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经典《庄子》:什么是“大宗师”

道家思想经典《庄子》:什么是“大宗师”

庄子: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有一个根本的差异,你读懂了吗?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道家思想经典《庄子》这本书,今天我们分享“大宗师”这一篇,这一篇是《庄子》内篇的第六篇,前面一期我们分享了“德充符”,是庄子对于“德”的阐释;这一期“大宗师”就是对于“道”的阐释。

什么是“大宗师”?简单来说,就是得道之人,庄子在这里称之为“真人”,庄子对 “真人”的境界进行了描述,还具体阐释了“得道”过程的七个步骤,它们分别是: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

庄子在一开篇就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知道自然的作为,也知道人的作为,这种人就已经达到了极致了。这其实就是庄子对于“得道之人”的简单概括描述。前面我们讲过庄子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庄子的哲学的一大精髓,用大白话说,就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正确认识自我,这个很重要。古希腊哲学家一生都致力于“认为自我”,他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这不是一种谦虚,而是对自我认识的谨慎怀疑道家思想经典《庄子》:什么是“大宗师”,保持自我觉察这是一种智慧。

那什么叫“真人”呢,庄子也具体进行了很多细致入微的描述。比如庄子说“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庄子说,古代的真人,不拒绝寡少,不炫耀成就,不从图谋不轨。即便错失了机会也不会懊悔,赶上了机会也不会得意;他们在高处不会恐惧,在水中不会浸湿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的思想认识,在火中不会烫伤。他们的智力能够提升到“道”的层次,才有这样的表现。

道家思想经典《庄子》:什么是“大宗师”

比如庄子还说,古代的真人,睡觉时不做梦,醒来后没烦恼;他饮食不求甘美,呼吸特别深沉,真人的呼吸可以达到脚跟,而普通人只能到喉咙。并且,他们不懂得去珍爱生命,也不懂得去厌恶死亡;他施展才能的时候不会过度张扬,独居自处的时候不会过度隐藏;他们从不过问自己的起源和归宿,对任何遭遇都能欣然接受,无所牵挂地,拥有本来的状态。他们不用心思去损害道,不用故意有为地去顺应自然,这就是所谓的真人。

总之,在庄子这篇“大宗师”里面,庄子用了很多篇幅,细致入微地给我们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在道家思想中“得道之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境界。

道家思想经典《庄子》:什么是“大宗师”

最后,庄子用了道家常见的辩证思维来论述了什么是真人,他说“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意思是说,真正得道之人,就是能正确认识到事物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并且把它们看成一个统一体的人,就是得道之人。这和前面我们介绍过的“齐物论”其实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从上面的描述里面,庄子都试图用这种辩证思维来描述得道之人的“真人”的境界,比如他们不会患得患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甚至可以看淡生死,都是这种辩证思想的体现,而真正懂得了这种辩证统一的思想,才是“真人”的境界。

那怎么达到这种“真人”的境界呢?庄子提出了七个步骤,即: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庄子通过一段南伯子和女偊 的对话来进行了说明。南伯子葵问女偊说:“你年岁这样大,而容颜却像童子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女偊回答道:“我得道了。”南伯子葵说:“道可以学习吗?”

女偊说:“道是不可以学的,得用圣人之道,去传授给圣人之才,才可以。我把大道传授给他,三日之后,他就能遗忘天下;七日之后,就能遗忘万物;九日之后,就能忘掉自身;然后他就能够大彻大悟;他能够大彻大悟之后,就能够体悟大道;他能体悟大道,然后他就能超越古今的时空界限,达到无生无死的最高境界了。所以,庄子说的“真人”修炼的七个步骤,分别是: 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其实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自我觉知的过程。

其实,在道家思想里面,关于“真人”或者说“圣人”,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也有非常多的阐述,“圣人”在短短5000多字的《道德经》中一共出现了32次之多。比如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等等。都是老子对于道家思想中“圣人”的阐释。虽然老子和庄子表达的方式不太一样,但是他们的总体意境是类似的,圣人是一种洞悉了万物运行之道的人,并且能够接受和顺应这种规律的人,这就是庄子说的“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道家思想经典《庄子》:什么是“大宗师”,至矣”。

另外,在这一篇里面,庄子首次提出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根本差异:入世和出世。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庄子说: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都已经是得道之人,一天,子桑户去世了,还没有埋葬。孔子听说了,就派子贡去帮忙办理丧事。子贡去了之后,看到孟子反和子琴张一个人在唱歌,一个人在弹琴,子贡就走上前质问他们说:“请问对着朋友的尸体唱歌,这合乎礼仪吗?”而他们两个人却相视而笑,说:“你哪里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礼呀?”

道家思想经典《庄子》:什么是“大宗师”

子贡回来后,把听到看到的告诉孔子,说:“他们这是什么样的人啊,不修德行,把尸体放到外面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的思想认识,还对着尸体唱歌,面不改色” 。孔子说:“他们都是些摆脱礼仪约束,而逍遥于人世之外的人,而我们却是生活在具体的世俗社会里面。人世之外和人世之内彼此互不干涉,而我却让你去吊唁,我实在是太浅薄呀!他们和造物者结为伴侣,而逍遥于天地之间,早已经看淡了生死,又怎么能接受世俗的礼乐呢。

在这一篇中,庄子借用孔子的话,首次提出了,道家是出世的哲学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的思想认识,而儒家是入世的哲学,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在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老师的《中国哲学简史》里面说。这里的“方”是指社会,儒家学说是社会组织的哲学,所以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学。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我们常说孔子重“名教”;老、庄重“自然”,这是中国哲学的两种趋势,就相当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传统。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互相补充。这两种思想好像有一种力的平衡,使得中国人对于入世和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

道家思想经典《庄子》:什么是“大宗师”

在公元3 世纪、4世纪有些道家的人试图使道家更加接近儒家;在 11 世纪、12世纪也有些儒家的人试图使儒家更加接近道家。我们把这些道家的人称为新道家,把这些儒家的人称为新儒家。正是这些运动使中国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

好了,今天关于《庄子·大宗师》这一篇就分享到这里,后面我将继续分享《庄子》的其他内容,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