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谈儒家哲学

成绩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谈儒家哲学

成绩论文题目:浅谈儒家哲学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浅谈儒家哲学 儒家哲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视人的情感,如果同西方哲学进行 比较,这一点显得十分突出。所谓“重视”儒家哲学思想论文,就是把情感放在人的存 在问题的中心地位,舍此不能谈论人的存在问题;反过来,要讨论人 的存在及其意义、价值等重要问题,必须从情感出发,从情感开始。 对于人的存在而言,情感具有基本的性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 称儒家哲学为情感哲学。这是儒家的传统(现代新儒家例外)。 西方哲学也有自己的传统,这就是理性主义。西方哲学中有一句名言: “人是理性动物。”所谓“理性”,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但有一 个最基本的涵义,就是指人的理智能力,进而演变为认识能力,当今 人们称之为“智能”。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以至人们讨论现代 社会的“现代性”时,不能不和理性主义联系起来。这是有道理的。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儒家哲学从一开始就从人的存在问题入手,赋予 情感以特殊的意义,居于重要地位。人是怎样的存在呢?在儒家看来, 人首先是情感的存在,就是说,人是有情感的动物,用现在的语言来 表述,情感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或存在样式。人的存在的意义和 价值问题,首先要从这里寻求解决。

成绩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谈儒家哲学

这当然不是说情感是惟一的,人 除了情感,再也没有别的,而是说,人就其为人而言,首先是情感的 存在,情感具有内在性,直接性,而且对于人的其它活动具有重要影 响和作用,甚至起核心作用。 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很重视人的情感活动,在他看来,人的最本真的 存在就是“真情实感”。所谓“真情”,就是发自内心的,毫无掩饰 和伪装的真实情感;所谓“实感”,就是实有所感、真实存在的,不 是虚幻的或凭空想象的。这里涉及到身与心、形与神的关系问题。人 们常说,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是神形(即心身)合一论儒家哲学思想论文,从孔子 的“真情实感说”就能看出这一点。“真情”必须是有“实感”的真 情,“实感”必须是有“真情”的实感,“真情”和“实感”是不能 分开的。只有“真情”与“实感”统一起来,合而为一,才是一个真 实的存在,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人首先是真实的存在,但无生命 的存在物也是真实的存在,在这一层次上,人与万物是一样的;其次, 人是有生命的存在,但一切有生命之物也都是有生命的存在,在这一 层次上,人与有生命之物也是一样的;最后,人要成为真实的人的存 在,这就需要有人的“真实情感”,这种“真实情感”是人所本有的。 人的形体存在是时空中的存在,人的情感活动是非时空的,超时空的, 但由于它同时空中的形体存在不可分,因此,它是具体的,不是抽象 的,是有内容的,不是空洞的形式。

儒家认为“孝”出于“真情实感”,这是对人的情感存在的一种最基 本的肯定。 人作为生命存在成绩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谈儒家哲学,首先是从情感活动开始的,婴儿初生时的第一声啼 哭,就是情感活动的萌芽,也是生命的诞生。婴儿出生后,首先接触 到的是父母兄弟(姐妹),他的情感活动首先是在同父母兄弟的接触 与交流中发生的,这时,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都表现出来,其 中,最基本的情感便是对父母的爱成绩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谈儒家哲学,由此便有所谓“孝”。 从这里很可能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即所谓“情”大于“法”,还 是“法”大于“情”的问题。其实,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情” 有“情理”,“法”有“法理”,如果当二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个 人有选择的自由,孔子选择了“情”。 总之,孔子讨论的问题,与 其说是“情”与“法”的关系问题,不如说是“自由选择”的问题, 他所关心的是人的存在问题,而不是社会制度问题。无论如何,对于 父子之情这种人类的特殊情感,决不能视若无有。 情感是可贵的,因此,人也是可贵的。《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 地之性人为贵。”人之所以为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因为人有情感。 在儒家看来,人的情感不同于动物的情绪、情感。人固然有动物性的 情绪、情感这一面,但人之所以为人,还在于人有不同于动物的高级 情感。

儒家并不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只有情感的区别,没有其他方面的区 别;但是,情感(特别是道德情感)居于重要地位,则是毫无疑问的。 这从孟子关于“四端之心”即“四端之情”的著名论述看得很清楚, 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良心”。 儒家认为,“良心”是存在的,“良心”的存在就如同人的存在一样 真实,问题在于,人能不能“存”其“良心”。这里所说的“存”, 是实践意义上的“存”,即保存之义。与“存”相对的是“放”,即 放弃、放失。“良心”本来是人人具有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规 这里所说的“存”,是存在意义上的“存”,“良心”就是人的存在,或者说,内在于人 而存在。但是,虽然内在于人而存在,却并不能说明它不会丧失,而 是很容易丧失,所以才有“存”其所“存”的问题。至于为什么会丧 失,按孟子所说,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各 种伤害,包括自己对自己的伤害。 “良心”作为心之所“存”或“存于人者”,是存在论的,不是认识 论的,但是作为存在的认识,也是可以说的。但在儒家看来,所谓 “存”,从根本上说是情感而不是意志,意志是从属于情感的,而不 是情感从属于意志。孟子所谓“悦理义”之“悦”,即是情感体验活 动,而所谓“理义”,也可以说成是“正义”,它确实是直接呈现于 意识中的儒家哲学思想论文,但必须是在情感活动中呈现的,这里如果说有认识的话, 那只能是存在认识,即正义感的自我呈现,这同“悦”的情感体验是 不能分的。 我觉得虽然儒家还处于中国哲学的探索阶段,但已经能从他们的思想 或主张中找到许多闪光点,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因为它不仅 代表了一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更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传统哲学观有 更深的理解。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