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4讲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2)儒家提倡“仁”“礼”“德治”“仁政”;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推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实践精神。这些学派的思想都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3)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4)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了传统儒学,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5)汉武帝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了儒学地位;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能强化课Ⅰ传统文化的滥觞—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

经济

生产力发展。奴隶制经济的崩溃,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上的繁荣提供了物质上的条件

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

文化

随着“私学勃兴”周易学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阶级关系

原来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地位上升,他们代表本阶层和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学术环境

在缺少绝对权威和政治控制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不受束缚和制约。各派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学者不是政治附庸,不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争鸣”指各派学者或思想家先秦儒家和先秦道家的哲学观点,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见解,提出自己治国济世的主张。

: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3)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史学者说]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给我们的启示:允许学术自由,促进思想解放;允许人才流动,使其“择木而栖”;人民多谈国事,为对决策者提出批评意见和决策参考建议;定期开学术研讨会,各自取长补短。

二、中国古代道德学说的建构——孔子思想

核心是“仁”

“仁”的基本出发点是爱人;实现“仁”的途径是道德自觉,推己及人;目的是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

以“礼”治国

强调等级和秩序

调整“礼”和“仁”的方法

中庸。既贵贱分明又温情和谐。达到中庸的做法是“和而不同”

以“德”治民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

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先秦儒家和先秦道家的哲学观点,不耻下问,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等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世界观

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四书》《五经》的文化传承

(1)整理西周文献:

①《诗》——即《诗经》,这是西周至春秋时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有3 000篇之多,经孔子删订以后,保留了305篇,通称300篇。这部诗歌选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各地的乐调,共十五国风;雅,周人的官话称为雅言,是西周王畿的诗;颂,即宗庙祭祀的乐歌。

孔子很重视《诗经》,他总是启发学生们去读诗,将读诗与做人联系起来。

②《书》——即《尚书》,指春秋以前的官方政治历史资料汇编,相传有百篇先秦儒家和先秦道家的哲学观点,今传28篇。孔子认为,学生们研****书》的目的,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体会先王是如何治国理政的。

③《礼》——又称《士礼》,后称《仪礼》,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孔子对周礼有很深的研究,很有感情,心向往之,要求学生们认真学****和实践。

④《乐》——指《乐经》,是音乐方面的典籍。孔子重视音乐,认为这也是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音乐在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