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26上一课

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26上一课

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26上一课(组图)

【感谢】

佛教哲学》课程,是根据喜马拉雅 闲者知无涯 老师的“新佛学金刚经”系列课音频所整理的文字资料。文字基础稿和课程思维图由群主【安端】整理提供。手写笔记导图由群友 深海玫瑰-果琋 提供——【STONE的学习笔记】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2019-1-26

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26上一课(组图)

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26上一课(组图)

上一课,我们介绍了“禅定”对于佛教修行者精神的作用。对于佛教徒来说——“禅定”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心理和精神训练!一旦有了这种“禅定”的体验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26上一课(组图),可以说——就对“禅定”的效果和“禅定”显现的东西深信不疑!就是我们说——唯识无境,我们以为是理论推出来的吗?其实不是!它哎“定”中已经所见,对吧……观“空”、观“识”已经意识到——世界由“识”构造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它不是从理论推出来的,它是从“禅定”推出来的。

所以,佛教徒一旦有了自己的“禅定”体验,见到“禅定”的效果,可以说——你再说什么,都没用!他对自己的直接体验是深信不疑的!大家觉得——这个很扯吗?其实不扯!为什么?如果你没有被催眠过,你就觉得——唉呀……催眠胡扯!什么催完眠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26上一课(组图),我就变成一棵树?太胡扯了!但是,所有有过被催眠经历的人,对被催眠这件事情都是深信不疑的,对吧!你没有被催眠过,你就觉得——唉呀……催眠完了……这骗人的!但是你要被催眠过,你放心!你肯定相信……你确实被催眠了。

我们说过——“禅定”和“催眠”,它们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你一旦进入过“禅定”,你对“空”……因为“十遍处”,你依“四色”观“四大”,依“四大”观“空”,那!“诸法性空”……不用来回来去地给你讲“金刚经”……啊,还要讲“一切有为法”……你不用,不用讲!你已经直接看到了世界是“空”……“空”遍及世界,对吧!你不用通过理论去推导世界是“空”。

所以说——真正的修行者,他不是通过理论……哎呀,学完“金刚经”——哦!意识到周围“诸法性空”了……没有的事儿!他是直接通过“禅定”看到这个世界是“空”了。呐!唯识学……哎呀,通过一大,一大路子的学说,推到……嗯,“三性唯识”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然后“唯识无境”……不是!它是观完“空”,直接通过“空”,观到了“识”——“识”遍及一切世界……知道世界由“识”所造!

有过被催眠经历的,就深信催眠;有过“禅定”经历的,就深信“禅定”的效果……或“禅定”中所见,或说“禅定”体验。当然啦,这个催眠,它不是说——催谁都能眠啊……催眠也有失败的!就是……有人他就不会被催眠,就是……催眠不对所有人都有效。

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26上一课(组图)

“禅定”也一样!“禅定”也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第一,你不一定就能到那个地步,对吧!说实话,你都不要说你依“四色”观“四大”……依“四色”观“四大”你都过不去,你还依“四大”观“空”?依“四大”观“空”,你都不得啊!可以说,一百多年可能都没有这么一个人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对吧……依“四大”观“空”,然后,依“空”观“识”!那都得是世亲、无著、唐僧这样的高僧才能“观”出来,他们才能……这个,这个写出来这套“论”!一般人,你就“观”不出来的!

所以,一般人对“空”的理解,只能是通过“金刚经”啊……嗯,通过这个大乘经教啊,去理解“空性”。“空性”不用那么理解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空性”可以直接“观”出来。当年的祖师是“观”出来之后才写的,而不是写完了之后“观”出来的。

“禅定”中的“禅定”体验,它就直接影响到了修行者的哲学认识。由此,就是我们说——“四大”、“观空”它就把世俗中的一切都视作为空幻了;然后,“观空”再“观识”,通过“空”再观“识”……观完“空”再观“识”,“识”遍及世界之后,它就知道——世界的所有的究极原因是“识”的作用。那,佛教的义理是不是就顺理成章了?“四色”变“四大”;“四大”变“空”;“空”变“识”。

这就是“禅定”……通过“禅定”形成的佛教思维经验,进而推导出来——对佛教世界的认识,或者说——佛教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观。有过这个完整“禅定”经历的禅修者,可以说——这就对他来说就是真理!他就亲证了整个儿过程,亲证了“诸法性空”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亲证了“唯识无境”!实修了,不需要看经书。这种对世界的认识观一旦形成,不可能改变!因为你亲身经历了,你即……就不可能改变。你都感同身受了,怎么改变?对吧……

有好多同学跟我说——不……不要去亲证。你们也不要去亲证!你们没那个能力,对吧!如果说要改变,只有这些我们没有亲证过的人,通过这个学习试图去亲证改变!那些已经亲证过的人,他们是不会改变的。

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26上一课(组图)

“禅定”经验的价值,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亲证过的人,或者说——我们入“四禅八定”,达不到那个境界……对吧!比如说——我顶多到“静定”,就到头儿了,我们不能再往前走了……对于我们这种没有到那个境界的,亲证到这个境界的人,他们的经验是不能忽视的!是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的!并且我们无法质疑。为什么?因为他确实亲证,我们没法质疑。

而且,这实际上,客观地说啊——它是两套认识体系的事情了!一套是直接亲证的认识体系;一套是通过理论的体系,这是两套体系的事情。我们不能质疑亲证的亲身经历。

而佛教呢,它就是通过这种宗教的神学实践,反向证明和定义了自己的哲学观和世界观。它这个方法非常地独特,它跟其他宗教都不一样——它是先有实践,反向定义的自己的哲学观……这就是通过神学体验来论证自己的哲学理论的方式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这在所有宗教中独树一帜!通过体验论证自己的理论……体验在先。佛教神学和哲学的交界地带,一直非常模糊!我们以说——“宗教四框架”,这个哲学和神学一直很难分开!原因就出在“禅定”这里——因为我们没有亲证过,我们只是听的描述。

我的课——这堂课,一直是佛教哲学课。从理论上啊,我们第九十二课就说过——什么时候儿哲学进入的神学呢?是从“业生世界”这个概念走向的神学。“五蕴”、“十二因缘”、“缘生法”……这是什么?这是原始佛教的哲学部分——“五蕴”、“十二因缘”、“缘生法”……这都是哲学逻辑,回答哲学问题,从理性顺序走!我们前面都非常有逻辑,大家听课就知道——是理性的!叫“顺着走”。“五蕴”也好、“十二因缘”也好、“缘生法”也好……这都是什么啊?佛陀如何看待世界、佛陀如何看待人!

佛陀也是理性的人,他是如何看待世界和人?那就是“五蕴”、“十二因缘”、“缘生法”。这个,整个儿佛教的佛教哲学理论是完备的,逻辑自洽的!“佛陀原说”是完备的哲学!后代学僧在一点儿、一点儿……一点儿、一点儿……补,一点儿、一点儿……补……

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26上一课(组图)

但是怎么补呢?最初的佛教哲学——“五蕴”、“十二因缘”、“缘生法”最后推出的是什么呢?只有佛教哲学的四根柱子,这四根柱子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26上一课,就是佛陀立下来的——苦、集、灭、道,这叫“四谛”,对吧!我们刚才说的“五蕴”、“十二因缘”、“缘生法”都是为了论证佛陀这个哲学的四根柱子!他通过逻辑自洽,推出了佛教哲学的四根柱子。

那哲学剩下的部分,是怎么来的呢?包括佛教的世界地图也好呀、佛教的理念也好呀、大乘精神也好呀、小乘精神也好呀、空观也好呀……这些哲学概念,都是后来通过佛教神学体验反向建立出来的!想不到吧?佛陀只立了“苦、集、灭、道”!剩下的那些哲学概念,都是义学啦……就是带有神学性质、带有哲学性质……一点儿、一点儿反向建立的。

然后,建立起来之后,再通过哲学逻辑,顺着捋了一遍哲学逻辑。换言之——佛教的理性部分……就是佛教哲学,实际上除了“四谛”——这四根柱子之外,它的“理性”部分竟然是被“非理性”建立的!什么意思?佛教哲学是被佛教神学的“禅定”反向建立出来的——“理性”被“非理性”建立了。

其实,根据康德哲学的四大“二律背反”呢……想用“非理性”证明“理性”,必然陷入“二律背反”。但是佛教,它实际上在神学和哲学上,它突破了这一点!当然啦,我们不能说它证明了,但它确实通过“非理性”建立了“理性”!就是……建立出来概念之后,又用逻辑顺了一遍。

这就是为什么——佛教研究两千年以来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26上一课,一直叫“佛教义学”……很多概念和问题,你就简直理不清楚!你就说不清楚!因为,它既不是纯粹的哲学,它也不是纯粹的神学体验!它是带有宗教体验的一种宗教哲学!之所以出“佛教义学”这么难,它最初的根源就是这个……就是——通过“禅定”把佛教神学反向建立了佛教哲学。

STONE的学习笔记2019-1-26上一课(组图)

佛教哲学研究发展到今天,包括大量的老师,他们最多也只能讲经,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搞明白,这些经书阐述的佛教哲理,实际上是通过“禅定”反向论证出来的!

我们中国佛教的爱好者一般都是从“金刚经”啊、“楞严经”入门的,对吧!这个……挣脱不出“经书解释学”的范畴。可以说啊——这些东西都叫“经书解释学”……学得好呢,也就是在“般若”和“唯识”里打打转儿;学得再好点儿呢,就是收点儿费讲点儿课;如果学得不好……绝大部分人,实际就是在一些什么“空”啊……嗯,“梦”啊……这些概念交错的词里,“唯识”啊……“识”啊……这些里头鬼打墙!老师尚且如此,那一般的佛教徒,搞明白这个道理就更难了。呐,嗯……这个课不能再讲了,因为这个课讲到这儿,难度就很高了!

单独“定学”来说,整个中国——大陆……北传佛教都不行!它的强,强……这个,它是南传教派的强项。南传教派,通过“禅定”,在“禅定”方面是首屈一指的!北传教派擅长的是义理;南传教派擅长的是禅定。

但是,南传佛教的问题就是——它不断地在禅观中积累这种神学的主观体验,不断加深神学观,它缺乏北传佛教的哲学思考;北传佛教的问题在于,一直整天拿着这经书作这个哲学思考……“诸法性空”的哲学思考、“梦”的哲学思考……它又缺乏南传佛教的主观经验。

这就是佛教哲学和佛教神学中,啊……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就讲到这儿吧……这课太难了!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