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中国人的核心思想在哪里(深度好文)

南怀瑾老师:中国人的核心思想在哪里(深度好文)
佛经之前没有推荐是因为如果没有道和儒家做基础,是很难看得懂佛家的东西心理学家说是真我,佛家叫阿赖耶识。《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这三大佛教经典,适合所有人看~把这三本书读完,这世间就没有秘密了~人间的事情在你面前就像小儿科一样,高维看低维如果没有儒家的思想做基础,是没办法看好道家和佛家的经典的。每个在直播间买书的人...
日期:2023-08-07 人气:156 阅读全文

佛教的智慧是一种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的生命智慧

佛教的智慧是一种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的生命智慧
佛教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宗教和哲学,它不仅仅是一种信仰和仪式,更是一门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的生命智慧。佛教的智慧不仅仅是适用于修行者,还能够启迪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力量。总之,佛教的生命智慧是一种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的智慧,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力量。同时,佛教的生命智慧不仅仅是一种信仰...
日期:2023-08-07 人气:177 阅读全文

参悟《心经》中的三句话,消除人生的万般业障

参悟《心经》中的三句话,消除人生的万般业障
参悟《心经》中的这三句话,能消除人生的万般业障?寥寥数百字,却暗藏了人生难题的终极答案?《心经》虽然全文不过数百字,但对人的心灵却有着神奇的治愈效果。其实,佛家所说的这个道理不难理解。这既是说,观自在菩萨通过行得般若之法,确实渡过了世间的一切难题。《心经》的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在佛家眼中,为这些欲望所主导的人生并不...
日期:2023-08-07 人气:185 阅读全文

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名守仁,号阳明

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名守仁,号阳明
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致良知!王阳明经典语录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王阳明经典语录4: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致良知!王阳明经典语录7:知者行之始。王阳明经典语录8: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经典语录9: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王阳明经典语录10: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日期:2023-08-07 人气:192 阅读全文

(李向东)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

(李向东)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
3、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8、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32、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lun,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
日期:2023-08-07 人气:194 阅读全文

(每日一题)经典的静心心语语录哪里能找到呢?

(每日一题)经典的静心心语语录哪里能找到呢?
佛家经典的静心心语语录哪里能找到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佛家经典静心语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佛家经典静心语录句子佛家经典静心语录语录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佛家经典静心语录说说修行是点滴的工夫。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佛家经典静心语录相关文章:佛教静心经典语录大全佛教经典静心禅语语录佛家静...
日期:2023-08-07 人气:158 阅读全文

一切随缘的经典语录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

一切随缘的经典语录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
一切随缘的经典语录7、有一种人生叫做看开不是不想而是不说还能保持微笑给别人善良给自己精彩叫做一切随缘。8、每一部喜剧的背后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辛酸每一个人的背后也都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一切随缘。笑看人生风雨路一切随缘度今生宽心的活坦然的过这才是自由自在的人生。一切随缘的经典语录快乐的人修炼了一份淡然的心态一切随缘不为难自...
标签: 佛教
日期:2023-08-07 人气:205 阅读全文

佛教中最为经典的一句话,也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

佛教中最为经典的一句话,也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
”这句话强调了佛法的本质,佛法不是文字,而是直接指向人心,只有通过直接体验,才能成佛。”这句话意味着佛法的本质是法身,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认识到真正的实相。”这句话意味着佛法是智慧的,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认识到真正的实相。”这句话意味着佛法是般若的,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认识到真正的实相。”这句话意味着佛法是普照的,只有通过修...
标签: 佛教 佛法
日期:2023-08-07 人气:117 阅读全文

陈红兵:六道轮回中的动物观与佛教的生态环保意义

陈红兵:六道轮回中的动物观与佛教的生态环保意义
【摘要】佛教的动物观本身包含多层内涵,因而也具有多方面的生态环保意义。相对于其他思想文化而言,慈悲利生、戒杀护生在佛教观念和行为实践中非常突出,因此,今天人们在探讨佛教的生态环保意义时,往往突出佛教在动物保护方面的价值。”在这里,笔者根据自身的认识及生态环保主题将佛本生故事中的动物故事分为三类论述:一是体现动物道德和智...
日期:2023-08-07 人气:175 阅读全文

佛家智慧三境寓意 预测2017年高考作文题:式结构分论点关系层次

佛家智慧三境寓意 预测2017年高考作文题:式结构分论点关系层次
水无常形,人的智慧在这一境,可以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不被死板的思路所困。道之道,非常道,有这种智慧的人,做事都有着各种深意,并很难为人所理解。智慧三境,智慧逐渐增加,但人却变得谦虚,山自认为可通天,海自认为围绕了一切,但只有天知道,智慧无穷。从佛家的人生三重界入手,类比导出智慧的三境界。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
标签: 递进关系
日期:2023-08-07 人气:103 阅读全文

印度最受欢迎的菩萨之一,你知道吗?

印度最受欢迎的菩萨之一,你知道吗?
到明清,观音菩萨已是民间佛教信仰中家喻户晓的重要神祇,观音的塑像不仅供奉在佛寺之中,也供奉在民间宗教的寺庙里。观音菩萨不是一个,你所指的是南海观音菩萨,佛教中是南海观音,道教中是慈航道人,所以亦佛亦道,混元初开之时佛道最先本出一元,要不然怎么很多修行的方式方法都是相通的、相似的,只不过是后来两家各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渐...
日期:2023-08-07 人气:226 阅读全文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释、道三家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释、道三家智慧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厚重的智慧书,那么,道家智慧是最机敏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中正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纵贯儒、释、道三家智慧,撷取道家、儒家、佛家中最经典的人生智慧,以儒家做人、道家做事、佛家修心。学习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做人、做事、修心的成功哲学,密切结合实际生活,可以解决现代人最关注的许多人生问题。大...
日期:2023-08-07 人气:63 阅读全文

你知道道士一般都念什么吗?念诵佛教经典

你知道道士一般都念什么吗?念诵佛教经典
说到出家人,人们就会想到和尚与道士,虽然他们修行的理念不同,但是归根到底都是在劝化世人积德行善。和尚念诵佛教经文时,一般会持诵《心经》、《金刚经》、《地藏经》等等著名的佛教经典。道教的修行理念是入世与出世兼行,既有远离世俗避世修行,又有身处红尘济世度人。
日期:2023-08-07 人气:159 阅读全文

风水堂:人生在世必有所求

风水堂:人生在世必有所求
一、怎么长智慧(哲学)还有一本是伟大的人文经典,或佛经或哲学。都在中国哲学。三、人生在世,必有所求(儒家)道家为人处世两条通则:所以,一个中国人如果懂得道家的思想境界,他开始做事时一定低调,极其低调,低调到让你觉得他不存在。五、人生,就是做事情(佛&儒&道家)佛家儒家道家儒家VS道家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哲学,有一个共同...
日期:2023-08-07 人气:209 阅读全文

刘笑敢教授积数十年思考精髓深入浅出地讲授《道德经》独特的生命智慧

刘笑敢教授积数十年思考精髓深入浅出地讲授《道德经》独特的生命智慧
针对于此,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刘笑敢教授在其新书《〈道德经〉智慧100讲》中通过八大主题,将《道德经》八十一章妙语整合为融贯的道家思想体系,详解《道德经》的核心关键词:道、自然、无为、正反……68项专题解读,32篇答疑解惑,为读者扫清《道德经》的阅读迷障,深入浅出地传授老子的独特智慧。深入浅出地讲授《道德经》独特的生命...
日期:2023-08-07 人气:73 阅读全文

道家佛家的智慧书籍 中国人年均读书是4本,这个数字在美国是9本

道家佛家的智慧书籍 中国人年均读书是4本,这个数字在美国是9本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对普通人来说,周易则是可以时时研习的生存宝典和人生指南。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
日期:2023-08-07 人气:130 阅读全文

中国佛教把心性问题的探讨提升至本体论的高度

中国佛教把心性问题的探讨提升至本体论的高度
因此,佛教心性论所涉及的“体”是指“心体”,也就是心性本体;“用”指“心用”,也就是心体的发用流行。但无论如何,在佛教哲学中,仍然数禅宗的体用合一程度最高,也最为成熟。因此,中国佛教本体论既具有一般哲学本体论的特点,又具有宗教品格的可证、可修、可悟的特征。这是中国佛教心性本体论所特有的二重性质。
日期:2023-08-07 人气:108 阅读全文

南怀瑾老师:道家无为是何物,这次换换目标讲讲

南怀瑾老师:道家无为是何物,这次换换目标讲讲
由此可知空性不定,空境难存,这就是佛法断舍离的根本与原因。我观之纯以理解,空性同样是根本之法,因道既物,实也,道的运转必有空相随。但如果这么理解,显然空非真空,并非佛家所说,空空如如吧,不生不灭,等等。
日期:2023-08-07 人气:75 阅读全文

修持《心经》要在三个字上下功夫

修持《心经》要在三个字上下功夫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在《心经》里面叫做众生法。《心经》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观五蕴,照见五蕴皆空。我们要用观的方法,了解五蕴所引生的烦恼,当下的,正在进行中的,然后用我们所了解的空性、空义来指导我们的思想、生活和工作。获得了这种修养的成就,我们在纷繁的世事当中就就能所向无敌、清净自在,不被一切境界所迷惑,而且能够转化一切...
日期:2023-08-07 人气:153 阅读全文

执着中谁都不是受困于万物和自己的内心

执着中谁都不是受困于万物和自己的内心
想到佛家的空性,儒家的反求诸己,阳明心学的格物致知,想到了人能量层级的开悟的层级,人类意识进化的顶峰,天人合一无我之境。王阳明曾在龙场悟时自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圣人处此悟性自足,之后境由心转做出改变努力面对当下适应环境,徐徐如在!自己也随即放下内外的执着,因一个放下屠刀的思悟而觉悟无我之境!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很多的...
日期:2023-08-07 人气:7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