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致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

以儒致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

个人认为,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应做到:以儒致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

一、以儒致世

就是“己所欲者,施予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处事,学会换位思考。“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仁者爱人”,以一颗善良博爱之心,视四海皆兄弟。为人在世,首先要做对他人幸福有助益的好人。因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来体现的以儒致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正如人必须通过对面的镜子才能看到自己一样。

一个人心有多大儒家道家佛家智慧,就能有多强;容有多广,事就有多旺。如果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更是人生的高境界了。

以儒致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

二、以道养身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安生立命之本。身健气旺,才能干成自己欲成之事。而道家有好多养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太极、八封、周易等,无不透出超凡脱俗的智慧,以及天人合一、顺道长生的大道之理。因此闲暇之时,内炼精气、神清气爽,外舒筋骨、全身通畅,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就都有质量。如果能清心寡欲、长养体性,养出一副仙风道骨、玉树临风的长寿身板,也不无可能。

三、以佛养心

好命不如好心。心智改变,则命亦可改变。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又以这颗大爱之心,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舍弃小我,专心利他。这样的人生境界,是何等的宏大、广博。

世上没有不平的路儒家道家佛家智慧,只有不平的心。通过悲智修心,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的精神境界,则世上还有什么看不开、悟不透呢?内观本心、安住空性,视万物如影似幻,心无挂碍。则烦恼恒断、法喜常盈,智达宇际、爱遍六道的完美佛境就在咫尺之间。这种心境和智慧以儒致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不是人类几千年人人所追求向往的最终境界吗?

人是被自私蒙蔽的佛,佛是博爱大智的人。人佛就在一念间,自私自利即为人,全心利他即为佛。修佛就是修心,就是把自己的自私成见格式化后,重新安装利他无我、大悲大智的思维程序,这个人就升华为佛了。

人体可以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但心不能失去文化家园、居无定所。一个人要有先进思想、一个民族要有优秀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造就一方人。让我们共同继承和弘扬我们引以自豪的千年民族优秀文化,把根留住。

以儒致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

以儒致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

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于凌波居士语。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衍涛居士语。

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衍涛居士语。

儒家如小学、道家如中学、佛家如大学--宣化上人语。

儒家如粮店、道家如药店、佛家如百货商店--南怀瑾先生语。

儒家求君子、道家求逍遥、佛家求自在--衍涛居士语。

儒家弃小人、道家弃造作、佛家弃烦恼--衍涛居士语。

儒家表现于礼、道家表现于真、佛家表现于戒--衍涛居士语。

儒家执于境、道家执于心、佛家心境双亡--衍涛居士语。

以儒致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佛家的心是无欲则刚,道家的骨是随遇而安,儒家的表是中正平和儒家道家佛家智慧,如此,娑婆世界,步步生莲。

人生要用儒家提得起,用道家看得开,用佛家放得下,。

苍茫: 佛、道、儒人生哲理之精髓:“空、柔、中”三字,乃“人生三度”。佛看空,高度也;道用柔,角度也;儒持中,尺度也。

谢谢您的阅读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