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方法与机理
汉代以降,在董仲舒等人的推动下,武帝开启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儒家的伦理道德,逐渐构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在义利关系中,儒家主张用“义”的道德伦理自觉性去协调和制约“利”,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在汉代,司法者通过“引经决狱”,将儒家道德精神及价值观嵌入司法判决中。
儒家与启蒙哲学会通视野下的当前中国思想(增订版)
《儒家与启蒙》即是以自己的方式探究了古今中西之辩的思想症结,并从哲学会通的角度加以深入。而在以西方古典哲学的方式观察并描绘出现代生活世界本身的政治性之后,被扬弃的启蒙主体性就在本质的政治一维上重新获得了一个体会、进入并激活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的道路。
(访谈)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三本文集
记得我的中文论文首次在中国大陆发表,那时在学术界,不带批评的儒学研究极少,否定儒家的价值才是常态,《孔子仁学中的道、学、政》当时发表在《中国哲学》第5辑(1981),并非易事。应该说明,韦伯研究清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是回顾百年前的历史,而我目前发展儒家的人文精神则是为了转化当下的凡俗世界。
儒释道三教的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儒释道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人冠之以儒家、释家和道家。
《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族优素福·哈斯·哈吉甫
《福乐智慧》教育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不偏不倚”。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已经可以发现,中原汉族儒家的“中庸之道”与喀喇汗维吾尔族的“和合之道”,都是希望建构一个“天地人合”的和谐社会,其中“过犹不及”与“不偏不倚”的中庸理念,“执两用中”与“适度”的实践方法也都颇多共同点。
儒释道三教的创始人孔子、释迦牟尼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儒释道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人冠之以儒家、释家和道家。
南怀瑾老师:中国儒家思想启示——法治德治并存
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好吧,“打你就是爱你”,果然有道理。”假如以道德来领导,每个人都有道德的涵养,以礼教化。“父慈子孝”,乃至人人爱我,我爱人人,这个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才是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奉行的主题。
:疫情下的学校教育提醒我们要回到教育原点
圣人是儒家最完整的人格思想,是尽善尽美的典范。自强不息是儒家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儒家的思想贵生重仁,并为之设计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今天我们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尊重的是自然生命教育,其次是社会生命教育,这是来自于儒家的生命观,对我们当今教育人的启示。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解题技巧之古代儒家思想
因此在这里总结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希望能对各位考生带来帮助。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针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实,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孝道。
文明要发展,人的思想至关重要
在古代,不少帝王处于巩固王朝的考虑,采用了愚民之策,他们禁锢了老百姓的思想,也阻碍了文明的发展。董仲舒的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当时汉武帝作为统治者的推崇,也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从而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