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博物馆藏竹雕荷蟹摆件圣者仁心

孔子博物馆藏竹雕荷蟹摆件圣者仁心

从治学弘道到教书育人,从人生哲学到治国理政,从反思历史到认识万物,孔子的智慧钩深致远,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中庸为方法,引导人们建设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轴。

孔子博物馆有“大哉孔子”常设展览,其中“孔子的智慧”展厅,向大家展示孔子“仁者爱人”的胸怀和“兼济天下”的理想,带大家了解孔子“明于礼乐”的治世规范和“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

大同理想

面对礼崩乐坏的乱象,孔子志在匡时救世,建立一个德治仁爱的社会,后世儒家将其阐发为“大同”理想。大同理想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响深远。

《论语》中记载,孔子曾询问弟子们都有什么志向,其中子路、冉求、公西华分别表达了对治国、富民和礼仪的兴趣,只有曾皙描绘出了一幅简单而又美好的画面:“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晚春时节,带上几个好友和孩童一起去沂河沐浴,去舞雩台乘凉,傍晚唱着歌回家。孔子听后表示赞同。曾皙所描绘的画面便是孔子“大同”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古代文物之中,荷与蟹是工艺品中的常见组合儒家智慧的利与弊300字,蕴含着“和谐”的美好祈愿。

孔子博物馆藏竹雕荷蟹摆件圣者仁心

明 孔子博物馆藏

竹雕荷蟹摆件

圣者仁心

孔子将建设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于人儒家智慧的利与弊300字,而非神明,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他所说的仁。仁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敬爱、亲善,代表了人的良好品质和德性,是对人的本质的发现与认识。孔子还提出了寻求仁的途径,即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履行对亲人的责任,进而推及对于国家与天下的担当。

《论语》道:“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来,问道:“伤到人了吗?”但没问马怎么样了。在那时,养马人地位卑微孔子博物馆藏竹雕荷蟹摆件圣者仁心,而马是宝贵的财富,孔子能做到问人不问马孔子博物馆藏竹雕荷蟹摆件圣者仁心,正是强调了人的价值,也是孔子对“仁者爱人”的践行。

孔子博物馆藏竹雕荷蟹摆件圣者仁心

明 孔子博物馆藏

《三圣像》图轴

明于礼乐

儒家贵仁崇礼,认为仁是礼乐的灵魂,礼乐是仁的外在表达。礼,以习俗、规则、制度的形式示人;乐,则用节奏、旋律调和人心,二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孔子重视礼的教化作用,他将礼视作修身、齐家、治国的基础,倡导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

礼的本义与远古祭祀神明的器物和仪式相关。《周礼·春宫·大宗伯》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认为玉璧和玉琮象征着天圆地方,是十分重要的祭祀用器。

孔子博物馆藏竹雕荷蟹摆件圣者仁心

战国 孔子博物馆藏

夔龙榖纹青玉璧

孔子博物馆藏竹雕荷蟹摆件圣者仁心

新石器时代 孔子博物馆藏

长玉琮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以礼来强调等级秩序的同时,利用音乐来教化人民,达到社会和谐。

孔子博物馆藏竹雕荷蟹摆件圣者仁心

清 孔子博物馆藏

八卦纹鎏金编钟

中庸之道

“中”即中正、中和,“庸”与“用”相通,中庸之道即用中之道,意思是按照合适的方式做事。孔子的中庸思想将早期政治道德中“执中”的理念提升为道,用于指导人们的行为。他主张“执两用中”,即抓住事物的两端,在矛盾之中探求最恰当的解决途径。“和而不同”和“时中”是孔子对中庸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前者强调在差异中寻求和谐儒家智慧的利与弊300字,后者针对复杂的时势讲究权变,以求恰如其分。

孔子参观鲁桓公庙时,看到一种器具,守庙人称之为欹(qī)器。孔子了解它的原理和蕴含的道理,即“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通过这种器物告诫弟子,做事要把握好尺度,切忌过而不及。

孔子博物馆藏竹雕荷蟹摆件圣者仁心

明 孔子博物馆藏

《孔子观敧器图》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