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一、前言

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一)生死的玄机

自从人类有史以来,面对生死的问题,就有下列一连串的问题不断地被提出:有情的生命是一世?还是三世?生死的历程是有限?还是无尽?生命是造物主之所创?抑或自然发生的?死后是否仍有灵性的生命存在?或是就此一了百了?这些都是千古以来的疑难与谜题。

针对生死的大哉问,古今中外,从来就不曾有过令众人皆信服的定论,未来也不大可能有放诸四海皆准的解答。关于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就世间现有的理论来分析,大致不出下列三种主要的观点:断灭见、恒常观与轮回说。

断灭见认为人死之后,生命即随之灰飞烟灭,不复存在,此乃唯物论所持的观点,为东、西方各大宗教所驳斥。恒常观则认为吾人在生时,有一永恒不变之内在自我主体,死后则成为一永恒不变之灵性实体,亦即灵魂,此为东、西方多数宗教所持之立场。至于轮回说则以「生死轮转」与「六道轮回」来解说有情生命的迁流与生死的奥祕,一般皆以为此一说法是本属于印度教与佛教生死观点的教义内容。其实有关生命轮回的说法,并非印度教与佛教所专有,而是通于古今中外的,这一点将再下文中进一步说明。

(二)长寿的迷思—现代人的生死难题与老病困境

无论中外,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地追求长生乃至永生不朽,例如中国的秦始皇、汉武帝,古埃及的诸多法老王等,但是都未能如愿。

及至现代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医疗科技长足地的进步了,大幅地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表面上看起来是比古人长寿了,然而长寿带给我们的并非完全是福音,同时也是另一种难题与困境。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产生了人口结构的改变,造成了日益高龄化的社会。值得关注的是,高龄化并不保证吾人生命与生活的质量也随之提升,年长的族群很容易罹患退化性疾病,诸如:心脏病、癌症、中风等等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即使现代医学的进步也无法彻底解决老化与疾病的问题。

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现代社会日益高龄化的结果,除了在经济、政治、社会等现实人生层面,产生种种棘手的问题或课题之外,也同时产生与死亡问题息息相关的种种生命高层次的心理或内在精神问题。傅伟勋教授的父亲以九十一高龄逝世就是一个实例(以下引述 1993 年傅教授的话):

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约在三十多年前,他在台北患上半身不遂之后,由于我的四哥一家十分忙碌,无法自早至晚在家看护照顾,只好送他到一家特殊医院安顿下来。不到一个月,家父开始大吵大闹,说死也要死在家里。无已,四哥把他接回。但是有一天四哥夫妇因要事不得不在外好多小时,家父就在这时不慎从床上跌到地板上,不得动弹,直至四哥夫妇回家才被发现。经过这次痛苦经验与教训,家父也同意,搬回特殊医院,专由医院护士照顾,四哥则每周总去一两次陪他谈天解闷。以后二十年左右就如此在医院一小房间,直至逝世为止。

傅老先生的案例十分具体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结构所导致的个体孤离感与无依感,就如傅教授所言,个体死亡问题而言,现代人远较古人或传统社会的人们更感受到孤离无依,更会感受到面临到自身的死亡问题,毕竟只能「自我承担」,包括最亲近的家人在内的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取代绝症病人,在心理及精神上为他解决问题。然而「自我承担」的结局,却是在医院或安养机构 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犹如经历漫漫长夜,等待死亡的来临。这样的案例,目前在台湾社会已经相当普遍,不但是当事人的痛苦,家人沉重的负担,也是社会需要关注的现象。

死亡原本就是自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现代医疗却将「死亡」一律当成「疾病」来处理,不但在观念上无法面对自然的死亡,在态度上也无法自然地面对死亡。因此,现代人的生死难题与老病困境有两重:一者,现代人很难自然地尊严死,理想的「寿终正寝」有其现实的困难;二者,吾人有限的生命是否有一个宗教或哲理上的出路?我们能否掌控自己的生死?规划自己未来生命的出路与归宿?这就是本文所欲论述的。本文尝试从佛教生死轮回观的现代理解与诠释,并提出生命的永续经营理念,以建构人间佛教的生死观,一方面希望能够帮助社会大众消解面对死亡的恐惧,另一方面能及早准备,做好生命永续经营的规划与实践。

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二、生命是一世与三世的辩证

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生命究竟是一世、还是三世?这是自古以来的生命疑难与论题, 各种说法都有,至今仍未有定论,未来也不可能有放诸四海皆准且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由于三世生命的观点超越了常识及物质科学所认知的时空结构与范畴,无法普遍地用一般科学方法证明,因此科学主义者往往以迷信的论点看待三世的生命观,一般大众则以灵异的观点半信半疑。殊不知一世或三世生命观的辩证,还涉及超越现有时空的宇宙观,不是单就一般所认知的物理与物质界而论世界,而是涵盖众生的心灵向度而论世界,如此则牵涉到众生心识的层次与认知的向度等问题。下述数学的集合与定义域概念,以及物理学的空间维度概念,虽然不能直接证明生命的三世论观点,但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可能性,以及其所蕴含的深刻生命意义。

(一)数学与物理学概念对生死问题的启发

在继续讨论生命是一世或三世之前,我们先从数学与物理学的

角度来理解「问题的范畴」与「问题是否有解」,两者之间的关连性。

在自然数系中:2 − 1 = 1,而 1 − 2 = 无解;在整数系中:1 − 2 = −1,4 ∕ 2 = 2,而 4 ∕ 3 = 无解;在有理数系中:4 ∕ 3 = 1⅓,根号4 =2,而 8 = 无解;在实数系中:根号8 =2 根号2,而 根号−4 = 无解;在复数系中:根号-4 = 2i, 根号−8 = 2 根号2i

从数学的集合(set)与定义域()的概念来看,在自然数系中无解的算式,在整数系中有解;在整数系中无解的算式,在有理数系中可有解;在有理数系中无解的算式,在实数系中可有解;

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在实数系中无解的算式,在复数系中可有解;在复数系中无解的算式,在矢量空间中可有解。换言之,在低阶的数系或定义域较小的集合中,看似无解的算式或问题,放在高阶的数系或定义域较大的集合中即有可能迎刃而解。当一个算式或问题看似无解,往往并非问题本身无解,而是所给的定义域太小。

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也是一样的道理,一度空间无解的问题,放到二度空间来思考就可能不成问题;二度空间无解的问题,放到三度空间来思考即有可能迎刃而解;三度空间无解的问题,就可能需要放到四度空间去解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理学,就是以四度空间(三度空间加上时间)去解决牛顿物理学中三度空间无解的问题。

生命、生死乃至死亡的问题也是一样,在低阶的思惟层次看似无解的生命、生死或死亡的难题,提到高阶的思惟层次或放大视野来看,也许就不再是无解的难题,而很可能迎刃而解。生命视野的高度决定其广度与深度,即唐朝王之涣(688-742)的〈登鹳雀楼〉所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假设生命只有一世的话

假设吾人的生命只有一世的话,死亡即是生命的绝对与全程终点,对有深度思考的人而言,死亡的结局将导致生命存在的断灭, 生命价值的失落,乃至生命意义的空虚,万物之灵的人类,也终究将与草木同朽。假设生命只有一世的话,对少数人来说,死亡或许只是是一了百了的解脱;但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死亡无异就是令生命灰飞烟灭的黑洞,我们所必然面临的生离死别与悲伤哀痛,也终究成了天人永隔的无解难题。

(三)如果生命有三世的话

如果生命有三世的话,亦即不仅有正在进行中的现在世的生命, 还有已经历的过去世生命,与将开展的未来世生命。从三世论的生命观点而言,死亡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一期生命中,带有相对意义的分段终点,或者是衔接前后世的转折点;是故,在此意义之下,吾人已不再只是「向死」的存在,更是「朝向生生不已」的存在。由此观之,「死亡」一方面看似隔绝今世与来生的关卡,另一方面也是衔接今世与来生的枢纽。

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承上所述,当我们把「死亡」分别放在一世观与三世观的生命架构中来思考,二者之间,其意义有极大的差别。进而论之,生命一世与三世的辩证,不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死亡」的理解与诠释, 也会影响到我们如何面对(自我或他人的)死亡,以及如何处理(自我或他人的)死亡,如何超克(或帮助他人超克)死亡的恐惧,乃至如何帮助他人度过丧亲的悲伤等等。而为了对生命有进一步的认知与理解,我们需要重新检视死亡。有情的生离死别如果放到三世生命观的宏观视野来看,就有「感应道交」的精神共鸣,或者「天地何处不相逢」的因缘契机,可以转化乃至超越心理上的悲伤哀痛。

三、三世生命观的现代开展

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三世生命观」或「轮回说」以「生死流转」(梵语 )的过程,来解说有情生命的迁流现象与生死的奥祕,一般大众皆以为此一观点是原本属于印度教与佛家生死轮回说的教义内容。其实轮回说是通于古今中外的,而不只是东方思想所独有,在古代西方哲学思想中,原本也有轮回的概念。

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勾股定理因其而命名) 是轮回说的提倡与拥护者,大哲柏拉图(Plato)亦承袭其说,然不幸为后世所湮没。早期的基督宗教也未排斥轮回转世的说法,在《旧约》与《新约》圣经之中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皆有轮回的文献记载,早期教会的神父也接受轮回的概念,不少圣徒更相信他们有前世与来生。然而遗憾的是,《新约》圣经之中有关轮回的文献,却被罗马帝国第一位提倡信奉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所删除,后来又被罗马天主教会于553 年召开的第二届基督教大公会议(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 of )判为异端邪说而禁绝,因此在后来西方文化思想中,轮回之说几乎成为绝响。

然而近年来,在心理谘商与精神治疗的领域,由于催眠术的运用,而有跨越前世今生的临床报告,例如Brian Weiss 的 Many Lives, Many (《前世今生》)、陈胜英医师的《生命不死》《跨越前世今生》等书,一时之间,轮回转世之说,彷彿突破了原本一般人认为是宗教迷信的窠臼,而进入现代深层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的探索领域。

虽然因为二千年来佛教的普及流传,轮回之说早已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成为多数百姓的基本信仰,与社会大众耳熟能详的概念,但是俚俗之说穿凿附会,以讹传讹的成分居多,而知识分子又多半直接斥之为迷信,以致曲解其义者多,真正了解其理者鲜少。轮回究竟是事实还是迷信?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六道轮回?如何证明有前世来生?种种诸如此类的问题,对多数人而言,一直是悬而未决的疑惑, Brian Weiss 与陈胜英在他们的书中,记录了透过催眠治疗的临床经验,提供了不少回忆前世今生的真人真事具体事例,笔者则尝试从义理抉择的层面提出学理性的诠释。

(一)佛教轮回观的意涵

案「生死轮转」或「轮回」一词,梵文为 ,又作「生死、生死轮回、生死相续、轮回转生、沦回、流转、轮转」等。意谓大地的众生由惑业烦恼之因(即贪、瞋、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生死轮转之果,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

如《杂阿含经》中所述:

佛告诸比丘: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 不知苦之本际。有时长久不雨,地之所生百谷草木,皆悉枯干。诸比丘,若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不雨,大海水悉皆枯竭。诸比丘,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 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须弥山王皆悉崩落,无明所盖, 爱结所系,众生长夜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诸比丘,有时长夜此大地悉皆败坏,而众生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长夜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

换言之,凡夫的生命相貌,从生到死,死而又生,生生死死, 永无止境。同时也引申为生死轮转的时空结构,生住异灭,成住坏空,循环不已。

(二)佛教轮回观的哲理解读

笔者尝试提出一个具有现代观点的哲理诠释进路,所谓「生死轮转」,一言以蔽之,乃是佛陀对宇宙人生整体变化之「生态系统」,从现象观察的角度所作的综合说明。从哲理上来解析,轮回说属于世俗谛层次 , 是 对 三 界 有 情 的 生 死 流 转 , 所 作 现 象 上的 描 述( ),而非形而上的定义(meta- ),也不是究竟意义(即佛法所谓胜义谛层次)的宇宙真理与人生实相。

从现象上来观察,轮回是宇宙人生整体的「生态系统与流程」。吾人不了解轮回的相貌,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生死轮回的观点而言,一切有情生命的流转,乃是生死交替循环,无有终始,是故生命的「断灭」(亦即绝对意义的死亡) 不能成立;反之,「死有」(亦即相对意义的死亡)则成为分段生死的转折点。

换言之,「死亡」只是一切众生的无限生命,在跨越生死之际, 所经历的一种时空转换状态,从当世的角度观之,是一期生命的终结,从来世的角度观之,则是过渡到下一期生命的开始。

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一般社会大众皆误以为「轮回」之意,是在众生命终之后,依其善恶业报,去投胎转世,此一片面的理解并非生死流转之正确意义。广义而论,「轮回」的真正内涵,具体地描述,就是在吾人的整体生命历程之中,每一分、 每一秒都是亲身处于「轮回的系统」之中随波逐流而不自觉,所以佛典中,常用「生死大海」一词来譬喻及描述芸芸众生身陷「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生死轮回」现实处境。例如《大般涅槃经》卷上云:「一切众生皆悉漂没生死大海。」就是由于生死轮回是宇宙人生整体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生态系统。因此,要洞悉生死轮回的如实相貌,根本就不需要也不能等到死亡来临之际。而且从佛教强调观照工夫与注重修持实证的立场而言, 要参究有情生命流转的实相,乃是随时把握当下现前一念,留心观照内外诸法缘起缘灭的契机。

(三)「六道」乃生死的场域及舞台

至于所谓的「六道」又作「六趣」,为众生各依其业因、业缘与业果而趣往之世界,包括:1. 天道、2. 人道、3. 修罗道、4. 畜生道、5. 饿鬼道、6. 地狱道。换言之,六道是三界有情在生死轮转的过程中,所赖以活动的六个不同层次的场域或舞台,而居于三界的众生又是这些生命大舞台的设计者、建造者与破坏者,同时也是大舞台上的演员、编剧、制作、导演兼观众。至于生死轮回及六道场域的虚实若何?

从胜义谛的层次观之,缘起性空;从世俗谛的层次观之,则宛如虚拟实境( ),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森罗万象,变化多端,但皆有而非实,譬如永嘉禅师《证道歌》所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此处并非是说六道的场域完全是空虚幻化的,而是说彼等境界均是因缘际会的假有,从现象上观之则有, 从本质上探究则非实,故说有而非实,有而无常。

从天文学与物理学等科学的角度来看,六道之中的「天道」与「地狱道」之说,似乎是无稽之谈的迷信,不能用科学方法来客观地证实。然而征诸古今中外的历史,天堂与地狱的概念及其流传, 源远流长,不绝如缕,可说是共通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虽然各各不同的民族与文化,对于天堂与地狱的景象,有其不同的描绘与诠释。

其实,天堂与地狱的概念普遍存在于吾人的生死认知之中。从宗教与生死探索的角度来看,宇宙与人生二者相依相成,是不可分割而单独成立的,没有宇宙,有情的生命如何开展?没有众生,空寂的宇宙有何存在的意义?是故,宗教宇宙观是呼应宇宙与人生的相互依存关系而论之,亦即吾人对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与依止的环境,从宗教的观点所作的整体观察与认识,进而提出系统的说明及诠释。此处所言之「宇宙」,不单指纯粹物理或数理意义的宇宙,诸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银河星云等,而是作为众生现世活动的场域或舞台,以及生命流转的连续时空结构。因此,广义的宗教宇宙观, 除了探讨「物理世界」的成、住、坏、空等变化之外,还包括从个人身心、社会群体、人伦道德、人生价值、人文精神等层面所建构的「心理世界」与「精神世界」,乃至超越世俗层面的「灵性世界」, 因此所有的宗教都必然会论及「天堂」与「地狱」等不同层次世界的存在及其意义。

笔者以「生死的场域」来譬喻不同的宗教世界观,我国民间信仰自古即有阴阳二界之说,亦即人间世与阴曹地府之相对,基督宗教也有现世、天堂与地狱之说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佛教则有三界、六道、十法界、三千大千世界之说,凡此皆是一种「多重次元的宇宙与人生」之观点。

一般知识分子多以迷信或灵异的角度来看待宗教的宇宙观,因为它超越了常识或科学所认知的时空结构与范畴。殊不知宗教的宇宙观不是单就物理与物质界而论世界,而主要是就众生界而论世界, 如此一来,则牵涉到众生心识的层次与认知的角度等问题,因而很难单独用物理法则来规范,而需要以宗教的义理面向来诠释。

(四)轮回的现象展转不断

或问:既然生死轮转并非宇宙之真理与人生之实相,为什么还会有轮回的现象存在呢?这不是一个从逻辑的立场可以理解的问题,而必须从因缘法、唯识学、心理学及现象学的角度切入,笔者的观察及诠释为:缘起即是性空,性空不碍缘起,轮回的现象也是因缘所生法,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就是因为六道里的众生太沉迷于这场生死大戏与轮回之剧目, 并且执着于人物的刻划、角色的扮演、场景的布局、剧情的发展、观众的反应……。再者,上演的戏码还不能过于平淡单调,一定得要「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宛转曲折、柔肠寸断、扣人心弦、赚人热泪、高潮迭起、欲罢不能、……」, 演起来才精采,看起来才过瘾。大伙儿轮流粉墨登场,乐此不疲,舍不得不一场接着一场演哪!只要众生的无明烦恼未尽,生死轮回的戏码就会一再上演,无怪乎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结语中说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风水堂:死后的生命存在与否

(五)三世生命的事例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经神病学系教授,伊安・史帝文生(Ian Ste- ,1918-2007)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投入到轮回转世的研究中。他在世界各地从事儿童自发性的前世记忆科学研究,直到他过世之前,累计的案例达三千件。他运用严谨的科学方法来检验所有搜集到的资料,虽然有少数人批评他的研究报告是伪科学(- ence),但是更多的西方人基于理性与科学的信念以及不妥协的态度下,开始认真而严肃地看待轮回的课题,甚至接受它是真实性。

史帝文生对于儿童自发性前世记忆的科学研究,基本上采取历史学者与律师的研究方法,而有一套严谨的验证程序:发现对象、获取资料、立案质疑、当面取证、追踪观察、写出报导。透过严谨的研究方法与步骤,他在 1966 年出版了 Cases of (《二十案例示轮回》)一书, 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震惊与热烈的讨论,可说是当今世界研究「轮回转世」此一领域中最具学术价值和权威性的参考文献。

书中的二十个轮回转世案例,是史帝文生于 1961 年至 1965 年间, 从印度、斯里兰卡、巴西、美国的阿拉斯加东南部的印地安部落与黎巴嫩等地所搜集、整理和验证过的案例的一部分。由于这本书中的案例,都是经过作者与研究团队实地考察,并经由一连串严谨的验证程序以排除造假及误谬的部分,因此引起欧美科学界的重视。

根据史帝文生的研究,如果有儿童在年幼时自发性的说出自己前世的讯息,譬如自己前世的名字、居住的村落、前世亲人状况、前世自己死亡时的情形等,史帝文生的研究团队在得知消息后,会趁该儿童及见证人记忆犹新的时候赶赴个案所在。史帝文生抵达现场后,一开始会先尽可能否定这个小孩子的前世记忆,他运用法界办案的查访与验证方法,分别约谈孩子、家人、亲戚和村民,严密检验他们说词的正确性,再相互比对,找出箇中矛盾之处,以排除不确实的内容。他坚持只访谈亲耳听到讯息的人士,而不接受第二手的信息。

在他的研究案例中,尽管这些儿童的年龄大都在六岁以下,但他们却能清楚地描述自称前世居住过的村镇,包括具体的情况以及发生在十几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事情的细节,有些前世记忆中的村镇距离个案现在的居住地远达百公里之外,很多儿童甚至可以说出其他种族的语言。这些案例中的很多细节,都由史帝文生的研究小组仔细地查证核实。

由于这样的研究方法耗费经年累月的时间与大量的人力资源, 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才能完成,因此很难普及。然而,史帝文生从理性及科学的角度,开辟了一座桥梁跨越了理性认知与生命轮回之间的鸿沟,对现代生死学的理论建构有着莫大贡献。可以作为三世生命观的有力旁证。

(六)亨利.福特的轮回观自述

另外一个有趣的例子,出自英文版的网络《维基百科》,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确信他有过去世的生命,最近一世是在盖兹堡战役中阵亡的士兵。根据1928 年8 月26 日的《旧金山讯问报》(San ),刊载了一段福特在访谈中透露自己的轮回转世信念:

当我二十六岁的时候,我接受轮回转世的理论,这个观点与宗教信仰无涉。甚至于工作都不能让我完全满足,假如我们无法将我们在一世生命中所累积的经验运用到下一世的话,工作是徒劳无用的。当我发现轮回转世时,就好像我已经获得一项宇宙的计划,让我了解到有一个机会去实现我的想法。时间不再是有限的了,我不再是时钟上指针的奴隶。天才只是经验,有些人好像认为那是天赋才能,但是我认为那是在多生多世中长远经验的果实。有些人跟其他人比起来是比较老练的灵魂,所以他们知道的比较多。轮回转世的发现让我心安了。如果你保留一份这段谈话的纪录,写下来好让人们都心安。我很乐于将生命的长远观所带给我们的心安传达给其他人。

亨利・福特的轮回观,无关宗教信仰,而是建立在一种生命经验可以生生世世延续传承的时空结构上,这当然是他个人的理解与诠释,真实与否暂且不论,但是其论点透露出一种突破生命局限而无线开展的可能性。

未完待续。。。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