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六祖慧能

6月15-16日,三智书院邀请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任重书院院长王德峰老师,为近百位三智学员精彩解读了《六祖坛经》。现与各位共同分享部分精彩授课内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坛经》作为禅宗的奠基之作,是五家七宗的根源,是三藏十二部中,唯一一部中国人的佛经,是一部人民群众的佛经。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禅宗其实就是佛教的统一语,大多数人一提到佛教就想到了禅宗,可见佛教中国化程度之高。禅宗中国化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情,禅宗第六祖慧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惠能完成了一次佛学革命——把禅宗从少数文人的圈子里解放出来,让它深入广大民众的内心,这才真正完成了佛学的中国化。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一点佛经,尤其应先读一点《六祖坛经》,再去读《心经》、《金刚经》等经典,这是佛家指点我们出世而后入世的道路。中国哲学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不是增加学识、开阔视野,而是解决人安心立命的问题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是如何安顿我们无限心的问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佛法是药

人的毛病出在自己身上,因为人心有无限的一面,烦恼就来自于人的无限心。佛法讲,我们修行绝不是面对烦恼去克制它,而是要去追问烦恼的来历,这才是修心。

心为何物?佛教里面有两种说法:真心与妄心。真心也叫心的本性,是心的本来状态。一如《坛经》中惠能所说:“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能生万法。”

人的毛病出在自己身上,生命情感的毛病,即心的毛病。修禅就是针对我们的心,把“贪、嗔、痴”升华为“戒、定、慧”。 人心需要滋养才有力量,其中一条路就是修行,佛家的修行最直接的就是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禅宗是条怎样的路?

佛教中国化最高成果是禅宗,禅宗是中国思想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因为有了禅宗,才有了后来宋明新儒学的产生。

禅宗的法门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含义直指一个“悟”字。悟与虚无契合,佛理即是空理。实体本空,万法均为“缘起”,“缘起性空”四字即是此意。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由于空然后不着空,自性能含万法是大,这就是佛家指点我们出世而后入世的路。

我们为什么要修禅宗?

读《坛经》就是为了反省我们的生命情感,破邪显正。邪知邪见就是妄念,妄念均由法执(执着于外物)、我执(执着于自我)而生。求真之心一起,不但不能去妄,反倒又生新妄。例如,一味执着于佛法、经文,便是新妄,所以去妄才是修行的根本。

我们有时候在妄念中不知其为妄念,《坛经》会启发我们去除妄念。修佛要完成一个转能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即转识成智。如果烦恼都是妙性法,我们的心就是妙性,心的用法错了,于是成为了烦恼,换一种用法就是智慧。我们修佛就是变如意之心为如如之心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转业识为智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念念禅定,事事空行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前念是过去念,后念是未来念。不在过去、不在未来就是佛心,即当下之心就是佛心。

若以学佛为求真的活动,就会使之转为认知行为,就不再是“学佛”而成了“佛学”。佛学固应研究,于哲学思想上有益,但是终究与修行无涉。理论是口说,修行是心行。

“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当你对外界的色声香味触和内在的念头开始分辨时,你就“着相”了,也就是有心了。当你对外界的色声香味触和内在的念头开始不再分辨时,这就是成佛之路了。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就是本心,所以说即心即佛。

禅宗是最高的密宗,追究的是觉悟。修禅宗,破文字执,不要把佛经当论著研究,每一部佛经都是告诉我们修行的法门,而不是理论。

无需求真,但须去妄。 一旦去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真在行中。两天的课程,王德峰老师激情、诙谐又接地气的为我们解读《坛经》,佛学的智慧弥漫于整个教室,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灵魂的更新,情感的升华。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

标签: 禅宗慧能大师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