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儒家士大夫的功劳:忠君要忠君忠孝

(李向东)儒家士大夫的功劳:忠君要忠君忠孝

前言

汉代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采用了儒家的思想作为主流思想,并对于儒家中忠君报国的理论更是得到统治者高度的认可和充分的肯定。儒家伦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忠”和”孝”对于王朝统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皇帝对于臣民的忠君忠孝的行为可以从物质上和精神上进行奖励来鼓励臣民要忠君忠孝。这种形势下在政治上忠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伦理规范,这离不开统治者和儒家士大夫的思想改革。

(李向东)儒家士大夫的功劳:忠君要忠君忠孝

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对于忠君这个思想是十分看重的,在政治生活中对于皇权的忠心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汉代无论任何人都需要进行忠君的思想灌输汉代的儒家思想,于是乎忠君上升到了必然如此的高度具有了至高无上的道德约束力和强制性。这对大一统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形成这些过程中儒家士大夫的功劳也是十分大的。

(李向东)儒家士大夫的功劳:忠君要忠君忠孝

一、忠君观念的形成

在汉代建立的时候吸取了秦代灭亡的教训(李向东)儒家士大夫的功劳:忠君要忠君忠孝,采取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政策开始慢慢的恢复经济也缓和了社会矛盾为以后政治的改革奠定了基础。这就是黄老之学带来的文景之治,这主要是汉代最初的儒学家对于秦朝灭亡教训的反思和经验总结。儒家的士大夫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不仁不义,所以在西汉最初的政治目标就从维护皇权提倡教化为主的社会稳定方案。

儒家士大夫认为秦代灭亡主要是任用了不忠臣而秦皇多猜忌导致君臣之间隔阂很大,导致了忠臣不敢进言秦皇暴政于是乎秦朝才会灭亡。所以时时刻刻提醒汉王要多任用忠臣听取臣子的意见。何为忠臣,如果臣子不忠于皇帝那么就不是忠臣,虽然一些忠臣并没有对皇帝言听计从但是却一直站在皇帝立场上,所以对于君王要强调知贤、用贤。不仅如此,还要对君王提出具体要求。

(李向东)儒家士大夫的功劳:忠君要忠君忠孝

二、汉代皇帝对于忠君伦理的强化

皇帝想要自己的臣子忠心就必须要进行教导汉代的儒家思想,通过自身的行为引导臣民效忠发挥带头作用。对于贤者更要用一种恭敬的态度来对待,这样才能够看出是一个有贤德的君主。皇上不仅要处理政务还要学习道德素养养成仁爱之心和宽广的胸怀,否则就不会得到贤人相助而且民众也不会认可君王。

儒家士大夫的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以服务君王为主要目的,秦代的暴政汉初的休养生息都是为了改变人们对于皇帝的印象从而实现忠君的目的。为了维护大一统的君主制度,臣子是十分重要的。臣子是皇帝与百姓沟通的桥梁,臣子的忠心能够让皇帝更好地控制地方,但是儒家士大夫也意识到也要避免皇权产生的暴政导致亡国的政治结局。

所以不能仅仅是对于臣子的忠心进行强化还要让皇帝明白臣子的忠心来自于皇帝的道德素养及其对于政治的把控能力。这些观念不断影响到汉代的统治者所以在汉初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李向东)儒家士大夫的功劳:忠君要忠君忠孝

结论

汉代的思想家为了巩固皇权为汉代建立大一统的集权政治开始利用儒家的伦理体系进行治国,十分推崇忠君的伦理。并且利用强有力的理论和价值进行论证,到了董仲舒的时候更是儒学的顶峰时期把忠君提到了一种神圣的高度认为忠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这仅仅是一种巩固统治的思想,是为了政治所进行的理论服务但是实际上忠君与思想上认为的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

随着儒学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忠君成为了天下百姓普遍认为的价值(李向东)儒家士大夫的功劳:忠君要忠君忠孝,对于民众也是在各个方面的进行灌输和诱导。而且对于不忠的言论进行惩罚汉代的儒家思想,于是乎在这种渲染之下使得忠君成为约束人们的价值标准。通过不忠的思想进行法律上的惩罚,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将忠君落实到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强化了忠君在各个官吏和民众的心中。忠君忠孝的思想对维护封建制君主专制统治无疑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新书·过秦中》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