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究竟有哪些遗产价值和意义?

“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究竟有哪些遗产价值和意义?

编者按:2022年5月13日“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第一次工作例会”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召开,上山文化遗址正式申遗迈出第一步。“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究竟有哪些遗产价值和意义,让我们一起听权威专家怎么说!“浙江考古”公众号将以“上山文化学术价值和遗产价值”为题连续推文,与大家共同探讨。

“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究竟有哪些遗产价值和意义?

“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究竟有哪些遗产价值和意义?

第二篇链接请点击:

第三篇链接请点击:

上山文化——改写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发现、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

“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究竟有哪些遗产价值和意义?

很高兴我们的上山展览在现在疫情的情况下举办,上山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彭头山文化,也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入选的,是很不容易的。讲到今天的内容我觉得前面讲了新石器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重大的进步,我觉得蒋教授给我定了一个题目是“改写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发现、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

当然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这么说,我概括了一下,我觉得上山的发现:第一,它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群和文化,可以说柴尔德概括的那些新石器革命的一些特征还真比较全面的有反映,第一个最大的意义是稻作的产生,是现在能确认的最早的稻米的驯化过程当中的一个实例,而且它不是很零星,我们在早期的陶器当中就发现了很多的稻壳,它已经不是很初步了,它是不是最早被栽培的,是不是这样一个阶段,还是说前面还有一个更初级的阶段是需要考虑的,是不是从早期到中期实现了那么快的进步,因为稻壳在陶器里不是很零星的,最初级的阶段,量还不会那么大彭头山文化,这个我觉得也是希望今后深入研究的。但无论如何我觉得它从早期的阶段就不是一个最初步的,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我觉得这是第一。

而且它有一系列的生产、生活消费的工具,表明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的比重不是刚刚开始的非常的零星,这是一个。还有最早的在山前坡地的定居的村落和聚落群,大家都知道我们原来是住在洞穴里居住的,然后走到山前坡地,走出来的原因其实很值得考虑,环境的变化、植被的增加,很可能是栽培后来成为农作物的这些食物来源进入人们的食谱有关系。

第三,通过这个石器群,早期和中期是磨制石器在增加,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还有陶器种类的日益的多样化,早期、中期可以看出一个变化。还有最早的彩陶,刚才王仁湘教授讲我们非常有感触,尤其是做了测试,里面的出土可能像宋元时期的瓷器的造型,竟然是9000年前,我觉得在中国史前艺术中绝对是史前陶器的最杰出的代表,以9000年这个层面。

还有那些可能有深刻含义的刻画符号,非常值得研究。还有刘莉教授讲的,可能最早以米为原料的酒,米酒这个是更加重要的,我觉得这些方面还真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系列重要的贡献,而且刚刚秦岭教授也讲稻作农业从这儿向周围扩张、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东南亚包括我们已经熟悉的东北亚,确实影响非常的深远,我觉得这点解决了在低湿地生存的人们的主要的食物来源,这个我觉得是意义非常的重大。

这些方面来说,可以说确实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发现。要说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大家知道农业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我们做探源工程,生业是第一个重要的课题,生业当中的农业,农作物的种类,农作物占的比例等等,所以这个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实是稻作的发明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我觉得上山遗址的重要性,某种意义上说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我倒是觉得除了它的连续性之外,我觉得创新性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当然稻作延续至今,实际上起码目前看来有最早的上山文化,在中国无论是文化史还是文明史中都值得高度的重视。

我最后也高度称赞这样一个展览,因为我们多年来有一个心结就是怎么样让丰富的考古成果能够让民众以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理解,我觉得像这样的展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的展览经过了几个阶段,开始只是是标本库、标本展,只有考古学者才能看得懂,现在渐渐走向了大众,因为我经常提展览有三个层次,一个是让人看得懂,你要说明更朴实一些;第二是有意思,我觉得在这当中有一些文学的语言,传播的方式;第三个层次是受教育。我觉得在这个展览中我们看到了这三点比较好的统一。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展览,包括国博这样最顶级的展览也能够像这样更加贴近民众,成为一个联系考古和民众的纽带。谢谢!

从良渚看上山——万年浙江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资深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

“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究竟有哪些遗产价值和意义?

很高兴被邀请参加这个会议,今天到这儿来,就把我们对上山文化自发现以来的研究,说一些看法,或者说我的一些感想。

记得应该是在2000年的年末,我在浙江出差住在宾馆里,开一个什么会我忘了,蒋老师就跟我说上山,这么大一个圆陶片,有一个掰开了里面有稻粒,技术上非常老,不是那种后来的比较进步的形态了,火候也不那么高,陶质是松的,因为当地夹炭这些东西,一看是比较早的,这是2000年末。到现在20年的时间,我们发现了20多处遗址,还对它做了一个分析,对它反映的某些点上的研究比较深了,比如说刚才大家谈到的稻作农业的问题,这是一些文化的点,在这上面研究得非常深,我觉得这很了不起,20年。今天这个展览也是把我们的上山从发现以来有关它的研究做一个归纳。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展览给大家来看,这算是一个小结吧。

我觉得最早应该是蒋乐平,开始就他一个人,后来加了几位帮忙的,形成了一个团队,当然还有王海明王所长,就那么一个人坚持了20年很不容易。这个过程我表示致敬和祝贺。

关于上山文化,到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有了一个初步的分期,其实就目前的发现来看,说不定还能划分出地方类型来,据我来判断,比如说现在做的下汤遗址和和桥头遗址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太一样,隔着大概有100多公里,也不是很近,因为山地一串一串的小盆地,19年去的时候我们从永康回来发大水了,淹的那个地方,就是这么一个情况。现有的发现不但有初步的分析,大概也慢慢地作一个不同区域的、在整个文化分布范围内东边西边的异同情况的文化面貌的分析。我就是说我们的类型的划分有可能是这样的。

其实这几年的工作提供的材料还不只这些,还提供了一个虽然也是初步并不是十分的严谨,但是已经给我们一个上山文化所处的这个时代比较复杂的一个面貌,这个是没想到的,至少我个人没有想到。比如说它是一个定居的形态,从小黄山遗址的发掘和上山遗址的发掘,有环壕等等还是挺深的环壕、很深很大的,它很复杂的形态,它的建筑至少有两种建筑形式,有的是大的柱坑,一边三个围成了一个小方块的建筑。还有一种栅栏还是围栏,今天展览上我们看到上山还有那种方形的贮洞,这是不是又有不同的建筑形式,那么我们在农业的采集上,我们看到了陶器的变化。桥头背后展现了有房子,说不清楚是祭祀遗迹还是什么,一坑一坑的陶器放在那儿了,这个有点像河北磁山的情况,又不完全一样,因为磁山旁边人家有大面积的储藏粮食的窖穴。还有墓葬这个已经不是一个很简单的墓葬。

因此这种情况当然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考古工作来把它充实起来、完善起来,还有待于我们进行不同领域的研究。因此今天仲召兵领我到这儿来,路上我们还说或许我们上山遗址的发现的研究好像一下子发现稻子了,没有想到这么早,这个农业一下子就成大问题,当然农业本身是一个大问题,这个没错,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那么大家研究的本身,一下子发现个什么,但是这个背后都有偶然性在里面,有关上山文化的研究有偶然的因素在里面。我说既然已经都20年了,到今天了,下边的研究我们能不能就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设计,这是我的一个建议,要做一个遗址是做它的文化面貌还是专门做农业,我觉得应该做一个社会的、社群的整体。

现在我们知道的遗址里面“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究竟有哪些遗产价值和意义?“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究竟有哪些遗产价值和意义?,好像下汤比较理想,保存得比较完整、比较好,桥头有点破碎了,复原成一个整体有点困难,条件不够了,上山的情况我不太了解,我们看湖西好像都不太完整,下汤可能是以后需要在那设一个工作计划的点。争取通过这个地方的发掘来把上山文化所处的那个年代的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情况能够研究出来,反映出来,这是一个建议。如果说是上山文化发现的意义,因为上山的年代这么早,当然我对这个年代一直还应该再斟酌、斟酌,再仔细斟酌,不光是把年代摆出来了,一分期,还有一个是我们去怎么整合一下的事情。有关上山,我看大家都把它当成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早期的晚段,有这样的观点,但从整个的陶器群的结构的情况等等来看彭头山文化,我觉得应该和彭头山划在一个大段落里,而不应该把它放在前面。那新石器时代时期能不能往前再提一点,提到一万年,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也不算数,也不算论文,因为没有严密的论证过,就是说上山文化的遗址发现以来,不光是本身的问题,还有一系列相关重大的学术问题。当然上山从哪儿来啊?我们还不太知道,但是由于上山文化的出现,上山这一套东西的发现,我们把从良渚往前的历史又延长了两三千年,我们前面知道了河姆渡、跨湖桥又延长了,延长到了1万年,良渚是5000年,前面给它找了一个5000年的基础。浙江江浙一带的史前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然后在这个系列里面我们再研究,现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把这个事说得很清楚,认识得很透彻。

未完待续 ······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