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无为之治:不要计较一城,一池春水

道家的无为之治:不要计较一城,一池春水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道家是一门显学,春秋战国时期也曾经和儒家并驾齐驱。其中的黄老之说更是在后来的很多朝代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道家转为玄修是汉代以后的事情了,而在这之前道家的学说和他自身的哲学思想其实是为了政治来服务的道家的无为之治:不要计较一城,一池春水道家的无为之治:不要计较一城,一池春水,道家的思想更多的也是用来指引精英阶级和君王如何治理国家的。

道家的无为之治:不要计较一城,一池春水

先秦诸子中的显学学派除去法家外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法先王。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墨家其实都是以“复古”为指导思想来运作的。把道家的思想一分为二来看,黄老思想其实是相对于“妥协”的,而老庄思想则更加理想化,追求的也是真正的古代。

《庄子》一书中对于帝王的要求有深刻的描绘,也算是道家对于帝王的评判标准。在庄子看来君王本身就不需要拥有太多的个人见解,知这样东西多了反而会影响施政。其次君王应该淡泊名利,放下私心,不要计较一城一池。有点类似西方的回归主义哲学。

老庄在对于自然的尊崇上是高度一致的,其实也就是认为社会的最佳理想状态就是古老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知识和工具的发展都是让人远离道的。人本身的知识也只是够生活就好,过于庞大对于自然和道是不利的。老子曾经说过:为学日益道家哲学故事,为道日损。也就是这样意思。

道家的无为之治:不要计较一城,一池春水

由于这样的思想存在,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也就孕育出来了。无为之治其实无为并非是不做,而是不干预,让百姓自己生活,过多的改变和为政者过多的想法都会影响到德和道,也会影响百姓的生活。无为正是不妄为。

我们现在知道这种为政思想的局限是很大的,放纵本身也是有后果的,同时人类作为群居社会,想要竞争,无为本就不可能。无为而治需要的则是一个界限,一个度,以及一个能够真正发挥它意义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纵观中国历史,黄老之说大盛势必是因为战争导致民不聊生且人口凋零。这样的情况下,不过多刺激百姓让他们自然而然的发展才是无为而治的舞台。到了治世需要举国之力时,崇尚阶级制度的儒家文化才是最好的武器。

道家的无为之治:不要计较一城,一池春水

可无为真的是乱世良方吗?其实也不是,无为之治预防的是君主的胡搞道家哲学故事,不体恤民情反而持续剥削。用今天的例子来看道家哲学故事,面对世界性灾难,为政者的果断处置才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先秦诸子思想中,最适合成为国策的是儒家,但仅限于封建王朝。法家过于偏颇和激进,墨家本身难以治国,道家则不切实际太过于理想。这也是后世道家从治国哲学逐渐走向玄修的原因。

标签: 道家国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