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的“自省”,你知道吗?

论语》里的“自省”,你知道吗?

相传,北宋开国功臣赵普的家中只有一部《论语》。宋太宗赵光义听闻此事,便好奇地问他:为何只读《论语》?赵普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便是著名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也是《论语》的魅力所在。

今天企业学习《论语》,更多的是学习其中的德行。企业的经营原则要坚持合理的义利观、责任观、诚信观、仁爱观,才能实现基业长青。

所谓“自省”,便是个体自我检查,进行纠错的过程。

没有哪个人会不犯错误,没有哪个企业天生完美、毫无瑕疵。想要尽可能地避免犯下大错,人就需要学会自省;想要尽可能地避免走向失败,企业就要学会自省。

人在自省过程中,可以检讨自己言行举止的不足,可以发现自己能力的缺陷《论语》里的“自省”,你知道吗?,并帮助自己确定下一阶段学习的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定期的自省有助于企业检讨经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检查学习的成果,确定下一阶段的学习发展方向。

3.1自省在于自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原典】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释义】

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孔子这段话是对他的弟子子路讲的。子路性格鲁莽轻率,孔子针对他的特点,采取了告诫的语气。孔子告诉自己的学生,在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的时候,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切不可不懂装懂。

自省的第一步儒家管理智慧,就在于自知。自知,就是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在工作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纠正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以防后患。作为企业领导,掌握着企业的重要决策,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情,更要时常保持自知。

我们只有时刻反省,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能真正地改正。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就很善于反躬自省。他认真总结前朝灭亡的教训,反省自身的缺陷和国家的客观实际,虚心接受臣子的进言,改掉自身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励精图治,最终成就了大唐盛世。

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领导往往承担了企业的重任。企业就像是一艘船,企业领导就是引领方向的舵手,一旦偏离航行的方向,那之后做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在浩瀚的时代大潮中,企业领导要引领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定要时时反省,了解自身当前的实际情况,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应时刻关注企业内、外事物的发展变化,就像舵手必须时刻关注天气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并以此来判断正确的方向。企业的经营决策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出的,一旦环境发生改变,那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也要随之改变,否则容易因信息滞后和决策滞后,而使企业落后于其他的企业,最终走向失败。因此,企业领导必须经常自省,审时度势,以便及时地发现、纠正错误,及时更新信息,做到与时代同步,这样企业才能保持长足发展。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但是,时光一去不复返,而伟人也常常是万中无一。不过,如果我们能够时常自省,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而加以改正,这样自己的能力就会逐步提升,我们和伟人的距离才会缩短。

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在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发展,只是原地踏步,那它其实就是在后退。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像逆水行舟一样,拼命地往前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领导需要不断地了解自己,不断自省和改进。

日本著名的管理大师稻盛和夫曾提出过企业经营者的人生六项精进理论,第三项说的就是要每天反思。稻盛和夫称高尚纯洁的心灵为“真我”,称卑贱贪婪的心灵称为“自我”。他认为企业领导应每天回顾自己在一天内分别出现了多少次“真我”和“自我”,还应该学会抑制“自我”,伸展“真我”。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把经营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他曾多次提到人生的幸福感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要坚持每天反思,经常反思哪些决策是对企业有利的,哪些决策是不适合企业的,或者目前哪些地方是可以继续保持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这样才能让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松下幸之助一生经历了商场的风云变幻,他曾经站在世界的巅峰,也曾经穷困潦倒,欠下高额债务,但他从未停止过自省。通过不断的反思,他不断前行,从创业时的100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2000万元,他的事业飞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以后,由于松下幸之助奉行战时政策调整,他的资产不仅全部消失,还欠下700万的巨额债务。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抱怨外部环境,而是从自身找原因,认为自己的暂时失败源于因一时取得成就而沾沾自喜。看到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后,松下幸之助决定重新开业,终于打造了后来的松下电器王国。

有一句古话叫“知耻近乎勇”。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对于企业来说,了解自身的缺陷,不讳疾忌医,主动地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算是“近乎勇”。如果一个企业领导遇到挫折和失败只会从外界找原因,而不知道内省,那他将很难成功。因为外界不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我们只有经常自省,并不断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取得一番成绩。

案例分析

李锦记对湘菜的“改造”

1888年,年仅20岁的李锦裳在广东南水竖起了“李锦记”的招牌。他利用南水生产优质生蚝的条件,发明了蚝油,并借此发家致富。后来,李锦裳迁居澳门,李锦记在第二代传人李兆南的带领下开始开拓广州和香港两地市场。此后,李锦记不断发展,不仅让产品行销广东、香港等地,还远销欧美,受到华人华侨和外国顾客的欢迎。

李锦记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持着绝不降低品质的方针。这一方针既让李锦记的产品有了质量保证,也让李锦记经常在对手的低价竞争面前失利。毕竟,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是很难区分出各种调味料的实际差别的,而李锦记较高的价格又让许多消费者,特别是李锦记一直期望能够取得突破的大陆市场的消费者望而却步。一旦对手开发出了价格较低的同类产品,李锦记就会迅速丧失自己的市场。

既然自己的酱油项目起步较晚,搞低价又会伤及自身,那不如干脆维持高端定位,慢慢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1997年,李锦记开发的“蒸鱼豉油”在香港受到了餐饮界的一致好评。不过,由于许多粤菜厨师仍然习惯于自己调制酱汁,蒸鱼豉油在香港的销量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出色。可是,在湖南和江苏《论语》里的“自省”,你知道吗?,蒸鱼豉油却大受欢迎,2003年几乎每个月都能销售几万箱。李锦记是如何发现这样一座“金矿”的呢?

李锦记十分重视餐饮市场,也善于在餐饮渠道进行销售。在针对大陆市场进行调研后,李锦记发现:湖南的湘菜是一个值得李锦记进行“改造”的对象。使用普通酱油,厨师需要在调味上花费不少的时间,而这往往会使顾客感到厌烦;而李锦记的蒸鱼豉油则让厨师省去了不少时间。

于是,李锦记立刻开始着手推广。2002年,李锦记举办了一次“湘菜创新会”,邀请了多位湘菜大师,使用李锦记的酱料制作湘菜。在诸位大师的努力下,李锦记的酱料在湖南声名鹊起,销售额也迅速攀升。短短一年时间,湖南的大中小饭店都有了李锦记蒸鱼豉油的身影。

李锦记的成功,可以说就是源于企业的“自知”。把握好自身的高端定位,不以后来者身份与当地品牌进行竞争,而是通过餐饮的渠道,让顾客认同自己的高端定位。

3.2成功源于自我反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原典】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释义】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自然就能远离他人怨恨。”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相处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与纠纷。如果只去寻找他人的缺点和错误,一味地批评他人,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驳,最终导致纠纷和怨恨。在这里,孔子教导我们: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做自我批评,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别人,这样做就可以让我们远离怨恨了。

对于无时无刻不需要精诚合作的企业来说,自我批评和反省就更加重要了。经常进行自我批评的人,不仅能了解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还能加强团队的合作,也能更好地与上级、同事沟通。

对于领导企业的企业家来说,自我批评和反省更是领导企业走向成功的法宝。现代社会,能够影响企业的内外因素非常多,企业家和管理者要多从自己能掌握的事情做起和思考,而对自己无力改变或者无法影响的因素少些抱怨。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失败后会有负责人归结为政策环境不利、市场环境不利和消费者认知不足等很多客观因素,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创新国学,这些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去适应,这个行业里一定有做得非常好的企业,那么他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生存的呢?为什么自己的企业就不能去适应呢?这样就会少一些埋怨,多一些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努力。

案例分析

傲慢与偏见,让MSN最终退出中国

2013年,微软正式宣布,将关闭中国的MSN服务。消息传出,人们不禁感慨:这个曾经在白领人群中流行,相较于QQ等本土软件显得“高大上”的聊天工具,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被彻底挤出了中国市场?

其实,MSN的本土化进程一直都不顺利。MSN的退出,根源上还是微软对中国市场的“傲慢与偏见”。

在人们的印象中,来自于美利坚的事物总是有着天然的“高贵血统”,这让人们一度产生了中国市场天生就有崇洋媚外习惯的错误印象。其实,事实并非如此。NBA在中国进行推广时,大卫·斯特恩总裁曾在中央电视台外等了足足三天;麦当劳在中国进行推广时,对豆浆油条等本土产品也是“来者不拒”。而MSN,却总是显得如此高傲,以至于在七年的时间中,MSN的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直至销声匿迹。

让我们把时钟调回到MSN刚刚进入中国的那个年代。当时,QQ的功能还不像如今这般强大,界面上也充斥着大量娱乐性质的内容,这让许多大公司不得不下令在办公室内禁止使用QQ。而界面简单且严肃的MSN,自然就成了白领人群的“宠儿”。

但是,MSN糟糕的体验却逼着用户们不得不放弃。据统计,MSN平均每23秒就会收到一条消费者的抱怨。MSN对于病毒链接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控制办法,一旦某个用户不小心点开了链接,病毒就会在用户的好友列表中迅速传播开来;太过严肃的界面从来没有过任何优化调整,有时甚至连对方的基本信息都看不到;申诉流程极其繁杂,一旦用户遇到问题,各种复杂的表格只能逼着用户放弃申诉。

作为世界最大的软件供应商,微软似乎从来没考虑过这些问题。当QQ不断加入离线传送、截图、群组、视频等功能时,MSN仍然不能解决掉线的问题。当新浪微博等后起之秀开始研究年轻用户的心理特点时,MSN仍然不愿调整自己一片惨白的聊天界面。当YY等语音聊天软件大受年轻人的欢迎时,MSN却连一个客服电话、一个售后服务人员都没有。

《论语》里的“自省”,你知道吗?

最终,MSN在层出不穷的社交工具面前倒下了。有人笑称:直到MSN死的那天,它依旧没有一个中文名字。

3.3 好习惯实际上是好方法:每日三省吾身

【原典】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释义】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是否为别人办事而不尽心竭力?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我是否复习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世界上,人心很容易为外利所动,很容易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失去自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立身呢?孔子认为人应该在人世间寻求和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的时候先求诸自身,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

儒家思想的很多概念并非空洞无物,它们不仅是个体的真实存在,也是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由于这种社会整体意识,作为个体的人才能时时刻刻感觉到人类和人性,感觉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使个体的人格可以形成具有博爱精神的集体意志,并由集体意志促使个体的反思和成长。因此,儒家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完善集体人格的过程中得以完成的。

自省其实也是一种学习能力。众所周知,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犯错、不断经历失败的过程。对于创业者来说,学会自省尤为重要。只有懂得自省,才能真正地认识到错误,继而才能改正错误。对于创业者来说,自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否具备自省的能力和自省的精神,决定了创业者能否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否及时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以及能否从中学到新的东西。

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并不是天生的生意人,他们的成功源于后天不断的努力。纵观中国企业界,又有几个企业家是一次尝试便取得成功的“天才”?绝大部分企业家,都是在不断的探寻、摸索之中成长起来的。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他们都非常善于学习,善于自省。

比如波司登的创始人高德康。高德康虽然工作繁忙,但只要有闲下来的时间,他就一定会抓住机会进行学习,学习之后还要亲身试验:“我总是在听人家讲,听了以后抓住要害,再在实践中去检验,到最后看结果,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在他的带领下,波司登终于成了中国羽绒服行业的领军者。

作为一个创业者,遇到挫折是常有的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从失败中找方法,不停地反思,不停地学习,这样才能度过危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对创业者来说,我们不只要一日三省吾身,而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不停地进步。相信从现在开始儒家管理智慧,如果你能时时惕厉,时刻反省自己,提升自己,你的创业成功一定指日可待。

3.4 善于学习他人:见贤思齐

【原典】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论语》里的“自省”,你知道吗?

【释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前的一些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很多企业了,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改进经营管理办法,这样才能让企业与时俱进。

很多企业领导都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在媒体报道中看到同业竞争者或其他公司新颖的经营管理方法时,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己也会反思——我是否要借鉴他们的经验呢?如果需要,那可以借鉴他们哪些方面呢?他们的做法会不会成为行业的趋势呢?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或方法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力呢?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或方法会不会有风险呢?

在商场上,没有什么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般来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直接套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是很危险的。在尚未做好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充足的准备前,即使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也有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借鉴他人的经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深入思考,加强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成功的概率,还有可能让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从而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企业的管理者要怎么借鉴他人的方法呢?

第一,学以致用。这个方法最简单易懂。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喜欢借鉴外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不过,要想保证借鉴来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有效的,这就需要新方法操作起来简单有效,无须付出过多额外的努力。以韦尔奇在美国通用电气著名的人才持续性计划为例,从本质上来说,这个方法要求工作岗位和求职者的信息要实现透明化,这就要求公司具备信息数据化的能力。这也是沃尔玛、乐购和葛兰素史克能够成功借鉴通用电气的人才持续性计划的原因。然而,这种方法并不是万能的。这种方法对于那些经营管理模式和想借鉴的公司相同的企业,才是有效的。只有拥有相同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才有可能快速、成功地复制另一家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方法。

第二,理解体会。要想成功地借鉴他人的经验,关键在于学到他人经验中的核心内容,这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避免企业为了借鉴他人的经验而过多地调整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或组织架构。以2000年瑞银财务管理中心借鉴瑞典商业银行的财务规划流程为例:当时,瑞银财务管理中心想要把瑞典商业银行财务规划流程拿来使用,借鉴他们在财务规划流程中的方法,如减少中央监管、增加前端责任、部门间友好竞争等,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了过去极为耗费时间的财务规划谈判流程。除了单纯的借鉴,瑞银还有创新,根据实际情况,他们把对方的共同奖金机制改为部门相对表现奖金机制,更有利于员工发展个人能力。

不过,不管是哪种方法,从本质上来说,都不简单。因为我们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经验,都需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变,这样才能找出更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方法,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3.5自省力的训练:君子三戒

【原典】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释义】

孔子说:“有三件事情君子应引以为戒:年少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万事万物的诱惑;待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他人争斗;等到老年时,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纵观古今,放眼中外,面对金钱与美色的诱惑,能够不为所动,都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苏联有一篇名为《一根头发丝的故事》的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他的祖母在少女时代有一个男朋友,有一次两个人去远处一个森林里玩,晚上来不及回来了,只好在森林里一个无人居住的小木屋里过夜,两个人各自待在一个房间。这个少女想考验一下这个男子,看他夜里会不会过来,于是就在门上拴了一根头发丝,但是一夜过去了,这根头发丝还是原样。少女于是认为这个男子值得信赖,便更加信任他了,两个人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之后,他们结婚生子,相伴到老,这就是作者的祖父母。中国也有所谓坐怀不乱的成语,都是赞扬能够在欲望面前克制的了不起的人和事情。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欲望。欲望并不是坏事,欲望本身还能推动个体、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进步,向前发展。但是,欲望并不能过度放纵,如果我们过度放纵自己的欲望,那它很有可能会变为贪欲,会阻碍我们自己和社会的发展。纵观历史上那些成功人物,他们往往善于克制和把控自己的欲望,哪怕是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也不会放纵而为。汉高祖刘邦从本性上看,“贪于财货,好美姬”,所以他率兵先入咸阳以后,也曾经短暂地被欲望所俘获,跑到秦皇宫里坐了一会儿而不愿出来,但是他的伟大就在于能听从下面人的劝谏,及时克制自己的欲望,远离奢华的秦皇宫,做到“财货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民心,并奠基了汉家四百年天下。

孔子的“君子三戒”强调人生不同的阶段都应该有所“戒”,虽然他的这一论述已经过去几千年,但在今天,依然可以给我们带来警醒。

戒之在色。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罗伯特定理”:“没有人因倒下或沮丧而失败,只有他们一直倒下或消极才会失败。”这句话是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在欲望面前保持清醒,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儒家管理智慧,千万不可放纵自己的欲望,做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戒之在斗。在现代社会,由于资源和机会有限,人与人之间必然会产生某种竞争。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然要参与到竞争中去。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采取不正当的竞争。相反,我们要远离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不仅会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许一时能让企业看到甜头,但长期发展下去,对企业、对社会的良性发展都是不利的。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借鉴孔子的话:“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按照市场规则竞争,在团结中竞争,不管输赢,都要保持风度和气度。

戒之在得。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也可以很好地衡量一个人。尤其是在法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钱权交易等潜规则很容易滋生。在面对不正当财富和职业操守的选择时,我们一定要坚守底线,切不可因小利而失大义。

正所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生于天地间,要想岁月静好,取得事业的成功,都必须给自己的欲望戴上一道道“枷锁”。对于企业领导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整个企业,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成败。

案例分析

马云的三次“交学费”

1992年,马云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当时,还在杭州某学院当英语老师的他与同事一起筹集了3000元钱,开办了海博翻译社。那时马云在杭州翻译界颇有名气,很多人慕名请马云做翻译,忙不过来的马云便成立了海博翻译社,邀请一些退休教师做翻译。当时,翻译社每个月的房租是2400元,而翻译社第一个月的收入才700元。1993年,翻译社终于能做到收支平衡;第三年,翻译社开始赚钱,但效益并不理想。见工作辛苦收益却不高,马云只好关闭了翻译社。后来在查账时,马云才发现:出纳每天都要偷偷拿走一二百元,有时甚至达到了700元。马云深刻反省自己:没有建立合理的制度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1995年,马云辞去了职务,与夫人一起创建了“中国黄页”,注册资金5万元。但是很快,中国电信浙江杭州分公司也注册了一个类似的黄页公司。虽然中国电信实力远胜中国黄页,但中国黄页也没有因中国电信的出现而一蹶不振。于是,中国电信找到马云,提出合作。1996年3月,两家合并。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成60万元人民币,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投入资金140万元人民币,占70%的股份。马云一听能得到140万元的注资,心想自己可以大干一场了,马上就答应了这个合作方案。可在合作达成后,马云才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在董事会里面,对方是5票,马云这方只有2票,每次开董事会,马云总是面临2比5的制约,开很多次会也通不过决议。马云这才醒悟,自己虽然得到了钱,却把控制权丢掉了。一年后,马云被迫放弃了自己那30%的股份,以十几万元的低价彻底退出。马云的第二次创业没有成功,但他从这次经历中总结出一点教训:企业家不能被资本所控制。

1997年,马云又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当年年底,他受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北上给外经贸部做网站,让外经贸部成为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当时,马云在北京租了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夜以继日地开发网站。“中国第一个网站交易市场是我们做的,第一个进出口交易所是我们做的。政府和我们这些人合作得很愉快。”马云曾经这么说。但是后来,双方在业务上产生了分歧,对于网站应服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争执不下。虽然公司获利颇丰,但马云除了工资之外,却没能拿到任何红利。对于这件事,马云认为:他没有分清朋友和上下级的关系。他反省了这次失败,认为在今后的创业中,应该清楚地区分好朋友与上下级关系。

在三次创业失败后,马云在1999年又踏上了第四次创业的道路。“阿里巴巴”也就此诞生。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课程招生简章内容报名扫码咨询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课程招生简章内容报名扫码咨询

更多课程招生简章请阅览公众号底栏~经营培训

更多线下学习信息可加微或关注微博和互动吧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