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

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

甚至有时候我都在怀疑,古时候那些一心求道寻仙的修行者,他们所追求的终极意义到底是什么?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还是真的对此深信不疑呢?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内容,可以说是古人修道成仙的终极心法,这部古籍名为坐忘论,出自于唐代道门隐士司马承祯之手。

其中不仅包含了先秦练气士修真悟道的法门,同时还吸收了许多关于佛家的修心炼性之法。

但是由于这类古书的用语实在过于隐晦,所以今天我们就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为大家讲解其中的内涵。

故事开始

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

在大唐盛世的一个秋天,天台山的顶峰之上,有一位衣冠朴素的少年,站在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前。

老者看着远处绵延起伏的群山,眼中尽是深邃之色。然而就在这时,他忽然不着痕迹地对着眼前的年轻人说道:

“既然你能找到这里,那也说明你我之间有一道缘分。如今我且问你,你可知何为成仙,何为得道?”

青年人略微思索了一下回答说:

“导引服气,采药炼丹,超然物外,了却生死。”

老者听闻呵呵一笑:

“导引服气可延年益寿,采药炼丹亦有内外之分。外丹之术,早已落寞。而内丹之术,也并非你想的这般简单,你方才所言这些,终究只是外道。”

“修行者有性命之分,内丹导引可以练气修命,但却无法达到你所说的超然物外了却生死。这其中所欠缺的,正是修性的心法。唯有性命交修者,方可一窥仙缘,悟道长生。”

话音未落老者便转身将青年人领进身后的一间茅屋,开门之后直接墙上挂着一副卷轴,上面书写着两个大字名为坐忘。

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

老者向青年人解释道:

“坐忘二字乃是出自于《南华真经》,是上古真人的悟道之法。只可惜留传至今,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洞悉其中的真谛。”

青年人闻言,有些疑惑地问道:

“所谓坐忘不就是凝神静坐,调息入静的方法吗?

这样虽然可以让人暂时忘却世俗烦恼,但事实上却更像是一种短暂的逃避。只要睁开眼睛,依旧还会回到纷纷扰扰的世界当中。”

老者摇了摇头说:

世间一切烦恼,皆因尘缘难断!而坐忘之法的关键,就在于一个断字。”

话音未落,老者指着不远处的一棵松树,又接着说:

“其实人生在世就像这棵大树一样,扎根于泥土之中。我们与外界之间的种种联系,就好比那错综复杂的根须。

这些根须,就是你与这个世界之间的缘,丝丝缕缕,相互牵连。而修行之人就是要将这些尘缘断尽,才能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

听着这一番话,青年人若有所思,但随即又问道:

“那如果将这些根须都断掉,这棵大树岂不就死了吗?您所说的斩断尘缘,恐怕也只有真正得道成仙者,才能够达到这一步吧。

老者扭过头来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想不到这年轻人提的问题竟如此直接。”

于是他笑着回答道:

“坐望之法乃是修心炼性之法,讲究以心制性,以性制行。所以断缘也并非从身上断,而是从心中断。”

说到这里,老者忽然回头问了一句:

“你可曾听说过,何为吾丧我?”

听到老者的提问,青年人低头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说:

“晚辈在读南华经齐物论时,也曾留意过这三个字。所谓吾丧我,应该就是一种类似于假死的状态。暂时忘却了形体,停止了所有思绪,身如枯木,心如死灰。

就如同一棵树被暂时砍下,过后又续接了回去。”

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

老者闻言笑了笑说:

“你只见其形,不见其神。修道之人,讲究破而后立,死而后生。刚才我跟你说,断缘要从心中断,其实无外乎这6个字。

凡心死,道心生。身在红尘,却不惹尘缘!生在世俗,却不生凡心!至于如何才能做到这一步,现在你可明白?”

听到老者这么一问,青年默默思索良久,随后仿佛豁然开朗,用清澈的眼神看着老者说道:

“修道之人想要断绝尘缘,就是要将自己内心与外界连接的根须,彻底地连根拔起。如此才能做到让那一颗凡俗之心死去?

而至于道心生,应该就是让自己的内心,重新扎根于大道之上。如此就好比将一棵大树,从原先那种污浊的环境当中,移植到了另一片崭新的天地,从而洗尽凡尘,获得新生。”

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

听闻此言,老者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但随即又用严肃的声音说道:

“破而后立佛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死而后生。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是纵观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修道之人,败在了这条路上。

而在这些人当中,也不乏心智坚定之辈,更不缺一心向道之人。但你可知他们为何没能达成夙愿?”

青年人闻言,默然摇了摇头,见状老者又接着说道:

“其实修道断缘一途,最难的并非一生一死这两个极端,而是生死之间的这一段路程。在大道与世俗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才是最考验一个人的关键。

纵然你一心求道,但你的身躯却不能脱离世俗,即便你断绝尘缘,可你的生命终究需要物质世界来维持。

这就像是一个人在汪洋大海之中争渡佛家思想的最高境界,虽然你的目标是汪洋尽头的彼岸。可在渡海的途中,你仍旧需要收集资源,建造船只,保证自己能够在汪洋大海之中生存。

可是又有多少人在这个阶段,迷失在繁华的海市蜃楼当中,忘记了汪洋尽头的彼岸,才是自己最终追寻的目标。

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

听到这里,青年人也是忍不住感慨万千,毕竟在这苍茫世间,寻仙问道者多如牛毛,而得道成仙者却是凤毛麟角。”

此时老者似乎也看出了他心中的惆怅,于是转而又说道:

“仙道茫茫,虽然飘渺,但却并非可望而不可及。

但若想触及彼岸,却必须参透真常,看破虚妄。”

真常之道

老者向青年人解释说,修道之人最重要的在于根基,而修道的根基,其核心就在于一个信字。这个信可以理解为坚信,也可以理解为信念。

总之就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

“上士闻道,勤而勉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佛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下士闻道,大笑之。一个人对世界的基本认知,决定了他今后会走上怎样的道路?

倘若一个人不知道黄金的珍贵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那么即使把一座金矿放到他的眼前,他也无法察觉其中的价值。

而大道也是一样,它就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边,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

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

相比而言,人们更加注重的,往往是人世间的声名财色这些看似真实,但实则却是短暂而又虚幻的东西。而真正能够让生命永恒长久的大道,却反倒被世人当做虚无缥缈的传说。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到假处假亦真,这世间的真真假假,已经让人陷入了颠倒梦想。

而梦境里又充满了世事无常,生死祸福,因果轮回,只在旦夕之间,就好似那海市蜃楼,瞬息万变。”

听了老者的这一番话,年轻人看着窗外不断起伏的云海,仿佛看见了浮沉变幻的大千世界。而此时他的目光,却是前所未有的坚定,像是能够看穿世间的一切,直抵大道的本质。

良久之后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他终于回过神来,接着老者刚才的话说道:

“世间的真相是无常,而大道的真相却是永恒。一个人如果想要在无常的世间,看到永恒的真相,就必须唤醒自己的真常之性。

而真常之性,又需要在无常的世间去磨砺,然后才能变得愈发坚定。这就像是佛家所说的,戒而生定,定而生慧。当心中的慧光照破虚妄,也就能够破除迷雾,接近汪洋彼岸的大道真相。”

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

眼见青年能够悟到这一步,老者心中也满是欣慰于是便笑着说道:

“你口中所说的大道真相,其实也就是古今无数修道者所追求的仙道之境。究其内涵,其实也无非真常二字。

真为真实不虚,乃是世间唯一。常是永恒不变,可谓亘古如一,所以仙道的尽头便是一。

这个一是万物的本源,是虚实的结合,也是生命升华到最高层次之后的本来面目。其中的真谛,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当你走到这个境界之后,自然能够体会。”

说完之后老者便不再言语,转身盘膝而坐,恍惚间,似乎与天地融为了一体。

回归现实

此时此刻,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得到成仙这个话题。其实按照坐忘论这部书中的思想内涵来看,在古代修道者眼中的得道成仙,显然并非我们所设想的那样,拥有某些不可思议的神通,或者超能力。

古人修道成仙,何为得道?——坐忘成仙的终极心法

他们所真正追求的,其实是一种精神层次的升华与超脱。就如同先秦时期的庄子所说的那样,与天地万物齐一,让自己的身心回归到一个最为原始的本质。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如今世人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实际上只是一个更高维度的投影。而所谓的得道成仙,就是以心中的慧光,洞察虚幻,接近真实。

按照这样的角度来看,普通人就像是沉迷在游戏之中的角色。而追寻大道的人,就如同在虚拟的游戏中觉醒了自我的意识,转而向着真实的世界去探索。

但至于这层虚幻假象之外的真实世界,究竟是一番怎样的光景?或许只有真正走到那一步的人,才能窥之一二。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