学 求官,以学求利的思想所熏陶、所诱导,他们的学习动机自然也 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把读书看成是跳出苦海、将来飞黄 腾达走向政坛的唯一途径, 希望可以通过读书取得好成绩, 拿到 高文凭,最终找到所谓的“铁饭碗”。 如今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在 毕业找工作之际竞相报考公务员、选调生,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为 了竞争一个岗位不计一切代价, 报考各种辅导班,练就各种“神 功”,总之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3、,这种趋之若鹜的现象与功利性的 学习目的、学习动机不无关系,这样的教育目的如何实现人和社 会的真正发展。同样,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无视 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一味灌输书 本知识,让学生机械硬背,完全将学生视为存储知识的容器高考志愿填报:儒家文化中“功利性”的三字经,完 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形成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 成名天下知”的“喜剧性”悲剧。传统儒家文化中“尊师重教”的思想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 生的个性和思维发展。尊师重教是孔子所倡导的思想之一,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 一般情况不允许有不同声 音出现,所以那个年代的尊师可谓是唯师,老师就是权威,老师 说的一切都是正确

4、的,学生一般不允许有异议,认真遵从便是。 虽说我们现在倡导言论自由,但古代那种“师道尊严”的影响还 是根深蒂固,很多学校和家庭从小就对孩子灌输“要听话”、“不要顶撞老师”、“老师就是权威”、“老师说的都是正确 的”的思想,尤其是在很多中小学里,学校教育就是一种教师教、 学生听的单向传递,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其实儿童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他们有很多新奇且有趣的想法, 只是被家长和教师所灌输的“要听话”思想所束缚,碍于教师的权威很少敢于发表异议,长此以往习惯了听从老师的安排就不再 有自己的想法,再往后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大学课堂上老师提问题 后出现的“鸦雀无声”的局面福乐智慧的作者是否受过儒家的教育,不再愿意积极

5、主动地各抒己见,很多人都是因为从小受“尊师重教”、“师道尊严”这些思想毒害而变成这样的。其实尊师重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我们确实应 该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但错就错在我们 过于尊师甚至唯师,将教师的言行视为唯一的标尺, 从而忽视了 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智力、 思维、想象力等发展的最佳时期没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传统儒家文化对“劳动”(这里主要指体力劳动和物质生产 劳动)的鄙视也不利于当代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行。从孔子不屑谈“稼、圃”之事,到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 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的思想能够看出: 儒家文化所蕴含的 教育理念并

6、不提倡体力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甚至轻视体力劳 动,认为读书人应儒冠儒服、温文尔雅,“手脚不沾泥,毛孔不 出汗”,应以读书为本,将来做个劳心者去统治他人,而且劳心 者受劳力者供养,不需要去自食其力,更不需要为此感到羞耻。 然而,当代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里的“劳”就是劳动教育,即一定的体力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教育 的真谛在于学生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精神劳动和物质生产劳 动结合起来实现自身潜力和能力的发展, 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 响,不论是我们的社会、教育者、家长还是学生对劳动总有一种 鄙视的眼光,认为体力劳动是一件很低贱的事情福乐智慧的作者是否受过儒家的教育,没有能力的人才会从事体力劳动。尽管现在学校开设有

7、劳动教育课, 但仅是迫 于政治需要和行政压力,而不是发自教育者本身真正的教育思想,所以很多学校的劳动教育课都是名存实亡, 被其它诸如语文、 数学、英语课所占用。社会和家长们从内心深处也认为体力劳动 是低人一等的,总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摆脱体力劳动,将来学有所成做一个劳心者,尤其是农村的一些家长,把上学看作是跳 出农门,摆脱体力劳动的跳板。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高速发 展,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劳心者未必就是治人者,劳 力者未必就是治于人者,而且现代的物质生产劳动者已不再只是 劳力者,他们的生产是体力与脑力的结合, 所以我们应该更科学 地理解“劳动”,教育者也应该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以便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合格的劳动者。传统儒家文化的精华我们应积极发扬, 但对现代教育的这些 消极影响也亟需重视,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奠 基工程福乐智慧的作者是否受过儒家的教育,推动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所以在 对整个传统文化的选择中, 教育要充分发挥其筛选发展功能,辩证地看待传统儒家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一些不符合儿 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旧文化进行更新、改造,保证传统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