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要研究这句话,就要看它的出处

南怀瑾老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南怀瑾老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要研究这句话,就要看它的出处,要研究这句话,就要看它的出处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要研究这句话,就要看它的出处。

南怀瑾老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要研究这句话,就要看它的出处

这句话出自《庄子》:

南怀瑾老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要研究这句话,就要看它的出处

夫川竭而谷虚南怀瑾老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要研究这句话,就要看它的出处,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意思是当江川枯竭山谷就会空虚,当丘陵被夷平深渊就会被填满。而当圣人全部消失时,大盗就不会产生,天下也就太平了。而当圣人不死,没有消失时,大盗也会层出不穷。虽然看重圣人可以治理好天下,但实则却是利于盗跖这样的大盗。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跟老子的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的观点是一致的。

南怀瑾老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要研究这句话,就要看它的出处

有些人认为这是道家的愚民论,让百姓混混沌沌的什么都不知道,这样就好统治了。跟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是一样的,但这些其实都是对先贤错误的理解。

老子跟庄子并不反对仁义道德,也不是反对圣人,而是反对标榜仁义道德的概念。

因为这种概念一旦标榜开来,就算圣人提出这种道德标准的出发点是好的道家绝学无忧和愚民思想的意义和不足,但人们发现利用这种道德可以粉饰自己、有利可图时,就会披着圣人的皮跟名义,做着大盗的勾当。

就像儒家的许多思想道家绝学无忧和愚民思想的意义和不足,在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许多东西其实已经变了味道了,成了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

南怀瑾老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要研究这句话,就要看它的出处

南怀瑾老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要研究这句话,就要看它的出处

就像大家都说春秋无义战,春秋战国各路诸侯打生打死,看似都打着仁义之师的名号,但其实背地里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玩着阴谋诡计。

这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最好的例子。

庄子在论述这个论点时还直接点名举了一个窃国大盗的例子,可见庄子对这个人的厌恶,这个人就是齐国的田成子。

当时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收留了从陈国流亡的贵族陈完,陈完在齐桓公的手下做了一个小官,并被齐桓公赐性为田,一直过了许多代人,田姓在齐国的势力越来越大,到了田成子的时候,他屠杀了当时齐国的国君齐简公,自己把持了齐国的朝政。

而到了田成子的子孙齐威王时,他更是开办稷下学宫,招揽天下的有识之士,成为天下有名的仁君典范。

南怀瑾老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要研究这句话,就要看它的出处

如此田家作为大盗,但用着圣人的法规,这样他摇身一变也变成了圣人了,而普通人却看不出他的模样了。

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大都打着仁义之名道家绝学无忧和愚民思想的意义和不足,行着攻伐之事,庄子正是看到这样的现状,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失望透顶,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那道家所期望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消除人们对善恶的执着,这样它也不会固化成一个一成不变的标准,成为束缚统治人的工具。

——编辑 扶风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