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牛电影产业园区为何不一样?园区为何如此“挑剔”

铜牛电影产业园区为何不一样?园区为何如此“挑剔”

午后的阳光洒在爬满绿藤的红砖墙上,充满了宁静、慵懒和文艺的气息。三四层的红色小楼密度不高,环境优雅铜牛电影文化产业园,正好符合了文创从业者对工作场合的要求。

铜牛电影产业园,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位于东四环外朝阳路与黄衫木店路交叉口西北角。时间倒退到三年以前,这里还是另一番光景:布绒整日飘飞,偌大的老厂房里堆满了布料和仿制成品,而那时,这片老旧厂房有另一个名字“北京铜牛京纺物资有限公司”。

2015年,铜牛集团按照“京津冀”一体化和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实施转型调整和结构升级工作,淘汰落后产能,而这片用来堆放布料和纺织品的库房也成了调整对象之一。短短三年的时间,这里焕然一新变成电影产业园区,目前已经有50多家企业入驻,涵盖了电影策划、投资、制作等各个环节。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在园区里,电影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3、4家企业入驻,就像一条线一般将一颗颗珠子穿了起来。

进入园区就能看见这个充满年代感的装饰物铜牛电影文化产业园,这个曾经职工使用过的机器如今已经成了园区的标志之一。

三大亮点,铜牛园区为何不一样

亮点一:专业的核心领导团队

园区定位为“国内最专业的电影产业园”,关于专业的定义,他们有自己的理解。首先,有专业的核心领导团队。董事长刘国宁和副总经理吕凌风在电影产业摸爬滚打多年,一个是独立制片人,一个是编剧,还有一些领导成员由是演员、导演转型而来,在多元化的领导团队中,直接涉及到了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正因为都是业内人士,这决定了铜牛对于入驻企业和合作伙伴很“挑剔”。“说到电影好像每个人都能聊两句,但如果是外行,再往深了聊可能不会形成一些很好的合作,这其实对全产业链的形成是有影响的。”“电影人其实很有文艺范儿,有些清高,更多的是情怀,我们不认为有几十家或者更多的企业入驻就是电影产业园区了,我们还需要得到这些电影人的认可,说白了,运营人员本身也要了解电影,很懂电影才行”。

亮点二:形成生态圈铜牛电影产业园区为何不一样?园区为何如此“挑剔”,建立全产业链

建立全产业链,形成电影生态圈。园区发展至今,一直坚持在主旋律电影这一领域深耕细作,建立以“一站式”服务为原始支点的而全产业链电影产业集群。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影产业园目前已经入驻的十几家企业涵盖了电影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在实行优质企业优先入园原则下,每个环节有3—4家企业,因此园区已具备了整部电影策划、投资、制作以及发行的能力。

同时,相关负责人在解释铜牛对于“专业”的理解时,说一个定位是电影全产业链的园区国易堂,怎能没有自己独立出品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呢?铜牛从2016年开始倡导园区内部企业联合出品的电影,经过2017年的沉淀和准备,完全由园区内部企业合作的首部院线电影《长江救援》项目即将启动。

《长江救援》讲述了一群民间游泳爱好者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七年间在长江里挽救500多人性命的故事,由真实事件改编。今年8月3日,《长江救援》项目在北京新华网集成播控中心举行启动仪式。

亮点三:搭建平台,建立主旋律电影产业联盟

铜牛电影产业园联合园区内部20余家电影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主旋律电影产业联盟,以整合电影文化艺术领域的优势资源铜牛电影产业园区为何不一样?园区为何如此“挑剔”,为联盟成员发展投资信息和金融服务,从而实现资源的价值共享和强强联合。

产业联盟成立首批会员企业有编剧帮、北京泛亚视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东海麒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南省文化艺术产业集团、北京光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十余家,而且联盟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2016主旋律电影发展论坛

联盟企业第一次沙龙

此外,铜牛影视产业园还发起成立了“主旋律电影产业基金”,协调、整合金融资源建立电影投融资机制,以促进电影与资本的合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优质电影项目保驾护航。

发现痛点,在有限空间实现功能拓展

物理空间有限,产业空间无限

打造全产业链和成立主旋律电影产业联盟也正是铜牛与其他影视产业园区的不同之处。有些园区的物理空间很大,这样往往更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而目前的铜牛,仅有2.5万平方米,没有更多的物理空间能够拓展,也无法再容纳更多的企业进来,因此依靠“瓦片经济”发展的思路对于铜牛电影产业园来说根本行不通。“不做‘二房东’,我们要做内容生产方,只有这样才能无限延长产业价值,拓宽产业发展空间”。相关负责人向我们介绍。

内容生产,对铜牛来说就是通过项目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合作,这也是园区建立联盟、打造全产业链的现实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将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入园企业需要经过严格筛选

也正是因为物理空间不足,所以能够入驻的园区需要经过精挑细选。据负责人介绍,园区在挑选入驻企业时,会保证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基本平衡。此外还有一个评价标准是企业必须已经过了初创期,有一定的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入驻园区的东海麒麟公司出品了《舌尖上的新年》《春风十里不如你》;雄孩子出品了《镇魂街》《北京女子图鉴》等,编剧帮在编剧界,克诺影视在器材租赁行业等公司在业内的知名度都比较大。

突破瓶颈,如何实现园区经验可复制?

园区负责人告诉我们,随着铜牛影视产业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很多外省市地方领导来到这里参观访问,并希望在当地能够复制一个铜牛出来。“‘专业’是我们的招牌,当然也是我们目前需要克服的瓶颈问题。因为做园子很容易,但如何将这些园子能够实质性的填满却并非易事。很多时候一些产业园有很大的物理空间,漂亮的基础设施建筑,但当企业真正入驻进来,填满园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和我们所想的完全不一样,还是变成了普通的‘二房东’,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违背了我们做园区的初心,那还谈什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呢”。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铜牛的负责人始终强调一定要将细分领域做到极致,为什么铜牛迟迟没有复制推广,一个原因是电影产业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产业,如果一个地区没有深厚的文化产业或者影视产业基础,电影产业园区很难做成;其次这样一个全产业链的专业园区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如何打破痛点,或许我们在谋划下一个产业园区的时候会换一个类别,去电影的其他环节上继续深挖,只有这样才能再做出一个同样出彩的铜牛电影产业园区。”

文化社区,积极承担公共服务职能

铜牛电影艺术空间,是2017铜牛新建成的小型演播厅,这个空间除了园区企业每年能够免费申请使用一次,还会定期免费主旋律电影,或者承办一些电影点映活动。2017年9月,铜牛电影产业园作为北京市文博会朝阳区分会场,园区组织了一场面向全社会的主旋律电影产业联盟成员作品公益展映。在今年五月份铜牛电影文化产业园,园区有何高碑店乡一起组织了一场非公党建主旋律电影展映活动。三年时间,园区发展已经和周边社区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并积极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

此外,铜牛电影产业园联合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成立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明星义工分会,旨在发展公益事业,弘扬公益文化,组织明星义工队伍,在帮助明星树立正面公众形象的同时,通过明星的社会影响力来宣传公益慈善,反哺社会。目前成功运营项目 “星星相连系列文化援疆活动”,让边疆地区儿童与首都亲密接触。

END

责 编 | 徐妤函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