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阶段及零散论乐语录

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阶段及零散论乐语录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音乐美学思想是有四个发展阶段的:其中第一个阶段是由殷商与西周奴隶主贵族相信“天”、“帝”而形成的带有较多神学唯心主义色彩的音乐美学思想;第二个阶段是春秋时代出现了具有唯物主义色彩,要求音乐为生产服务的前期阴阳五行的音乐美学思想;第三个阶段是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我们可以以孟子、荀子、孔子作为代表,由《礼记.乐记》集大成,以“礼乐”为贯串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儒家礼乐思想与道家自然乐论,与道家、墨家、法家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中反“礼乐”的斗争;第四个阶段是战国末期形成了与儒家思孟学派唯心主义“天命”论相结合,强调“天人感应”和“五德终始”,是具有神秘色彩的后期阴阳五行的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阶段及零散论乐语录

古代乐器

我国早期的音乐形式,是原始乐舞与那些人面蛇身的氏族图腾,体现了统治阶级威严与意志的狞厉怪兽一样都是被糅合在那混沌未分的巫术礼仪活动的统一体中的。“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yú)”;“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当时的人们认为“干戚羽旄”、“发扬蹈厉”跟“格于皇天”、“格于上帝”同样跟其氏族部落的兴衰命运息息相关。这样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将尚在萌芽的音乐审美意识保存于《左传》以及《国语》当中的零散论乐语录之中,人们无不要对音乐“考中声量之以制”,使其合于“天地之性"。认为只有能够祈求“风雨时至,嘉生繁祉”的“平和”之乐才是美的;那些会为“疾”为“甾”招来大祸的“繁手淫声”则是丑的。这种仅仅基于人们“媚于神”而“求福”的心理音乐美学思想,同时还非常深刻地影响了先秦诸子一直到后来的两千几百年的审美观,成为中华民族特有音乐审美历程的起点。

: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阶段及零散论乐语录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是古代思想史上学术空气最宽松、最活跃的时期,这个时候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因此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是极为丰富的,当时提出了很多音乐美学范畴的重要命题。音乐美学思想最为丰富的,主要就是儒家以及道家了。其中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而音乐美学思想的特点是以礼为本,以“中和”为准则,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提出了崇尚自然的审美准则。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阶段及零散论乐语录

我国音乐审美意识的发展过程,不仅仅是古代贤哲们不断探究审美问题的思维历程,同时也是音乐艺术家们不断创造审美艺术形态的物态化过程。中华民族的音乐审美意识不只是表现在那些丰富而深刻的范畴、命题之中;而且还积淀在那绮丽多姿的音乐艺术形式当中。就如同当代美学家所言:“某种文化形态与他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以及与他在同一块文化土壤中产生的某种文化观念不可能没有联系,尽管这种联系有时并不是那么的直接,可是却根深蒂固。”一定时代的音乐艺术形态必定积淀了当时的音乐美学思想;然而一个时期的音乐美学理论也一定潜藏在当时的音乐艺术形态之中,影响它的产生与变迁。那么,我们在研究那些表现为理论形态的音乐审美意识,记述各种美学范畴与美学命题的产生、发展与转化的同时,不妨联系那些积淀了美学思想的音乐艺术形态,将二者放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之中综合考察研究。这样就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审美历程。

: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阶段及零散论乐语录

然而: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阶段及零散论乐语录,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儒家礼乐思想与道家自然乐论,就像是社会生活从奴隶制度中解放出来一样,音乐艺术也在逐渐地从巫术与宗教的笼罩下被解放出来,并且蓬勃的发展,空前的繁荣。这不仅表现在郑声的广泛流行,同时也表现在楚声的大量涌现;不仅表现为韩娥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妙歌声,同时还表现为伯牙那“巍巍乎若泰山,荡荡乎若流水”的天籁琴音。现实生活中的音乐趣味很自然地进入了人们的审美意识。这也就让当时的音乐美学思想领域出现了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很多哲学家将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意识总结成理论形态,从而就形成了系统的美学思想。无论是儒家的孔孟儒家礼乐思想与道家自然乐论,或是道家的老庄,还是墨家的墨子,还有法家的商鞅、韩非,他们都有一定的论乐文字。然而在诸家内部既有继承: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阶段及零散论乐语录,又有改造,既相互辩难,又有所交融,呈现出了争奇斗艳的缤纷之态。其中的儒、道两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的:儒家的情理结合、以礼节情,要将理性融入音乐情感,从而影响政治成就人生的“礼乐思想”;还有道家反对束缚、“法天归真”、超越功利、追求内在精神之美的自然乐论,一同奠定了我国音乐美学的思想体系的基石,两者的交融与斗争就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审美特色。

: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阶段及零散论乐语录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