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主张社会等级制度的“受造而平等”

儒家主张社会等级制度的“受造而平等

众所周知,儒家主张社会等级制度。这可能是很多人说自己在儒家里“没看到平等观一类的东西”的原因。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儒家的这个主张,恰恰是基于“人人生而平等”(不是宗教式的“受造而平等”,注意这个区别)推导出来的。进行这个推导的,不是别人,就是先秦儒家三巨头中最后一个出场的荀子。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对此作了全面的论证

首先,荀子指出,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和人生来都是相同的:“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不平等观,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荣辱》)

所谓“无待”,就是“不用教”的意思。这段话的意思是;人有一点是一样的:饿了就想吃东西,冷了就想要温暖,累了就想休息,喜欢好的,不喜欢坏的。这是人生下来就是如此,是不用教的,在这方面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不平等观,禹和桀都一样。

在这里,荀子是从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人人生而平等”这个道理。这是我见过的对这个道理最深刻的阐述,比后世基于各种宗教的论证,要深刻得多!

但是,荀子又指出了一个问题:“人,力不如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人的力气不如牛,跑的速度不如马,但却能让牛马为己所用:儒家主张社会等级制度的“受造而平等”,为什么?荀子给出的回答是:因为人“能群”——能发挥群体的力量,而牛马不能。这样,体能不及牛马的人,就能让牛马为己所用。因此,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必须依托于群体的力量。

人要群居才能生存,那么群体内就不能没有秩序。这个秩序,对于荀子来说,就是儒家的“礼”:“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不平等观,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会去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发生混乱,一发生混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圣王厌恶这种混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儒家主张社会等级制度的“受造而平等”,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不得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

至此,荀子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人生而平等”出发,完成了对儒家礼教的合理性的论证。从这个角度来说,儒家的全套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人人生而平等”这个基础之上。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