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辉:《孔子如来》《哲学与人生》

黄远辉:《孔子如来》《哲学与人生》

儒释道的自由观与价值观与宇宙观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推荐阅读书单:《悉达多》《孔子传》《孔子如来》《庄子哲学研究》《游心之路》《东西之道》《哲学与人生》。

一、儒释道的自由观

《出埃及记》有一段关于上帝现身的描写:摩西在西奈山上当面询问上帝的名字,上帝在燃烧的荆棘丛里回答说:“我是我所是”。

《大唐西域记》记载,释尊诞生时,向四方行七步,举右手而唱咏之偈[jì]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大家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唯我独尊”的“我”,并不单指释迦牟尼本身,而是指众生都具有的佛性真如(能觉悟成佛之性,叫做佛性;不生不灭之实体,叫做真如。佛性与真如,同体异名)。此处的“我”,与《金刚经》中世尊说的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中的“我”同解。

我是我所是,是一种终极的自由。所谓终极自由,就是在我们的内心中彻底的停止了纷争,心无挂碍、心如虚空、一尘不染。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心斋”“坐忘”,佛陀的“觉悟”“涅槃”,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禅宗的“明心见性”,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目标都指向那个终极的自由,殊途同归。达到这样的境界,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二、儒释道的价值观


黄远辉:《孔子如来》《哲学与人生》

历史和事实向我们证实,人类价值具有多样性。复旦大学“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指出,工具理性滋长愈甚,价值关怀就越是衰弱。对于我们这个民族而言,重建信仰是当务之急,这样我们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不信任状态。

儒家主张无所为而为。我们并不把当下所做的事情当做达到另外一个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我们之所以做这件事,是因为他本应当做。他自己就是自己的价值,他自己就是自己的目的,他不是通向另外一个目的的途径,这样的做事就叫“无所为而为”,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不人为的做事。“人为”合起来一个汉字是“伪”,“伪”就是造作,是天道之外,是人为的因素了。儒家与道家都认为天人合一,儒家重点在人,道家重点在天。道家认为人类生活的幸福都来自天,苦恼都来自人。天人关系中,原则就是要做减法,减少造作,最低限度的必要性才做,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因素,顺应天道。

佛家主张无心而为。佛家有一个说法“业力”,所做之事皆为消业,做事情一定要认真做,但对于结果不需要太过在意,因为我们是无法控制事物的最终走向的,但一定要好好做,只为除心不除事。

佛家智慧指向人类的终极关怀。不生不死,即为涅槃。区分高低贵贱,这是资本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另外,人人住相,也导致了伪善和造作的滋生。故资本的时代也是个造作的时代。

佛家的“无”与道家的“无”不同。道家的“无”多与有的“妙用”相关涉,呈现为有的对立属性;而佛家的“无”看到了真正的“空性”。

西方思想致力于构造实体,细化实体,研究实体。佛家智慧则是要消解实体,去掉实体。比如一个杯子,在佛家的观照下,它并非是一个稳定的、坚硬的实体,而是各种因缘聚合而成的。

实体不存在,但使“杯子”呈现的各种条件本身存在。知道实体本不存在,但也不能刻意地去寻求这种不存在。不然,就是执着于空。执着于空,则又生无尽烦恼。《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即取此意。

王德峰教授用三句义总结了佛家这种似空非空,不离不住的妙境: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儒家让我们拿得起,道家让我们放得下,佛家让我们想得开。

三、儒释道的宇宙观

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天地人”并列,称为三才之道。孔子认为,人在三才中的价值,应该是“参赞天地之化育”(《易经·系辞传》),参赞就是弥补的意思。佛学叫这个世界为“娑婆世界”,译为“堪忍” 黄远辉:《孔子如来》《哲学与人生》,说我们这个世界是有缺陷的世界。天地是有缺陷的,我们作为人应该帮助天地使其圆满。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是靠人去弘扬他,不是反过来道弘扬人。“道”就是万事万物的根源,就是万事万物的规律,人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关于道,老子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庄子在《大宗师》中对道是这样描述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在《秋水》篇中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金刚经》云:“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佛就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亦是尚未觉悟的佛。


黄远辉:《孔子如来》《哲学与人生》

众生怎么觉悟成佛?所有佛的说法离不开四个字:缘起性空。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散则灭。世间一切事物,都遵循因缘法则,缘起则聚,缘灭则散。金刚经告诉我们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达到无所住之境界,见到自己的本心,就是佛性。

四、诗意地栖居

哲学的尽头是诗。20世纪的哲学天才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他的《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有很多诗性的句子,简短而优美,比如,“凡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沉默”。我觉得学习法律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他的哲学思想,法律语言的边界可不可以说就是法律的边界?法律语言不能定义的,我们该保持沉默吗?

海德格尔的诗性名句也很多,比如,“向死而生”,以及引用诗人荷尔德林的“人当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认为,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曾经凋谢过。我们绝不应该让恐惧或别人的期望划定我们命运的边界。你无法改变你的命运佛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但你可以挑战它。

海德格尔把他所处的时代称为贫瘠的时代,因为信仰的缺失,人类迷失在技术和机器的苦海之中。海德格尔认为,只有艺术能拯救人类于苦海。科学把万物都放置到人的对面,成为对象或客体。科学把我们生活的世界转变为一个对象化的客体世界,而不是深入到人与自然的互动之中。在海德格尔看来,只有艺术、诗和思想才能深入到人和自然的互动之中,科学做不到这一点,因此他才说出惊人之语:科学不思。意思是,科学不思想。

海德格尔进一步指出,近代世界把人理解为主体,把万物理解为客体。科学的企业化、体制化,马克斯·韦伯在此之前就已经看得很清楚,他说:科学体制正在把学者改变成学术“生意人”,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一套制度之中的螺丝钉。这就是海德格尔说的科学不思。在海德格尔看来,不是我们在支配技术,而是技术在支配我们。想想手机这个集现代技术于一身的新物种,很难说是我们掌控了手机,还是手机支配了我们。

现代技术从一开始就把自然视作榨取的对象,视作“自然资源”。这一态度,从培根的“拷问自然”佛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到康德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就初现端倪。这一态度带来的必然后果是,不仅自然不再是人类的家园,而且人类自己也变成了可供榨取的资源,变成了“人力资源”。

海德格尔把技术称作是“原子时代的形而上学”。因为,可怕的不是原子弹,而是那要求把原子弹制造出来的技术本身。即使我们把现存的原子武器统统销毁,它们还是可以随时被制造出来。现代文明的特点是:一方面,技术力量日益壮大;另一方面 黄远辉:《孔子如来》《哲学与人生》,人类精神日益萎缩。

在精神萎弱的种种方面中佛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海德格尔最痛惜的是创造性的丧失。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创造性的敬慕和颂扬,对平庸的蔑视与憎厌。不要盲目地被技术发展所裹挟,也不要无望地诅咒顽抗。要做的是不懈地深思技术的本质所在,尤其是注视技术阱架的威胁。这些工作,被海德格尔称作是“克服形而上学”。

艺术有什么用?艺术不像工具那么有用,但如果艺术转换了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使世界具有更高或更深的意义,这就是艺术的无用之大用。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书中,海德格尔宣称:“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

海德格尔认为:诗是一切事业中最危险的事业。荷尔德林晚期陷入精神病状态,就是最好的例证。关于荷尔德林的精神病状态,海德格尔说,那是因为“诗人暴露在神明的闪电中……过度的明亮把诗人驱入黑暗”。海子、顾城无一幸免,都曾陷入到这种极度危险的精神状态。

《道德经》五千言,曾深深地吸引了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说: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早已经被中国这位2000年之前的先人(即老子)表达完了,而且远比他自己表达得清楚。

1930年起,海德格尔就对老子的“道”有了强烈的兴趣和关注。他多次在演讲、学术讨论会中,引用《道德经》《庄子》中的典故,比如他用《庄子》“秋水”篇的“壕上观鱼”的故事,来说明此在“在世”及与“世界”的关联。1962年做“流传的语言和技术的语言”的演讲文章中,他援引《庄子》“逍遥游”篇关于“无用大树”的一段话,用来说明“无用”对于人生的极端重要性。

五、哲学与人生

傅佩荣老师在《哲学与人生》一书中,给我们讲了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价值和意义。傅佩荣老师用三句话来描述哲学。第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第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第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对于人生的很多问题,比如,你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什么是幸福?为什么会有道德?世界为什么会存在?人类的知识是从何而来的?……所有这些问题,哲学不会给你直接的答案,但是哲学会启发你思考,给你思考的框架。

南怀瑾说,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南师又说: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这就是前面王德峰教授说的,要回归到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