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字表达的就是一段历史,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文化基因

每一字表达的就是一段历史,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文化基因

汉字,这个延续几千年的方块字,千年变迁,很多字意都发生了变化。如果追根溯源,你会发现每一字表达的就是一段历史,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文化基因。

先来聊第一个字:姬。这个字现在的字意已经发生变化,一般是形容美貌的女子,或者说对女子的美称,但是本来指周人之姬姓。

姬的本意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图。

每一字表达的就是一段历史,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文化基因

上图就是姬字,右边是字女,左边像个臣字,但打不出来。左边的字和臣不一样,臣表示一只眼睛,一只向上看的眼睛,而这个字是表示乳房。女人本来就有乳房,为什么还要在旁边再画一个?自然是突出重点,合起来姬就表示一个胸部丰满的女人。

在远古时期,怎么样的女性最容易受到推崇,自然不是现在这种模特身材的瘦高个,而是那种容易生养的女性最受到欢迎,因为种族的延续在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始终排在第一位。

每一字表达的就是一段历史,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文化基因

上图这个也是姬字,右边自然表示乳房的意思,但你看看有没有觉得挺像脚印的?

每一字表达的就是一段历史,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文化基因

姬姓的始祖是怎么来的?

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史记.周本纪》

姜原是帝喾的元妃,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也就是尧帝的父亲。姜原有一次出野,这个野不是野外,是王城之外的百里之地。她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然后好奇加心动了,踏进去了,然后就怀孕了,生下周的始祖弃。

当然站在今天科学的角度看自然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但这种暗喻不言自明,大家应该都懂。

这个姬的字型就完美记载和呈现这个传说。

有人说姜姓和姬姓是联合执政,至少在周取得天下之前肯定这样。有人说周文王不可能去找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从逻辑上讲不通,所以姜子牙很有可能就是当时姜姓部落的首领。姜子牙的姜与姜原姜是不是同一样呢?当然这个扯的有些远了。

儒家在科举开始就占了主导地位,到宋代,特别是南宋就牢牢占据首位。儒家兴起有三次,一次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观点,第二次就是唐太宗令孔颖达等人编撰科举教科书。第三次自然是朱熹的观点成了教科书。

现在一提中华文化,很多人就习惯性搬出儒家经典,甚至有人将童蒙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也当作是经典拿出来。正因为儒家对中国人影响太大,有一度时期认为中国的落后就是儒家造成的,从而出现很多反对和冲击儒家的观点,当然现在已经趋向理性。

那儒家讲什么?有些人说讲仁,礼,有些会说谈中庸,有些人也会说讲修身,治国平天下等等。

那到底讲什么?儒这个字就告诉你答案了。

儒这个字由人,雨,而三个字组成。

“而”这个字现在用的最多的就是作为连词。

每一字表达的就是一段历史,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文化基因

上图就是而,而的本意就表示下巴有胡子。俗话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下巴有胡子,而且这么长的胡子,说明这个人的经验和阅历丰富,不是一般人,在远古时期自然是长老级别。

需:一个人被大雨淋了。当然也有一种说法就是一个人腋下出汗了。见下图。

每一字表达的就是一段历史,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文化基因

这是需的二种写法。

知常容倾向于后一种一个人被大雨淋湿了,这个等一下可以自圆其说,当然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其实“需”与“而”没有任何关系。误把一个人的手和脚写成表示胡子的而。

既然这个人被大雨淋湿了,为什么儒旁边还要加上一个人呢?

这个正如姬这个字儒家思想是,既然是女性,肯定有乳房,为什么还要在旁边画一个呢?自然是为了强调。

儒左边的人同样也是为了强调。下大雨被淋那不是人主动的。

人主动被淋湿是在什么情况下?那只有在洗澡的时候。

古人可不像现代人这样爱洗澡,那什么时候必须洗澡?自然是祭祀的时候儒家思想是,这是规矩。

祭祀要有礼仪,同时要对上天尊敬,接受上天的旨意。这些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上天与人是有等级区别的,规矩和礼仪这些都是特别重要。

上天说了什么,我们该怎么做?谁也不知道,所以孔子把它语言化,具体化,这就是儒家的思想。

仁义礼就是上天给出的提示,也是必须要遵守的。对于个人来说智信就显得至关重要的。

墨子的结构与孔子的结构差不多,只不过孔子强调人是有差别的,但是墨子强调人是没有差别的,为此这两家还争论千年,到王阳明时还在争每一字表达的就是一段历史,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文化基因,虽然墨家已经消失好多年。

在墨家看来,老天说了什么呢?

若使天下兼相爱儒家思想是,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墨子》

当然还有很多,只选了一句,这一句就是直接和儒家吵架的。

董仲舒厉害在哪里呢?孔子是向世人说了天说了什么,董仲舒干脆说皇帝就是天的代理人,这就牛了,皇帝说的话就是天意了,因为代理人的话你敢不听?

有些扯远了。我们再聊第三个字

这个字是儒家的核心词,由人和二组成。

这个字的含义争议是最大的,估计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知常容认为右边应该不是数字“二”,而是“上”。因为甲骨文中的上就写成“二”的样子。

每一字表达的就是一段历史,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文化基因

所以仁强调的是人上人,也就是上等人。

你要知道儒家是强调亲疏有别的每一字表达的就是一段历史,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文化基因,有上等人,自然有下等人了。即然你是上等人,那么你要做的事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眼睛要看下,要关注不如你的人。

儒家的经典证实了这句话: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 • 经解》

所以老子提出一个观点是天地不仁。

什么叫不仁?那就是天地无亲,无情。无亲,无情不代表冷酷,而是一种公平,无差别的公平。所以才有了这么一句话:以万物为刍狗。当然这句话并不是简单这样理解,这里不展开,我在其他文章有专门论述。

这里的不仁与墨子的观点有些相近。

暂时就聊到这里,太长你们也不感兴趣。不敢说这一定是权威,一定是对的,只能说可以自圆其说吧。如果能引发你的思考,或者异议甚至批评反对,那这篇文章值了。因为把你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唤醒,唤醒你的思考,难道不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愿意做这块砖。

标签: 儒家国学孔子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