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道家有着互补的关系——经世致用

儒家道家有着互补的关系——经世致用

儒家讲“经世致用”,是和孔孟的时代有关的。

其时诸侯纷争,天子不明,百家争鸣。无论哪一家哪一派,要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总得有些可以宣传的料子。所以那个时代大兴帝王之学,又多纵横之术,百家之中多以济苍生兴天下为追求。这就是对于实用之学的要求吧。由此逐渐形成“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在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教育上影响深远。

张立文教授把儒家的核心精神概括为三句话:一是,治平为本;二是,以仁为核;三是,以和为贵。第一就要以治平为本,这是契合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的。

儒家与道家有着互补的关系。道家是出世的,特别是老庄超然物外,儒家是积极入世的,孔子的弟子有很多都是在诸侯国谋政的。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是说大家都好好学习,学好之后都去当大官挣大钱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其实是为了黄金与美女吗‬?那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培养财迷与色鬼?

当然不是。

孔子儒家所追求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精英文化。财迷与色鬼是不入孔孟法眼的。孔子要克己复礼,以重塑天子尊威;而孟子养浩然正气,塞天地之间。

儒家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定国安邦之士,经世济民之材。“学而优则仕”试述儒家和道家的哲学观点对后代文化生活的影响,“仕”就是做官,做官只是一个过渡,一个途径,做官的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正是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

这是一种精英文化,所有的老百姓都来治国平天下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没有必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有责而已,不见得就有机会和能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儒家尊崇精英教育,这种精英到汉灵帝时刘邵(公元180—245)又发展出合张良与韩信之长的“英雄”形象。当然,这样的英雄实在难得。不过儒家的英雄形象又和西方‬大片中的孤胆英雄(超人、007等)不一样。中国最显赫的英雄孙悟空贵为齐天大圣还得有个师傅唐僧,还得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以修成正果。中国的英雄是关羽‬、岳飞这样的,既有个人的卓越又有组织精神,团队意识。

那么对于不是英雄的大众,儒家的普及教育如何进行呢?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几近焉。”

大儒朱熹在《治家格言》中如是说。只要能够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儒家与道家有着互补的关系——经世致用,就可以接近于圣人的境界了。

儒家教育不离人间烟火,其平民教育自孔子立学就有。为使百姓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儒家教育“寓教于乐”,授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比起其他各家纯粹的或王霸之学或法或名之辩,六艺显然更大众化,俨然成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

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便可以受到儒家教化。从而儒家教育实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统一。

不管是孔子还是孟子,都曾周游列国,欲将所学致天下之用。志趣不成,便著述立说,广开私学,博施教化。

儒家在孔孟时未必见得一‬统,而后可以独领千年风骚。这正应了传统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立功不成,先贤们选择了立德立言,同样不朽。这本身就是经世致用的体现。

在经世致用的影响下,儒家教育注重实用性教育,所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了政治、经济,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这在《论语》中随处可见。特别是古代儒家教育重言传身教,于生活之中晓以大道,又蒙了道德教化。这或许是儒家思想领潮数千年的资本吧。

到朱熹讲《大学》,第一章就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叫做八条目。不管天子、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而儒家追求的治国平天下其实是精英之学,是学优德高者以平天下为己任。至于大众教育的理想结果是修身齐家。这是“内圣”与“外王”的问题。不管“内圣”还是“外王”,儒家教育在私学上同样深入经世致用的境地。

朱熹本人曾两次到岳麓书院讲学,并且在任湖南安抚使的时候振兴岳麓书院的教育,并颁布了《朱子书院教条》,使岳麓书院第一次有了正式的教规。而岳麓书院重人格培养,以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学贵力行的治学风格,坚持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这和朱熹强调的八条目正好暗合。

在岳麓书院从教的学者强调,一切学问必须有益于治国安邦,国计民生儒家与道家有着互补的关系——经世致用,才具有价值与意义。理学家张轼主教岳麓书院时鼓励学生将道德精神的修养和经邦治国的功业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们能够学习那些治“世之兴废,生命之大本”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种种学问。这是由“内圣”通“外王”的道路。故而,岳麓书院在宋代就形成了一种经世致用的传统。到清代,王文清主持书院期间,制订了《岳麓书院学规》,将“通晓时务物理”作为教学内容。主教岳麓书院27年之久的罗典主张:“务令学者陶泳其天趣,坚定其德性试述儒家和道家的哲学观点对后代文化生活的影响,而明习于时务。”岳麓书院另一位山长贺长龄也是一位讲求经世致用之学而闻名于晚清的重要学者,他和魏源主持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成为推动晚清经世致用学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著作。

岳麓书院存在千年之久一直是书院之首试述儒家和道家的哲学观点对后代文化生活的影响,自北宋以来为私学之先,其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也并非独专。其他书院的教育也争开此风。明东林书院虽是私学,然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党人一案通国史者尽知。儒家教育并非高不可攀而是紧扣现实深入基层。私学如此,至于太学、国子监等官学,以吏为师的教育其实用性更可想见。

胡适曾说,古代书院相当于现代大学教育。而在岳麓书院的基础上创办的湖南大学仍坚持岳麓书院千年办学传统。1932年,胡庶华先生任湖南大学校长,作《湖南大学校歌》,明确表示湖南大学是“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反映了湖南大学作为一所既有传统继承又有创新发展的现代大学的特点。中国最早的大学,是1905年由清政府颁紧急政令在原来各省书院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如北京大学、山西大学、湖南大学等,所以中国的高等教育因袭传统的儒家私学教育而来,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我们也应当传承。

进入现代社会,教育革命、教育改革也是几经风雨。经世致用的思想更融入教学风气之中。现代教育更要强调教育应该造就实用型人才,所教所学应该能转化成生产力。

所以,经世致用的传统价值取向仍将影响中国教育。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