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命题与哲学上“自由与责任”

: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命题与哲学上“自由与责任”

: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命题与哲学上“自由与责任”

本书论述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对于私人讲学、考试选才、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建立、书院的兴盛,以及大众教育: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命题与哲学上“自由与责任”,都巨细靡遗。在教育思想方面,李教授一方面论及儒家经学在教育上的深远影响,是权威人格与保守性的形成;另一方面则强调道学思想摆脱威权和科举,培养自我的重视。同时也论及佛教与儒家教育的互动。在教育的实际运作方面,论述识字、家庭教育、技术教育、平民教育、课程的演变,以至学生的生活和运动等。

: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命题与哲学上“自由与责任”

其一:《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是台湾清华大学李弘祺先生所撰的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教育的专著。这部著作讨论问题很多,如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私人讲学、考试选才、书院兴盛,中国历史上的大众教育、家庭教育、技术教育等。作者还论及儒家经学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强调理学对培养自我的重视。培养自我这一点,被作为书名:学以为己,当最受作者推重。作者认为:中国书院教育的理想是“为己之学”或“自得”。这种观念从孔子始,以后支配中国读书人的理想将近三千年。经朱熹的提倡中国传统儒家教育哲学的时代意义,它变成更为广泛的信念。这一理想受到科举制度的强烈冲击中国传统儒家教育哲学的时代意义,至明之后,逐步转变成为“以天下为己任”的一部分。“自得”乃是一种自由的境界,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因而读书的乐趣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没有责任感的快乐。这一命题与哲学上“自由与责任”的命题有相似之处。

其二:中国教育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它是为政府(或社会)培植人才的教育,既陈东原先生说的"养士教育"。中央政府就像一个很大的唧筒,把资源都吸收到政府去,而把剩下的再拿来分给国民。传统的中国社会,在这种情形之下当然没有健全的私人领域,只能支持官方所订立的学术方针和教育价值。大部分中国人的正式教育无非就是学习儒家整套经典及其注释,一般称为"四书五经"。另外,读书人也练习根据"四书"的经义和作文章的格式范例来写文章,后者就是所谓的"八股文"。而科举制度利用高官厚禄吸引应当具有崇高道德品行的人,也挑战了教育的道德目标。同时在长达一千年左右的历史里,科举塑造了一个只由单一社会流动管道所支配的社会。再加上其他许多以单一标准衡量优秀表现的方法,中国社会于是极度标举一元性以及价值阶层性的信念,而且全都奠基于一种绝对主义思想。科举制度为了人们渴望表面上的分配正义而长久延续中国传统儒家教育哲学的时代意义,让中国教育付出了独特而且无可估量的代价,至少在帝制中国时代绝对是如此。但同时,不能忘记的是上一个世纪中叶,以迄今日,仍然有许多中外的学者对科举制度推崇备至,甚至于认为八股文乃是训练作文的好方法。就如同硬币的正反面: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命题与哲学上“自由与责任”,在卷纸上描绘答案时,我们可以只画一面,但现实里始终是合二为一的。人类以教育的方式来把自己所相信的、最好的、最宝贵的信念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它的保守性固然由此而生,但是一个影响深远而历史悠久的文明,它的教育内容和制度必然包含着许多宝贵的遗产,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是强调个人的修养与道德情怀的培育,为人则是强调社会效用。孔子不是反对为人之学,而是重视为己之学树其本。反观今天的教育,过于强调社会效用,轻于学生德行的完善。因而《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这本书,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与思考。

标签: 教育读书国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