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为接引众生入门,参悟大乘佛法直达要旨,少走弯路

缘起“”为接引众生入门,参悟大乘佛法直达要旨,少走弯路

缘 起

““””

为接引众生入门,参悟大乘佛法

直达要旨,少走弯路

上海玉佛禅寺数年前曾编撰了

一本《皈依修学问答手册》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

基础知识、皈依修学

佛教典籍、初学荐书

我们在后台收到的不少读者提问

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皈依修学问答”栏目

摘录《皈依修学问答手册》中的

经典问答、佛学知识点

为你答疑解惑

佛教的影响

基础知识

20

问:佛教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佛教的教理教义对现实生活有多方面指导意义。

一是 佛教因果。佛教因果使人明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受苦报。修学者明了因果之理,就会畏惧造恶因,主动做善事,断除恶因,成为德行高尚之人。

佛教因果报应通于三世:有今生造业,当下受报,称之为现报;有今生造业,来世受报,称之为生报;有今生造业,两世或多生之后受报,称之为后报。一个人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就知道自己现在的顺境或逆境,都是往昔业因的果报。对顺境我们要知足,并继续修善因,来世才能拥有如意的生活;若处于逆境,也不应有抱怨,当知这是自己过去造作恶业的果报佛家对智慧的解释,要通过努力修善,来改变自己的逆境。

缘起“”为接引众生入门,参悟大乘佛法直达要旨,少走弯路

二是 无常观念。佛教无常思想启迪世人,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永恒的存在。所谓钱财、名位、权势等都不过暂时为我们所拥有,最终都会离人而去。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减少贪欲,以平常心对待得失祸福。

三是 慈悲思想。慈悲是佛教最基本的理论,慈悲思想告诉世人,我们应当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一切众生,做到等念怨亲。在平常日子中,我们要尽己所能救济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欢乐。让更多的人因为得到我们的慈悲帮助而离苦得乐。佛教慈悲还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与人一样的生存权,他们都应当受到保护。因此,我们要学会戒杀护生,让众生都能生活得更好。

21

问:大乘佛教倡导自利利他,其中利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利他,即利益他人之意,非为己利,而是致力行善,救济诸有情。简单而言,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利他是大乘佛教行菩萨道,普度一切众生的特征。利他是在自利的基础上进行的。

利他的方法是以“六度波罗蜜”为核心,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比如,修行布施,能令众生得心满足,教化调伏其悭吝,此为利他;修行持戒,能教化众生不犯恶业,此为利他;修行忍辱,能化导众生趋于和顺,此为利他;修行精进,能教化众生勤修正法,此为利他;修行禅定,能教化众生修习正念缘起“”为接引众生入门,参悟大乘佛法直达要旨,少走弯路,此为利他;修行智慧,能教化众生皆得调伏,此为利他。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六度”的精神也化为具体的佛教事业,如教育、慈善、社会福利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慈善事业。

22

问:佛教慈善与一般慈善的区别在哪里?

佛教的慈善与一般的慈善机构的不同之处,在于佛教慈善事业秉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济世理念。与一般慈善机构相比,佛教慈善的方式不仅有物质方面的帮助,更有佛法方面的精神关怀。佛教慈善的财物布施、无畏布施以及法布施,其内涵远比一般慈善机构丰富。而且,佛教的慈善常能根据众生的需求作方便布施。如《大宝积经》所说:“贫者给财,病者施药。无护作护,无归作归,无依作依。”因此,佛教慈善比一般佛教内涵丰富,受惠的人群更为广泛,所达到的效果更为理想。

23

问:什么是禅修?禅修对于现代人生活上有什么帮助?

禅修(),巴利文的原意是“培养、发展、修习”。因此,禅修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心智的培育和修习。在禅修过程中,我们的心灵安宁放松,又清明纯净,运用了了分明的觉察力观照自己当下的身心,从而达到降伏烦恼、净化心灵、开启智慧的目的。

其实,禅修不仅仅是以打坐为外在形式的坐禅,也贯穿在走路的行禅、站立时的站禅、躺下的卧禅中。甚至静静的观察自然与植物,不做任何评判,观察事物的本来面貌,这也是禅修。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只要带着正念,刷牙、穿衣、洗澡、吃饭······这一切,无不是禅修。

现代人生活的特点是忙碌、散乱、竞争和压力,人们都过于在乎外在世界。禅修正是让人放下固有的观念,用一个慢字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如果人不能与自己和平共处,谈何与他人的和谐。如果内在世界缺少和平,我们外在的世界也必然充满纷争。

24

问:何谓朝圣?朝圣有哪些功德?

朝圣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动,那些佛教圣地中,有佛陀的诞生地、成道讲法以及涅槃处,也有诸位菩萨的道场,例如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更广义的角度看,朝拜圣像也是朝圣。但是朝圣不同于普通的旅行,要带有恭敬心、感恩心、惭愧心和菩提心,才能收获真正的功德利益。每一步每一拜都怀有恭敬之心,感恩佛菩萨与祖师大德的恩情,才有了今天听闻佛法的殊胜机缘。而且朝圣也可以为自身广结善缘、消除业障、折服我慢。

25

问:抄经有哪些利益?抄经过程中有没有一些禁忌或注意事项?

弘一法师曾经开示抄经的十大利益:

一、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亦得转 轻。

二、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盗贼、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

三、夙世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

四、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虎狼,不能为害。

五、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身力充盛,所作吉利。

六、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禄绵长。

七、所言所行,人天欢喜。任到何方,常为多众倾诚爱戴,恭敬礼拜。

八、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不愿为妇女者,报谢之日佛家对智慧的解释,捷转男身。

九、永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福禄殊胜。

十、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以众生心,作大福田,获无量胜果。所生之处,常得见佛闻法。直至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得成佛。

即使没有皈依的佛弟子,也能通过抄经直接感受到静心、减压的效用。因此,抄经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经文毕竟不同于其他文字缘起“”为接引众生入门,参悟大乘佛法直达要旨,少走弯路, 抄经时最需要谨记的就是虔诚心。虔诚有几分,抄经的当下能立刻感受到的清净喜悦就有几分。

抄经和练书法都需要全神贯注,但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虔诚之心。经中说,佛经所在之处就代表佛所在之处。因此,抄经应将经典视如佛在。在抄经之前,先把桌上的杂物收拾整齐,然后沐手,有条件的可以敬香一支。借助这个形式,给自己留几分钟的时间,把心中的杂念沉淀下去,把虔诚心调动上来。风风火火提笔就写,就好比把一壶最好的龙井茶,倒进一只沾了酱油的杯子,哪里还品味得出龙井的味道。

抄经重质量不重数量。如果因为抄经有功德,就抄得快、抄得多,无疑又是本末倒置了。不妨把当天要抄写的经句先诵读一遍佛家对智慧的解释,然后一撇一捺地认真书写。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心绪杂乱,很多人想通过抄经训练自己的定力,那就更要慢了。这和学骑自行车是一个道理,骑得快不算什么,骑得慢却不倒,才是真功夫。

抄经结束时,需要虔诚地将抄经功德做一次回向,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皆共成佛道。

现代社会中有哪些

贴近生活的修学方法?

……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