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初步发展

(知识点)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初步发展

春秋战国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西汉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明清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应运而生初步发展春秋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阶级(激进派):中国共产党: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中国共产党: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后1、概念:“百家”虚指,以形容学派之多,其中,影。

“争鸣”是指当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他们互相诘难,彼此吸收融合。(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士人地位提高教育发展(学在官府学在民间)铁器牛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分封制瓦解;各国改革所处时期所处时期主要流派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韩非韩非墨子墨子春秋春秋儒家儒家战国战国春秋春秋战国战国道家道家法家法家墨家墨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万世师表”“至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孔子的哲学思想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其言论:《论语》1、在当时(春秋战国和秦朝)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汉朝至清朝)经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2、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具有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的“礼”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观念障碍。他所强调的“不怨天,不尤人”(知识点)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初步发展,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特点。“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孟子仁者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的思想政治思想人性论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仁义大多是关于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民间学派)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2、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汉初黄老无为而治、文景之治文学:山水田园诗火药气功老子被奉為太上老君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道家学说:构成了构成了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无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无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2)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历史的发(4)是中国学术、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善;养浩然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力”;节俭道家老子春秋“道”;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庄子战国“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法家韩非战国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中央集权;变法革新兵家孙膑战国强调战争规律;“造势”;重视人的作用——从崇尚黄老之学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西汉:西汉初年统治者以何学说治理国家?为什么?西汉初年统治者以何学说治理国家?为什么?“黄”: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墨等诸家观点而成。既然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西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汉武帝时,黄老之学会被新儒学所取代?董仲舒的思想《五经》太学“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说(君权)“大一统”的理论(中央集权)“三纲五常”学说,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为人处世)提倡孝道限制土地兼并和轻徭薄赋(土地兼并)评价:1)巩固国家的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2)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3)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4)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一)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知识点)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初步发展,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二)概况2、魏晋南北朝时期3、隋唐时期三教合流现象的出现“三教合一”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第一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社会动荡,政治分裂,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第二经济原因: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为确保对广大人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广大人民剥削和统治进行辩护的理论。第三思想文化方面: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潮流出现,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体系逐步更新。 第四 宋代环境: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发达,这些为文化的发 展提供了人才和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

(二)理学的特点: –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有益内容,完成更为理论 化、思辨化的过程。 理理 学学 创立:北宋二程等人创立:北宋二程等人 成熟:南宋朱熹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发展:陆王心学 发展历程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含义:以 含义:以““天理 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二程 二程””、朱熹 、朱熹 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 ““理理” ”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 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 通过 通过““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 的方法把握 ““理理”” ““存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灭人欲”” 影响–南宋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传播海外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依 据的教科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心学的开创者; 核心命题:“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反省内心 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陆九渊: 陆九渊: 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修养在于“致良 强调“知行合一”。心学的集大成者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学派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理学)) 内容 实质 实质 影响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认识“理”认识“理” 实现“理” 实现“理” 哲学范畴 哲学范畴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理是内在的“心” 理是内在的“心”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儒家强调入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

个人的精力应该奉 献给国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 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 修身是用正理来指导修行的。 齐家是治理家族。 治国是治理国家。平天下是治理天下。 (1)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使 儒家思想理论化和思辩化。 (2)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和作为伦理道 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 (3)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压抑、扼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积极: 11)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2)重视主观意志力量;)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33)注重气节、道德; )注重气节、道德; 4)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5)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66)凸显人性的庄严。 )凸显人性的庄严。 (一)历史背景:(社会转型时期) 第一 政治:专制统治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第二 经济 (1)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社会风尚发生变化,人们竞相逐利。

(2)封建政府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3)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第三 思想文化方面 (1)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我国 (2)封建纲常礼教腐朽严厉,八股取士,文化专制。 ——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明清)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李贽故居(福建泉州) 李贽的著作, 还有《焚书》 《藏书》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迫害致死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离经叛道有何表现?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 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焚书答耿中丞 这段话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这段话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 否定孔子的权威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李贽认为“万物皆生于两”——阴阳二 气,而“不生于一”。这否定了程朱理学的 什么思想观点? 理,天理,即“三纲五常” 李贽还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

李贽提出这一观点的 用意何在? 揭露道学家鼓吹“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 离经叛道有何表现?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离经叛道有何表现? 批判程朱理学,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 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 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还宣 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请概括李贽的上述思想观点。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离经叛道有何表现? 批判程朱理学,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批判儒学的伦理纲常,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 黄宗羲 黄宗羲是怎样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 黄宗羲 既然皇帝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又有什么对策呢? 提出“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的民主思想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与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 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维护君主专制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 黄宗羲 提出“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的民主思想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既然皇帝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又有什么对策呢?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 黄宗羲 提出“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天下为主梅花易数,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的民主思想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黄宗羲最能反映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是什么? 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顾炎武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顾炎武 进行实地考察,写出许多和实际问题相关的著作 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顾炎武的身上有哪些体现? 顾炎武的 此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实用价值很高。

《天下郡国利病书》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顾炎武 进行实地考察,写出许多和实际问题相关的著作 要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人概括) 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顾炎武的身上有哪些体现? 经世致用的思想有何影响?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主张以“众治”取代“独治” 主张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4、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王夫之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变化的,有规律可循 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4、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这三大思想家是 怎样从不同角度 批判理学的? 黄宗羲从批判君主专制的角度,批判理学的“天理” 顾炎武从倡导经世致用的角度,批判理学的空谈 王夫之从论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批判理学的唯 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4、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四位思想家分别有 哪些思想观点反映 了商品经济和资本 主义萌芽发展要求? 思想家 反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的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 提倡个性自由 提出民主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主张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 特点:明清儒学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 观念,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批判继承传统 儒学,力求有所更新。

从而又一次发展了 儒学,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未 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地位。 作用: 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礼教,成为近代进步 思想的先声。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 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具有解放思 想的历史进步性。 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 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 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 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中国明末清初出现的具有民主色彩的批判思想 与西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几乎是同时代的。 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 (都主要处在17世纪中期) (七)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八)儒家思想被利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九)儒学统治地位动摇——新文化运动前期 特点:前期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 中的继续,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文化反封建文化的 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十)儒学焕发新春——文革结束至今 二、规律性知识: 1、演变规律 (1)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 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受到打击、西汉成为正统思 想、宋明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明清批判继承、构成时代特色 新思想,维新出新意、新文化运动动摇、新时期焕发新春的 过程。

(2)就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 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统治者维护统 治的需要。这正是儒家思想能够长久不衰原因。 引申:一个民族、一种思想要想充满活力,就必须要继承、 发展、完善、与时俱进。 (3)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 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 (4)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如百家争鸣。 2、演变原因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 的综合反映,经济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对维护政治 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作用。 (2)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分散、保守、落后的自然经济长 期占据统治地位,决定了政治上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就要求思 想的高度集中与统一,因而催生了“大一统”的思想体系。 .教育思想方面:1.政治方面: 3、评价:积极作用: 3.教育思想方面: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 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 养有积极作用。 4.道德修养方面:儒家提倡“孝”、“仁义”、 “诚信”等道德 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经济方面:(1)儒家强调” “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 德修养,有助于 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2)儒家提倡 “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政治方面: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在今天更是 有着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 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 中的新体现。 消极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社会性,忽视人的自然存在。对个性的压 抑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妨碍了民主制的产生。不利于自然科 学的发展。 我们对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优秀丰富的内涵, 今天我们应该古为今用,弘扬其优秀部分,是儒学在当代政治理 念的体现。 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以人为本、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一定关系,但也需要注 入新时代的要素与内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与时俱进。 儒家学说对世界的影响: 西方启蒙思想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作为冲破中世纪教会思 想禁锢的锐利武器。

在法国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儒教乃是“理 性宗教”的楷模。 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两大主题,以何种思想方法和手段来解 决人类纠纷以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可能在孔子的思想里寻找到 答案。” 孔子“和而不同”不仅有助于化解当今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冲 突,使之和平共处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共同发展。‘和而不同’思想将为世界文化多元共 存,避免战争,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供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仁爱通和”是儒学的精华,能为人类文明的转型和更高发展提供重要 的思想基础。孔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成为世界持续发展的动力。 思想 古代民本思想 社会主义民主思想 前提 本质 目的 实现 手段 关系思想 古代民本思想 社会主义民主思想 前提 封建君主专制 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 本质 人民作主目的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维护 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实现 手段 轻徭薄赋、清官 党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关 制度、依法治国 关系君臣、主仆 公仆(民主官仆) 君主专制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长期存在,重要原 因之一在于有民本主义的调节,使君主滥用权力的现象不 能不有所遏制,而不至于公然以天下为敌,以维持国家的 长治久安。所谓的“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吏为 民役”等,是中国历史上民本主义的思维定势和施政方略。

当然,古代的“民本”、“重民”,根本上不同于近现代 的民主政治,它的核心内容是为民之主或为民作主,是把 民众作为君主治国的基础,而绝非让民众当家作主,管理 国家大事。 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无不对民心所向问题从政治 层面上予以极大的关注,看成是为政者功名成败的关键。 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理论、政治实践重视民众政治心 理、政治观念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虽有着明显的封建烙 印,但仍不失为可资借鉴的古代政治文化遗产。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