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与文化:儒家心性之学”在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举行

儒家哲学与文化:儒家心性之学”在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举行

2018年12月14-16日“儒家哲学与文化:儒家心性之学”在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举行,“儒家哲学与文化:儒家心性之学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以及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90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及《阳明心学的历史渊源及其近代转型研究》课题组联合举办。

“儒家哲学与文化:儒家心性之学”在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举行

大会开幕式由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邓名瑛教授主持,湖南师范大学校党委委员周俊武先生,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院欧阳祯人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道德文化研究院张怀承教授分别致辞儒家道德哲学与中国艺术,共同预祝此次大会的圆满召开。闭幕式由张怀承教授主持,邓名瑛教授作闭幕致辞。王兴国教授对此次会议作了十分精彩的总结发言,认为此次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儒家心性之学的研究,并表示通过此次会议对儒学在未来的发展和复兴充满了希望。

会议由全体大会和四次分组会议构成。前两次分组会议均分设四个分会场,后两次分组会议设有三个分会场,围绕儒家心性思想的价值、儒家心性思想的范围与界定、先秦孔孟荀的心性思想、程朱理学的心性思想、阳明心学的心性思想、现代新儒家的心性思想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在讨论中,学者们或着眼于先秦时期的儒家心性论,以《尚书》《论语》《中庸》《孟子》《荀子》及出土简帛为文本依据,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孔子的心性论、君子观、天道观,荀子与孟子的性情论及其思想的分歧与精蕴等;或以宋明时期的儒学为视域,以不同的研究方法着重探讨了二程、朱熹、胡宏、陆九渊、杨简、陈献章、王阳明及其后学、王夫之、刘宗周等思想家的心性论、伦理观、功夫论与传道策略等;或以二十世纪的新儒家为研究对象,辨析了熊十力的经世意蕴、牟宗三的分别智与圆融智两种致思方式及他的政治哲学与社群主义自由主义的异同等等;或从儒家的当代困境与出路、儒家与道家的心性思想比较等不同的角度对儒家的心性之学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大会的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学者更是进行了十分精彩的辩论与交锋,在思想的碰撞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副教授邓国元博士应邀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并提交了题为论“王龙溪语境中的‘四有说’——兼论钱绪山在王门‘天泉证道’中的观点立场”的学术论文。

论文基于嘉靖六年“天泉证道”中没有“四有说”,此说是龙溪后来在关于“天泉证道”的语境中提出的说法,以及存在阳明“四句教”,绪山在“定本”前提下对“四句教”的具体理解,和龙溪“四无说”三种观点的情况的思想事实,将“四有说”明确归属于龙溪的语境下儒家道德哲学与中国艺术,形成龙溪语境中的“四有说”的特定论域。在此基础上,论文强调龙溪语境中的“四有说”非指绪山在“四句教”上的具体观点,而是指阳明“四句教”本身。相对于以“先天正心”为理论基础的“四无说”,“后天诚意”及相关思想方为龙溪语境中“四有说”的基本思想内涵。

通过与参会学者的深入交流与讨论,邓国元副教授明确的问题意识“儒家哲学与文化:儒家心性之学”在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举行,鲜明的学术观点,以及详尽的具体论证得到了与会学者的肯定与认同。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思孟学派开启的儒家心性之学,经宋、元、明、清的传承与创新,其内容日益丰富,蔚为壮观儒家道德哲学与中国艺术,是儒家思想中的瑰宝,影响遍及整个亚洲地区。

本次学术研讨会大六壬,不仅体现了学者们对儒家传统心性思想的高度认同,也体现了近些年来学界在相关问题上的整体研究成果。在总结以往成果并对指导未来学界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