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智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的智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语出《庄子·大宗师》和《庄子·天运》。

这句话被后世误解的很多,多是因为没有通读全文道家智慧的意思,望文生义了。就像很多情侣分手之际都喜欢写一句“相忘于江湖”,其实和庄子的原意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们以《大宗师》一文来解释这句话。

庄子的智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何为“相忘于江湖”?庄子讲了几个生动的故事

泉水干涸之后,水中的鱼都暴露在陆地上。这些鱼互相吐水润湿对方,以此来表示不愿意就此死去。

所以,庄子说,与其这样做,那还不如就此消泯于“江湖”之中。

这句话被误解为,和互相苟延残喘十分的友谊来比,还不如大家互不相识,在江湖里游曳。被强行解释为“恋爱”领域里的分手金句也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但是道家智慧的意思,我们需要真正明白庄子说的“江湖”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江湖”不是指具体的那个带水的江河湖海道家智慧的意思,而是指“天地”、“宇宙”一类的环境。

庄子的智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说,这样“相濡以沫”地活着,实际上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鱼离开了水就会死亡,这是规律,所以与其这样苟延残喘,那为什么不坦然地顺应自然法则,回归到“天地”之中呢。

这里庄子提出了一个词,叫做“相忘”,表露的是庄子如何来看待死亡的。

需要注意的是,庄子绝不是劝这些“鱼”去坦然地死亡,而是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什么叫做“死亡”。

庄子又讲了一个故事。

几个人一起讨论人的生灭,他们认为人来自于天地,所以最终也应该回归于天地。而人就像材料一般,死亡只不过是这一生命形态的消亡罢了,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将被天地所重组,这是另一种新生。

庄子的智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有一天,其中一个人即将死亡,朋友们来看他,用很轻松的语气说:“不知道你消亡之后,这些材料会变成什么呢?是重组为飞虫还是走兽?”

这个将死之人却说:“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是干预了世界的平衡。就像我们冶金铸造一般,材料自然不能跳出来和我们说,它要变成什么样子。那么人也不能要求世界将自己化作什么具体的事物。”

这个过程就被庄子描述为“相忘”。

庄子还编造了一个和孔子有关的故事,做了一个较为形象的对比。

说有个人去世了,孔子派子贡前去吊唁。子贡看到死者的朋友们围绕着死者唱歌跳舞,一点也不感觉悲伤。

子贡感觉有点接受不了庄子的智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回去问孔子,这是怎么回事。

庄子的智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孔子说:“这些人是超脱世俗之外的人,他们有他们生活的道理,和我们不是一类人。”

并且在这个故事里,孔子也提到了那群鱼的做法: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是说,孔子这些人讲求礼义,其实是入世者,用条条框框将人束缚在一定的规矩之内,就像建造一座池塘来养鱼一般;而那些出世者,他们并不在意生死,将自然万物看作一个整体,包括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此消彼长,并不会真的消亡。

既然不会真的消亡,那么人的死亡只不过是换一种形态罢了,又何必悲伤呢?

庄子的智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通过“江湖”的存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庄子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并不是为了告诫人们看淡死亡,而是讲述了一种处事态度。即:

不要过于干涉事物的发展轨迹,一切变化都有其规律。

庄子提出了“真人”的概念,其实就是道家经常提及的:

圣人与天地合其德。

春秋时期所说的“圣人”,不是后来儒学中的圣人,而是指如伏羲、三皇五帝等等上古的先贤,这些人治理国家的办法就是“无为”。

庄子的智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说,既然真人是和天地同一思想,那么治理国家就像天地这般超出物外,以绝对公正的眼光来看待世事发展即可,何必推翻已有的大规则庄子的智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制定小规则呢?

在“相濡以沫”的故事之后,庄子总结道: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是说,与其称颂尧之治世,非议桀之残暴,不如将它们看作世事发展的一个规律,有大治就有大乱,就像有高才有低一样。

其实这种思想在《道德经》中说得更明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就是说要以一个公正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超出规则之外的事情自然会受到惩罚,不必去过于忧心。因为羊要被狼吃掉,所以就要对羊进行特殊的照看吗?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狼也有活下去的权力。

庄子的智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在最后,庄子又编了一个孔子的故事,是说其实儒家、道家治国的终极目的和手段都差不多。

颜回对孔子说:“我这两天有进步了。”

孔子问:“有什么进步?”

颜回答:“我已经不再刻意坚持仁义了。”

孔子说:“还不够。”

过了几天,颜回又对孔子说自己进步了,称连礼乐也一同不再坚持了。

孔子的答复依然是还不够。

最后,颜回对孔子说,自己已经达到了“坐忘”的境界。

什么是“坐忘”呢?即: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孔子这才认为颜回已经真正明白了真意。

庄子的智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一段有点类似“机锋”的对话其实就是在说一个道理,即儒家也好,道家也好,最终的目的和手段其实都绕不开对于规律的敬畏。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实说的就是要服从自然万物的规律而已,其中蕴藏的是道家“无为”的思想。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