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思辩哲学与禅宗空观略辨(永辉)

黑格尔思辩哲学禅宗空观略辨(永辉)

黑格尔哲学与禅宗空观略辨潘永辉摘要:论文分析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绝对理念”与禅宗的至高境界“空”,比较了两个哲学体系的异同,最后于此基础上指出二者在美学特征方面的不同之处。关键词:绝对理念;空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黑格尔思辨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过程中一座代表性高峰,禅宗的空性学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绵传过程中佛、儒、道三家智慧的绝妙融合。这两个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思想体系具有不少可供比较之处,把这两个体系的同异之点分理清楚,对东西方文化(当然包括美学观)的相互理解是有意义的。其中绝对理念是黑格尔思辩哲学的核心范畴,空是禅宗心性智慧的至高境界,把握住了这两个关键概念,黑格尔哲学与禅宗空观的同异以及二者在美学问题上的不同之处,也就基本上可一目了然了。我们先来谈谈二者的相同或相近之处。首先,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禅宗的空都是超时空的形而上彼岸世界。黑格尔认为,自然界是绝对理念的异化物,自然界是处于时空中的有限存在,但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之逻辑前提的绝对理念则是超时空的永恒世界。黑格尔说:“自然在时间上是最先的东西,但绝对在先的东西却是理念;这种绝对在先的东西是终极的东西,真正的开端。”[1]显然,既然绝对理念是自然事物的终极与开端,它就不局限于时空世界中,而成为超时空的永恒性。

同样,在禅宗的说法里,空境就是涅槃境,是彻底超越了人间世中生老病死之苦的永恒境界,禅宗常用“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等词语来描述这种永恒之境。其次,二者都认为主客(心物)不可分。黑格尔以“实体即主体”的命题表达了其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哲学观点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绝对理念是能动的实体和主体,它把自己客体化为自然界,然后又通过人类对自然的精神活动复归自身。因此,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而禅宗的最终证悟之境,也就是“万法唯心”、“心物一如”。再次,在此岸之人对待彼岸的态度问题上,二者都认为人可以到达彼岸。我们知道,康德认为作为现象界之一物的人无法认识作为彼岸世界的物自体,人们只能凭借信仰去把握死后的永恒世界。而黑格尔则认为物自体是完全可为人认识的,“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2]同样,禅宗也不同于其他宗教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它不把永恒推到人死后的世界,相反,认为人可以不离世间而在当下证得涅槃之境。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般若品》里面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也就明确地肯定了人们在尘世生活中觉悟永恒的可能。

我们把黑格尔绝对理念与禅宗空性之说的“相同”之处简单归纳为如上三点。但是,必须明确的是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二者表面的相同实际上完全是建立在它们之间的相异之上的。因此黑格尔思辩哲学与禅宗空观略辨(永辉),把握二者的相异之处,是比较二者的真正意义所在。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二者的不同之点,大体上仍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来谈。第一,从本体与现象的关系来说,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创造论、目的论,而禅宗的基本特征则是自性论、缘起论。在基督教上帝创世说的文化氛围中,尽管黑格尔喊出了“实体即主体”的口号,利用人类认识这个中介,把作为最高主体的上帝与作为客体的世界在精神层面上统一起来,但是,他并不因此就如同中国哲人那样黑格尔思辩哲学与禅宗空观略辨(永辉),把上帝看作是内在于人的无限心性之光,把世界看成是与心性浑然一体的内在存在,从而成就“天人合一”的意境。黑格尔说:“神圣的理念恰恰在于自己决然将这种他物(指自然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