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规范

(每日一题)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规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天人合一”是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看来,“天”是宇宙的最高实体,“人”是其中的一部分。孔子从天道与人道高度统一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人能弘道儒家哲学智慧,非道弘人” 。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延续到了人以外的自然界(每日一题)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规范,构建了一个“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为核心的生态伦理学思想体系。 荀子则进一步提出 “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 认为天有自身运动规律,人与天各起作用,和谐共生。“取之有度, 用之有节” 是生态伦理思想的行为规范。 儒家的这一生态伦理规范告诉人们,对自然资源要合理使用。孟子认为,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浮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在荀子看来,“欲虽不可尽, 可以近尽也;欲不可去,求可节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他主张通过“道”来节制人的欲望,对于那些不可尽也不可去的欲望,要加以引导; 倡导合理地利用天, 使天能够为人服务。 朱熹进而提出了私欲与天理对立统一的思想,要求人们不要被欲望所引诱,保持道德自觉。“圣王之制” 彰显了生态伦理思想中的法律意识。 儒家很多经典著作都记载了有关生态资源的立法保护。如禁止人们乱捕猎、乱砍伐,保证生物的生长期。

这些立法保护在有关法令中传承下来,荀子把它概括为“圣王之制” 。《礼记·月令》规定:为了遵循自然规律,每个月所从事的生产活动都要和保护环境资源密切结合。各种为保护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禁令、礼制逐渐演变为历代王朝的法令。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意味着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孟子、荀子还详细阐述了具体做法,强调人类要保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每日一题)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规范,强调人与自然界应是伙伴朋友关系。在这种和谐关系中,人类方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与当今生态伦理学上所强调的人类在利用自然时应遵循自然规律的观点是一致的。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助于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选择适度的消费方 式。儒家“取之有度儒家哲学智慧,用之有节”的思想,告诫人类应当克制自身欲望,珍惜、节约资源。这一思想将引导人们更加注重环境、资源在代际之间的公正分配,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摘编自化秀玲《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智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孟子将孔子的思想延续到人以外的自然界,构建了独立的生态伦理学思想体系。

.历代王朝的法令都规定每个月所从事的生产活动都要和保护环境资源密切结合。C.荀子所概括的“圣王之制”就是指禁止人们“乱捕猎、乱砍伐”这一传统法令。.“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思想将引导人们更加注重环境、资源的代际公正分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文章首段通过对孔、孟、荀生态伦理学理念的论述体现了三者之间的传承关系。.文章第二段用引用、举例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观点。C.文章主要从核心、行为规范及法律意识三个角度,论述了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文章的最后两段从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儒家很多经典都记载生态资源的立法保护,可见这一观念在古代已经深入人心。.对于那些不可禁也不可去的欲望加以引导,是以“道”来节制人欲的一种方式。C.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若能努力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就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传承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智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树立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 3 分) D( A 项孟子的生态伦理学思想体系并非“独立的” 。 B 项这一规定是《礼记·月令》中的儒家哲学智慧,并非历代王朝的法令。 C 项“圣王之制”是指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有关生态资源的立法保护,“乱捕猎、乱砍伐”只是其中一例)( 3 分) B(B 项论证的不是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的观点而是 “‘取之有度, 用之有节’是生态伦理思想的行为规范”这一观点)( 3 分) A( A 项强加因果关系)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