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乐中的步虚韵与鱼山梵呗的关系

道教音乐中的步虚韵与鱼山梵呗的关系

我国的传统音乐历史久远且内容丰富,主要包含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等,这些不同种类的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或多或少地相互作用。佛教作为我国普遍信仰的宗教之一,其音乐――鱼山梵呗的产生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传统音乐发生作用,笔者试对鱼山梵呗与道教音乐的关系进行论述。

一、道教音乐中的经韵与鱼山梵呗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如道教音乐中的步虚韵就来源于鱼山诵经声,即“梵天之响”“梵音之赞”。《道教大辞典》解释步虚为“道士讽诵经章,嘹亮声律也。古者祭祀歌乐章,或歌毛诗。今法事长吟步虚,本此也”。《辞海》中的解释为,“步虚”是“道士诵经礼赞时的一种腔调,据称这种腔调宛如众仙缥缈步行虚空歌诵之声,故名”。现知关于步虚的最早记载应是南朝宋(公元420―479年)刘敬叔著《异苑》,“陈思王曹植赏游鱼山,忽间空中颂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其后,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寇谦之得步虚声(即云中音诵)后也作了不少赞颂的经文。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受仪》、唐杜光庭《太上黄・斋仪》中也有步虚词。唐张籍有“却到瑶坛上头宿佛家的音乐思想,应闻空里步虚声”的诗句。这样看来,佛、道音乐确实具有同源性,且在日后的发展中相互影响。

二、从佛教、道教发展历史和过程来看,佛教音乐对道教音乐也产生过深远影响,这在文献中曾有大量记载。如为纪念道教始祖老子李耳,效佛教白马寺于公元158年在其故乡――河南鹿邑县首建道教宫观“太清宫”。其后在观内也仿佛教实行十方丛林制,过往道士可以挂单留宿,观内亦设方丈、监院、督管等职务,以研究处理重大事务及管理日常工作。南朝道士陆修静依宗法思想和制度,吸取佛教仪式创编了新的道教斋戒仪规。在北魏至隋唐时期,仿佛教音乐发展到了黄金时代。如在唐代,因皇帝为李姓,和老子(李耳)姓氏相同,而尤为崇尚道教。到高宗时,命乐工仿佛曲制作了大量道调。据杜佑《理道要诀》及《唐会要》记载,在唐玄宗十三年七月大改乐曲名称,其中有一部分佛曲改为道曲及道教色彩的名称。如《龟兹佛曲》改为《金华洞真》、《舍佛儿》改为《钦明引》、《色俱腾》改为《紫云腾》、《摩首岁》改为《归真》、《罗刹末罗》改为《合浦明珠》、《急龟兹佛曲》改为《急金华洞真》等。

三、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佛教、道教在a音乐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美感经验、审美标准以及音乐功用等方面互相渗透与融合,具有较强的同一性。在音乐审美观念方面,道家强调“道”道教音乐中的步虚韵与鱼山梵呗的关系,佛家则追求“空”;在音乐审美情趣方面,道家尚虚无、讲任性、崇自然、重幻想,提倡“原天地之美”,而佛家则追求心静、境静,神空、物空,提倡一“虚”二“静”之禅趣;在音乐美感经验方面,道家主张虚静坐忘,强调物我同一,而佛家则主张“妙觉”“妙悟”,强调万法皆空;在音乐审美标准方面,道家追求“大音”“至乐”,而佛家则追求“如来梵声”;在音乐功用方面,佛教音乐的主要目的是“赞佛功德”和“宣唱法理,开导众心”,而道教认为音乐的作用是“警戒人众”“感动群灵”等。

四、从佛、道两教在早课课诵所使用的程序、音乐类型、表演方式等方面来看,可知两者的内容和表演形式均基本相同。

(一)道教①

程序:1.起三落四滚五槌。2.油头。3.起三落四滚五槌。4.澄清韵。5.举天尊。6.提纲。7.吊挂。8.大启清。9.小启清。10.净心神咒、净口神咒、净身神咒、安土地神咒、净天地解秽咒、祝香咒、金光神咒、开经玄蕴咒、常清常净经、消灾护命妙经、禳灾度厄真经、玉皇心印妙经。11.玉清诰、上清诰、泰清诰、弥罗诰、天皇诰、星主诰、后土诰、神霄诰、北五祖诰、南五祖诰、七真诰、普化诰。12.天尊板。13.中堂赞。14.邱祖忏文。15.小赞。16.灵官神咒。17.三皈依。18.小皈依。19.油头。

音乐类型:由法器牌子、歌曲、朗诵曲、吟唱轮流进行。

表演形式:由钟鼓领奏、鼓铃合奏、一领众和、对唱与齐唱等轮流进行。

(二)佛教

程序:1.报钟。2.叩头(若欲人了知、三世一切佛)三遍。3.奏乐(若欲人了知、三世一切佛)三遍。4.大佛顶首、楞严神咒。5.大悲咒。6.十小咒。7.般若波罗密多心经。8.回向偈。9.赞佛偈。10.绕佛。11.观文发愿。12.三皈依。13.善女天咒。14.韦驮赞(六句赞)。

音乐类型:由歌曲、吟诵曲、全套法器伴奏等轮流进行。

表演形式:由吟念、木鱼击节、伴奏、吟唱等轮流进行。

五、佛、道音乐功能大体一致。佛、道音乐主要用于新春佳节、元宵节、七月十五(鬼节)、追悼亡灵、每日二时课诵。②除以上共同的用途外,两教又各具特有的节日和演奏重点。佛教有四大节日,举行盛会。如:(1)四月、八月,释迦牟尼佛圣诞,又名浴佛节。届时抬佛像。用香水浴身,能喝到香汤的善男信女,可免除全年灾难,保得吉祥如意。形式异常隆重,古往今来多有记载。(2)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纪念释氏修道时经受各种磨难,饿得骨瘦如柴,所以家家要做八宝饭纪念,即今日之腊八粥。(3)二月十五,释迦牟尼佛涅�日(即修持达到最高境界而逝世)。(4)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在上述四大节日里,除举行各种不同的佛教法事外,还要用庞大的乐队演奏佛曲,并邀请外地著名乐僧,多达一二百人协同演奏。

道教也在每年正月到二月以及八月各举行为期一个月的盛会,方圆数省信徒及商贾咸来赴会;人流数以万计,箫管齐鸣、鼓乐喧天,热闹非凡。各地的宫观、小庙甚多,分散举行小型的音乐活动,由于各庙供奉的神祗不同,其节日各异。比较统一的是城隍庙,各县城均有设置道教音乐中的步虚韵与鱼山梵呗的关系,同时又分县城隍、府城隍和川城隍,等级森严,不可逾越。城隍的生日为三月二十八,届时需抬城隍像“出巡”1至3天,鸣锣开道,鼓乐振天,声势浩大。佛寺乐队通常也来参加演奏,以表示佛道的友好。其他各地小庙,如吕祖庙、比干庙、关地庙、岳飞庙等庙的纪念日各不相同,规模大小不一,如洛阳关帝庙领羊仪式,远超过城隍出巡,当地各班民间乐社也多自动前来参加演奏。还有不少地区八月初一要“破狱”、十月一日要“忌鬼”(送寒衣)等佛家的音乐思想,均举行法事音乐活动。③

由此可见佛家的音乐思想,具有代表性的佛教音乐――梵呗与道教音乐不但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互相融合与渗透。

注释:

①甘绍成.川西道教音乐的类型与特征[J].音乐探索,1989(3).

②只念经而不用乐器,农阴望、朔日稍为隆重。

③尼树仁.道教音乐与佛教音乐的比较研究(续)[J].音乐探索,1992(2).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