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东方哲学的生态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遵循东方哲学生态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还有不到30天,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就要正式召开了。生态文明建设,从来不是一个新命题,中国古代哲学早有涉猎。从道家的“道法自然”到儒道释均有提及的“天人合一”观念,都在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当代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追求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今世界,越来越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已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现在,东方哲学的自然观也有了继承与发展道家的生态智慧感受,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

遵循东方哲学的生态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精辟的语言出自我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这段话概括了天、地、人的自然规律乃至整个宇宙的生态和生态规律,其核心思想就是“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并非凭空而生,它是对几千年来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总结与分析,充分反映了农业生活中四时节序、因地制宜等尊重天时和地利的思想。

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宇宙自然是大天地遵循东方哲学的生态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互融互通的,它们都教导人们尊重和顺应自然,在自然规律下安排生产与生活,最终达成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们都强调人和自然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而非孤立或对立的;它们也强调顺应了自然规律就能与外界和谐相处。

“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东方哲学朴素的生态观,它们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提示人们要树立生态整体意识,明白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在岁月的淘洗中,这些朴素的思想越发闪亮道家的生态智慧感受,特别是在如今气候变暖、污染超载、能源枯竭、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更加显现出传统东方哲学智慧的深度。

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东方哲学为东方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源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对“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仍然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这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认为,为来社会形态应该是一种“真正共同体”,它是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中所达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是人的本质复归的真正表现。

遵循东方哲学的生态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今年五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生态环境问题再次被强调,明确指出生态关系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不难发现的是,构建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生态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生命共同体,而生命共同体是由人与自然共同组成的。这便与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相符合。

其次,命运共同体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生”遵循东方哲学的生态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也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再次,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与构建命运共同体相辅相成。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道家的生态智慧感受,各国处在一个世界,面对环境污染与治理等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更不可能隔岸观火,因此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生态文明论坛的助推力量

围绕“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历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都展开了多个层面的研讨。特别是在2016年,与会成员达成了共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形成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命运共同体。

会议提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更加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当今世界,越来越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已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更为紧迫的共同挑战。

会议特别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关键在行动。中华民族有“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传统,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贵州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无论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还是落实中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绿色发展新理念,都需要发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变成实实在在的举措。

与会者认识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全球携手、加强国际合作。世界各国都应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发达国家要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给与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并帮助提升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美国东西方中心总裁查尔斯·莫瑞森在论坛上说:“生态文明不止是中国梦,而是一个全球梦。”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议长马克瓦尔德表示,全球都在努力实现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平衡。为落实《巴黎协定》,每个国家都要制定相应的目标。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