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推荐)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之衡水学院学报Vol

(学者推荐)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之衡水学院学报Vol

衡水学院学报Vol. 16, Jun. 2014 收稿日期:2013-12-09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张利明(1980-),男,山东莘县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编辑.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4.03.006 士人的使命与儒家和谐思想的传承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吉林 四平 ; 2.《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吉林 长春 ) 要:中国古代的士人是传统社会的知识阶层,他们坚守着古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和准则,对儒家所追求的“道”有强烈的使命感,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社会批判与道德教化、造福社会等方面。传统儒家思想的和而不同、礼乐文化与大同理 想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仍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士人;儒家;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知识阶层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14)03-0026-04 士、士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中的优秀分子以坚守、维护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基本准则为 己任。

是一批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堪做民族脊梁的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对他们所处 的时代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对近代以来的新型知识分子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儒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思想、核心民族精神、核心道德情操的培养起着巨大作用。有学者认为,儒家思想的实质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儒家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之一,是礼 乐文明的重要依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是中华民族基本精神价值的构成 。儒家认为弘扬治平之道的根本在人,特别是用儒家思想塑造的,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懂得所肩负重任的士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对儒家这种自策、自警、自勉表示高度认同。士人的“任重而道远”不仅仅 是维护、弘扬社会的基本价值和基本准则,还有义务使这些仁德普及于社会,这就是治国平天下的责任。 孟子曾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这种冲天豪气透露出胸怀 天下的高度责任感。孟子所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孟子的大丈夫具 有无所畏惧的人格气势,“善养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直养而无害”“塞于天地之间”,是因道 德情操而表现出的精神气质,是凛然正气。富贵不淫道家与儒家思想的比较论文,贫贱不移(学者推荐)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之衡水学院学报Vol,威武不屈,这种人格仪容风度大义凛然,威 风凌凌,弘大刚强,叱咤风云。不同于孔子所推崇的文质彬彬、气象平和庄严肃穆、谨守礼节的君子。虽然 “大丈夫”与“君子”人格气质不同,但其使命却无二致。 荀子对“士”进行了划分,从政的为“仕士”,在野的为“处士”,他认为“仕士”应是“厚敦者也,合 士”则是“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著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先秦儒家对士在才干、能力和道德上都有要求,在这些因素中首重道德。 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士必须恪 守的道德是仁义、忠信、孝悌、友爱、宽厚、守礼、知耻等。儒家所重视的修德,其目的就是使士人成为道德 完善的人,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人生 的修养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过程中实现,人们只要按照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努力修 身践行,就可以成就高尚的道德。

《大学》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 士人的使命与儒家和谐思想的传承27 欲先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身,欲正其身者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 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 之有也。修齐治平的次序是欲治国平天下当从修身敬德做起,士人担当修齐治平使命的起点也在修身敬德。 在勇于承担责任的担当精神之时,士人只有具有高尚的品质,才能承担自己的使命;只有具有高尚的品 质,才能获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影响。 自先秦儒家始,中国士人始终以守道、行道、卫道、弘道为己任(学者推荐)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之衡水学院学报Vol,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种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庸》记载“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遵循尧舜之道,效法文武之制,传承上至尧舜下到文武 周公的文化,孔子思想的出发点是恢复周代所确立的礼仪法度,使社会各阶层按照礼行事,以达到社会的和谐 稳定。先秦儒家以文、行、忠、信这“四教”为内容传承后世弟子。

文教主要是传授诗、书、礼、乐等各种专 门知识;行教主要是传授各种修身的知识;忠教乃君子必备之品格教育,即“言思忠”(《论语季氏》), “与人忠”(《论语子路》);信教主要是诚信不欺之品格教育。可见,孔子的“四教”都具有道德教育的性 质,这个品格教育在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形成上有巨大影响。孔子编纂《诗》《书》《礼》《乐》《春秋》 《易》,除《乐经》亡佚外,皆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教科书,士人世代诵读。孔子整理六经、述而不作,对中 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孔门诸多弟子以及其后的孟子、荀子等大儒对于上古文化和孔子思想的整理、 阐释、传播均有重大贡献,儒家以文化传承为责任的传统被后世士人所继承、发扬,从孔孟至韩愈、柳宗元到 周敦颐、二程、朱熹都以儒家道统为己任,正是儒家的道统说道家与儒家思想的比较论文,才使古代士人有了认同意识、正统意识和弘道 意识,也是中华文化延续发展了几千年,成为世界上从古至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孔子曰“使民如承大祭”(《论语颜渊》),主张恤民和利民,他曾说“养民以惠,使民以义”和“博施 于民而济众”(《论语宪问》),这些“民为邦本”的理念在后世士人都得到继承,后世士人主张轻徭薄赋, 使民以时,爱惜民力,让民众“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但封建帝制决定了统治 阶层与广大民众的矛盾,为维护道义,坚守民本而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一项重大任务。

为解决社会现实矛 盾,古代士人或慷慨陈词,或陈说利害,或猛烈抨击,以引起统治者关注,引起社会反响。如整顿吏治、打击 贪腐、铁面无私的包拯;如匡正时弊、忧国忧民、犯颜直谏,直接向嘉靖奏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海瑞。 儒家重视文功武治,儒家“伸其义战”“仁者无敌”的军事思想对维护国家安定也有重大意义,在儒家思想熏 陶下的儒将如先轸、周瑜、李靖、范仲淹、岳飞、王阳明等,他们的事迹名垂青史。这些士人对维护社会正 义、助长社会正气、协调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代士人这种匡救时弊的使命感是古代社 会屡屡摆脱社会危机的急救良药。 儒家认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国家的社会风气是否淳厚;反过来说,培 养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是实现政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如果民众的服从并不是出于其内心自愿,而是迫于外部的强 制,这是治标,这样建立起来的秩序也是不稳固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治问题,所以是不可取的;而以道 德去教育、引导民众,就能在他们心中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使他们耻于犯罪,自觉从善,只有这 样做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和谐的社会秩序,这才是治本。

所以士人还担负“以教化人”的使命。 传统社会是以广大乡村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古代中国广大乡村是由于士绅维持,士绅是乡村权力结构的主 体,乡学、社学则是普及文化、导民善俗、促民成德的场所,乡村士人倡导的“乡规民约”则是提升民德、维 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依据。还有士人制定的家训、家规等,如《颜氏家训》《袁氏世范》《治家格言》等不 仅影响一家一族,对后世也有教化之德。先秦儒家重视的礼乐教化、以正风俗到宋元兴起的戏剧、小说、说唱 艺术都有“醒世”“觉世”“警世”的功能和效果,也是士人教化民众的工作之一。 儒家认为身为士应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时刻不忘以个人所学服务百姓、回报社会。孔子说:“士而怀 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论语》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 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当子路问“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不是管仲不“仁”?孔子说:“如其 28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 第16 仁,如其仁。”(《论语宪问》)对管仲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齐桓公和公子纠都是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无道,二人都逃离齐国。

召忽和管仲侍奉公子纠逃到鲁国。齐襄公被杀,齐桓公回齐国继位后,兴兵伐鲁,逼 迫鲁国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则归附齐桓公当了宰相。子路问同样是公子纠属下,召忽自杀殉忠,管仲 却投降了,是不是不仁呢?孔子回答说齐桓公多次主持诸侯会盟,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姓至今还受他的好 处,都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管仲的“仁”之所在。孔子认为与管仲的作为和历史贡献相比,召忽自杀只能算 是小仁小义,寻常百姓所为。管仲造福天下苍生,才是大仁大义。我们记得在《论语八佾》中孔子批评管 仲不知礼,这里孔子又肯定其为仁,在个人名节与造福社会之间,足见孔子重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对百姓 的造福。 今天,在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当代学人应当在民族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 极作用,成为战略思维的先锋道家与儒家思想的比较论文,把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的“士”的精神发扬光大。 当代学人应梳理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 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 资源。当代学人应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

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 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和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与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看,交融、 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异质文化的养 分。当代学人有责任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形成具有时代精神 与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