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当国学遇到心理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傅佩荣:当国学遇到心理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每周话题,启发,大师动态

图片

“西方的科学和东方的智慧”,这是人们谈到心理学和国学时的常见说法。在科学与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学与心理学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该如何迈进两个领域的大门?

大渔邀请清华社科院院长、心理学家彭凯平教授与国学导师、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老师进行了一场对谈,当国学遇到心理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图片

彭凯平:我们有很多朋友是心理学爱好者,可能对国学是刚刚入门,或者说是充满了兴趣和崇敬,但是面对复杂的内容不知道怎么下手。您能给我们讲一讲,国学的范畴都有什么?您在研究国学的时候,又是怎样进行对象选择的呢?

傅佩荣:我们中国人有很好的传统文化,但是传统太多道家与哲学有什么关系,内容太丰富的话,一定要进行选择,因为从古至今的国学是学不完的。那么我在选择国学的时候,我会借用哲学里面说的“三个重点”标准。

第一个是澄清概念,它有没有清晰的概念?任何一套东西提出来,你要把概念说清楚。比如说您今天谈到的心理学,您有一个积极心理学的概念,那我们就要把它的概念说清楚,让别人听了就懂,可以知道积极心理学是针对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解决什么样的困难的一门学问。

概念的澄清可以避免很多误会。比如说佛教虽然很兴盛,但是他说缘起性空。当时在宋朝、明朝很多学者都很难接受,人好好的活在世界上,你怎么跟我说性是空的?你可以叫我减少执着,减少一些自己的困惑,但你跟我说性是空的,那我这一生在做什么?我作为一个人怎么办?像这样的问题都要透过澄清概念来解决——你说的性跟我说的性不见得完全一样,缘起性空是指万物因缘所生本性为空,不是指我们的存在没有意义,我们不是谈同一件事,所以佛学和生活并没有真正的矛盾。

第二个是设定判准,比如说我们现在讲人要行善辟恶,你要把标准说出来,这标准谁定的?为什么这样定?你不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你叫我做好事,我怎么做?

第三个是建构系统,哲学最难的是建构系统。我最近几年都强调一个 2 + 1 的格局。什么意思?人类的世界跟自然界有相同,也有不相同,这叫做2,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色,有开始有结束。人的生命比较短,顶多一百多岁,自然界的话可以几十亿年甚至上百亿年,但是都有开始,也有结束。那这个 2 有没有后面的 1 ——代表一个根源?

图片

我接触到的西方学者对于我们的道家、老子特别崇拜。因为老子讲道,他说这个道不能说出来,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后面又强调宇宙万物来自于道,你问宇宙万物怎么来的,它来自于道,先不要管道是什么,那宇宙万物最后去哪里了?又回归到道里面去了。

这样一个万物从道而来,又回归于道这一句话,就是 2 + 1 的格局——人类跟自然界,这是2,开始和结束需要有一个来源跟归宿,这是1,构成了一个圆满的系统。

所以我在西方学好哲学之后,再看我们的国学,也要问国学里面有没有合乎 2 + 1 的格局的?有的就只有两家,一个儒家,一个道家。所以我过去几十年谈国学,我的范围都是四书三玄,四书就是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三玄就是道家的老子、庄子,加上易经,这七本书是我这几十年努力在学习研究的道家与哲学有什么关系,并且把它当做国学的主力。

图片

彭凯平:您刚才特别提到概念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在儒家学说中有一个概念,就是人性本善,你觉得这是一种误读吗?

傅佩荣:这是宋朝的学者,尤其以南宋的朱熹为代表所提出的概念。600 多年以来,所有中国的小孩从小开始学习儒家思想,都要根据朱熹的注解来理解孔孟思想。这种注解主要的重点其中有一个就是人性本善。但是人性本善到底是不是孔子、孟子的思想呢?有问题的。他说人性本善,但孔子和孟子的原点思想不那么说。

孔子至少没有说过人性本善的话,他说人要做君子就要小心,为什么?因为你有身体,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尽,小心不要好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小心不要好斗;老年的时候还要小心,血气易衰,不要贪得无厌。所以什么叫做血气?我有身体就有血气,所以孔子对于人性是非常客观地了解的,他知道人的身体有本能、冲动、欲望,所以你要给我小心到底。

修养是一辈子的事,所以说你怎么可以讲人性本善呢?人性本善的话,那你为什么还要修养呢?你如果还要修养才能够改善你的生命品质,就代表你人性本来不是完美的。所以这就是孔子这边的看法。

图片

孟子的话它被冤枉得更严重,因为很多人说人性本善来自于孟子,因为孟子书里面两次提到“性善”这两个字,但是这两个字并不代表是本善的。

孟子说得很清楚,他说在尧舜的时代,老百姓吃饱喝足道家与哲学有什么关系,他们生活很悠哉,而没有受教育,就接近禽兽?

孟子有时候骂人家禽兽,你看着会吓一跳,你怎么老骂人呢?但孟子的意思是,如果人只靠本能生活的话,我有欲望就要满足,那跟其他生物没有差别。饿了就要吃傅佩荣:当国学遇到心理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渴了就要喝,怎么得到吃的喝的他不管,只希望满足目的,那不就跟禽兽差不了多少吗?那怎么样摆脱禽兽的问题呢?要受教育。孟子所提到的教育就是五伦,五种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这个叫做善。

所以在孔子、孟子的书里面提到善都指“行为”——孝、悌、忠、信、义这些行为。

所以你说人性本善这个概念就很模糊了。你说本来就善,但你还没有行为——一个小孩生下来哪里有什么孝不孝顺的问题,他要求生存而已。他后来受了教育,才知道了孝顺的行为,这一下就建构了一个学习的系统。所以从孟子一直到中庸都强调先要明善才能诚身。你如果不明白什么叫善,你不可能真诚。

朱熹说人性本善傅佩荣:当国学遇到心理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他有他的背景、时空条件,他那样说我尊重他。但是今天这个时代,你真的客观地看人性,你绝不能再说人性本善。

图片

我教外国人的时候,他听到我们说本善,他吓一跳,怎么你们中国人本善,我们外国人有原罪?他问你们中国的社会有没有人做坏事?有没有坏人?我说有,那西方的社会你不管讲人是不是有原罪,他是也有很多人做好事,那你到底怎么说?

其实人都是一样的,不管是本善还是原罪,都是后来的解释,这些解释都不合乎哲学的要求。问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我就要先请你界定什么叫做善。你没有把善说清楚之前,你说本善还是向善,你说恶还是向恶有什么差别?所以为什么我前面提西方哲学的训练给我的收获就是先澄清概念,这事实上是学苏格拉底的。

彭凯平:那您觉得有没有一个更好更准确的表述?如果不说人性本善,比较符合哲学的表述是什么呢?

傅佩荣:人心是向善的,“向”代表力量,由内而发。但是有个条件叫做真诚,人是所有生物里面唯一可以不真诚的。因为他计较利害,我今天如果不真诚,说一句假话对我有利,那我就说。但是他后面会觉得心虚,所以孔子会说君子坦荡荡,对小人长戚戚。

彭凯平:其实十多年前我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实验伦理学,就是想用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能力学的问题。包括您刚才谈到的这个人性向善的问题,我们发现确实是向善,而不是本善。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身上有双重特性,我们有兽性,我们还有神性。说人有很多动物的本能,其实是带有很多所谓的恶的倾向性的——我们贪婪、野蛮、凶狠、残忍,但是我们也有很多神的特性,就是我们向善的特性。

图片

彭凯平:我最近也在看您的书《国学与人生》,我发现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的精炼。您在书里分别用了四句话来讲儒学和道学。您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总是这四句话吗?

傅佩荣:人活在世界上,第一个要面对人类的世界——包括自我跟别人。第二要面对自然的世界,即本身有它的运作规律的大自然。第三个是超越的境界,你只要想到包括祖先在内就够了,比如我们的祖先在哪里?那再进一步也包括宗教信仰、神明在内。所以人要面对四个方面。

我用四句话来说儒家。

第一句,对自己要约束自己。所有的修养都从约束自己开始,你不能约束自己的话,人的欲望发展出来很可怕的。人与人之间不能好好相处,甚至冲突、竞争、矛盾都是没有办法约束自己的结果。

第二个对别人就要恕。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是他,我愿意受到这样的待遇吗?今天中国有一个词非常好叫做换位思考。

第三个对物质要俭。对物质包括对自然界就是要节俭,你不能节俭的话,就花很多时间去享受,到最后奢侈浪费,跟前面对自己要约就不能配合了。

最后第四个对神明要敬。神明包括祖先跟鬼神,还有宗教信仰的对象。人活在世界上,要对神明表示尊敬,至少对于它们在社会上的价值表示肯定。

所以四个字约恕俭敬。你学儒家很容易学会,你马上就可以找到论语孟子里面各种相关的语句,然后构成一个系统。

图片

道家跟儒家就完全不一样的风格了,道家的话是另外四个字。

第一个与自己要安。我不管发生任何事,只要我还活着,可以思考,就与自己要安心,接受自己现在的情况。事情就是这样子发生的,发生在你身上,而不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发生了之后你就接受他,你没有什么好考虑的,只有站在你现在的立足点上,经常去看有什么积极的方面,才可以接着发展下去。

第二个与别人要化,且外化而内不化。我外表跟别人都一样,但是我内心有自己的原则,外表跟别人都一样,代表尊重社会规范。我尊重每一个人,他各自的情况,他选择了人生的道路,我都尊重他,因为你不是他,你不能替他决定,我没有必要替任何人决定任何事,我也只替我自己负责。道家很强调内在,不受外在干扰,所以他那种所谓的逍遥游,是说我内在有个世界,这个世界跟道在一起,人间的各种变化都是暂时的、有限的,我不用在里面跟着去打诨。

第三个与自然要乐。自然界为什么可以让人快乐?因为它很公平,人的世界是少公平的,所以有各种竞争、斗争、战争,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受委屈。但自然是公平的,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完全开放,只要你来欣赏,就给你,不管你有钱无钱,有没有权利地位。

图片

最后一个与大道要游,逍遥游的游。所以学道家有个特色,我这一生只有个目标,就要设法悟道。什么叫悟道?整个一切,人、生命、宇宙万物都从道而来,又回到道里面去。了解这一点就是悟道,悟道之后你就很容易逍遥自由,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过得很自在。

所以这是研究道家的心得,与自己要安,与别人要化,与自然要乐,与大道要游。

彭凯平:您刚才讲的跟我们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完全是相通的,换位思维在心理学叫做 ,这是小孩大概在两岁半才有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人类以前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因为它和心智理论、心理理论和同理心完全相一致。

人在早期其实就是一个自我中心的生物,不太关心也不能够关心别人的心理、欲望、情感和他人的行动倾向。但是两岁半之后孩子们就有了同理心,就开始关注父母亲,关注别人,而且能够从父母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叫心理理论,所以说心理学和国学里您说所倡导的精神有特别多相通的地方。

图片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