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所在的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不幸沦落为奴

孔夫子所在的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不幸沦落为奴

孔夫子所在的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不幸沦落为奴,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儒家的智慧,使他们恢复自由,救赎奴隶的费用可以从国库里报销。孔子的高足子贡,是一个富商,家里很有钱,他在外国把鲁国人赎回,从不向国家要求获得补偿,并因此很得意,认为自己在做善事。结果遭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

孔子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圣人做事,可用来改变世俗民风,教化百姓,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好恶或利害随意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你是有钱,但多数人没有钱。你向他们树立了一个坏标杆,就是向国家领钱是不好的儒家的智慧,不领钱是好的。这样,那些穷人,谁还敢再往回赎人?他们赎了人,花了钱,又不好意向国家要,以后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的同胞了。你看看人家子路,子路救了一名溺水者,被救的人感谢他,送了他一头牛,他欣然收下,救了人有回报,以后就有更多的人见义勇为了。

孔夫子所在的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不幸沦落为奴

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孔子可有点矫情,子贡明明做了好事,受到了批评,子路救人收了别人的牛,反而受到表扬。如果都按照孔子的教诲来做,就没有善行,没有美德了。这似乎不应当是孔子的风格。

伦理行为分三个领域,即道德(moral,good)、非道德(,right)与不道德(,evil)。人的行为涉及个人收益与个人成本以及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只是经济学里所谓的“外部效应”,个体只要依据对个人收益与个人成本的评估做出行为决策即可,这样做是正当的,是一个“非道德”的领域。例如公平交易。子路救了人,得到了一头牛。这里边没有美德的成分,也没有恶的成分。

如果个体能够“有意识”的增进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或者“有意识”地降低他人或社会的成本,则是善的,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有意识”的通过施加社会成本来增进个人的利益,或者“有意识”地掠取他人或社会的财富占为己有,则是邪恶的,属于不道德的范畴。这里的“有意识”是指有明确的动机,刻意为之,而不是看后果。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好的。例如,只要主观动机上是为了帮助别人,没有自利的动机,这种行为就是善的。如果主观动机上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只是客观上也帮助了别人,就不能称之为善,顶多只是“正当”。

简单地说,个人的道德判断是基于“动机主义”,只要动机是好的,就可以了,无需纠结后果。

但是,不能够所有的人都跟着这种善良的动机走。有些人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例如政府。政府对行为的判断就是“结果主义”。还有,上帝,也需要根据结果来判断是非。政府要将国民当成一个整体,提高福利总量。上帝更是将所有人类当成整体,推动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而如孔子这样的智者,或者说先知,最了解上帝的旨意,或者说是在代行上帝的职能。他必须根据后果来判断是非。他要将人的行为与最终的目标进行对比,如果这种行为有助于实现最终的目标,这种行为就是应当鼓励的,就是善的。

对于孔子来说,解救所有的鲁国奴隶,是至高无上的目标,一切有利于这一目标实现的,就是善行,如果不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尽管个人动机是好的,但是也不应当予以鼓励。

更重要的是孔夫子所在的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不幸沦落为奴,子贡和子路都不是普通人,在当时他们应该属于社会公众人物,他们的行为具有标杆意义,正如孔子所说,“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圣人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好恶来权衡利弊,还要考虑行为的社会效应。实际上,就是要求子贡子路这样的公众人物,要“有意识”地考虑自己的行为的“外部效应”。当然儒家的智慧,这些是“圣人之举”,并不是对普通人的道德要求。

而且,从更深的层次看,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是有高下之风的,孔子也是一个“老愤青”,对当时的整体道德水平抱有悲观的看法,认为社会应全面恢复“周礼”。就是说,他认为当时的道德总水平是较低的,这是设立更高的道德标杆,并无助于社会进步。例如,排队上公共汽车,是一个基本的社会规则,但某一个群体,根本没有排队的习惯,来车了就往上挤,混乱不堪,这是可以认为人的道德低于平均水平。这是,只要让公众做到“排队”就够了。那些能够主动排队的,实际上已经是超过平均水平的“善行”了。在没有规则时,遵守规则,建立秩序,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无济于事。孔子批评子贡,表扬子路,实际上就是要确立一种规则。当这种规则已经确立孔夫子所在的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不幸沦落为奴,再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如排队已经成为习惯,则礼让童叟孕病,让他们先上车,才有现实意义。这正是孔子的智慧所在。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