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三皈依的故事 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佛家三皈依的故事 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四法行包括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下面我从四个方面阐述四法行:

一、亲近善知识

对于我们末法众生而言,福薄障深,无缘得见诸佛显现佛家三皈依的故事,亲聆教法。而经典浩如烟海,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引领佛家三皈依的故事,如何于一望无际的佛法海洋中找到方向?

这正是许多人修学多年却不得要领的原因所在。结果,佛法是佛法,自己是自己,问题还是问题。

此外,尽管我们皈依的对象是一切僧宝,但不可能依止所有僧人,尤其是缺乏正见和德行者。在这样的现实中,依止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若能值遇真正的善知识,作为弟子又能具足信心,如法依止,确为修行捷径。

二、听闻正法

首先,要增强对三宝的信心,树立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可学习《随念三宝经》、《增一阿含经·三宝品》、《地藏经》、《普贤行愿品》等。

佛家三皈依的故事 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其次,是学佛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正见和行仪,指导我们如法地生活、持戒,止恶行善,相关经论有《佛说善生经》、《佛说吉祥经》,这些经教说明了居士应该如何待人处世,如法生活;《十善业道经》揭示了缘起因果、止恶行善的意义,指导我们简别佛法与其他宗教在知见上的不同,为修学打下基础。

此外,还应奠定相应的教理基础,明确学佛的常规套路和次第。

学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佛,这就必须树立佛菩萨那样的行愿。关于此,必读典籍为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和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重点介绍了菩提心和菩萨行的实践。

具备行愿之后,还要进一步解除烦恼,入佛知见。《辨中边论》、《金刚经》和《六祖坛经》可为我们提供指导。

佛家三皈依的故事 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闻思经教是修行中的重要环节。正如《听闻集》所言:“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恶,多闻舍无义佛家三皈依的故事,多闻得涅槃。”

三、如理作意

作为佛弟子来说,应具备哪些基本观念呢?

以思维人生难得、念死无常、思维轮回是苦和深信业果作为佛弟子必须具备的共同观念。时常忆念思维这几点,可以帮助我们逐渐摆脱凡夫心,使修行继续深入。

佛家三皈依的故事 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四、法随法行

修行是生命改造工程,这就需要反复不断地训练。尤其对一些基础修行内容,更应念兹在兹,时时不忘。此处重点介绍皈依修习、发心、五戒和四无量心。

首先,修习皈依,重点在于强化对三宝的信心,这需要量的积累,所以我们要作为每日定课来完成。修行,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对于初学者佛家三皈依的故事 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应以两至三年的时间修习皈依。

皈依修习还应结合礼佛同时进行。礼拜佛家三皈依的故事 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不仅是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恭敬和感恩,也是忏悔业障、扫除修行障碍的最佳方式,更能折服我慢,培养谦和、柔软的佛子威仪。

佛家三皈依的故事 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其次,是修习发心。从下士道的增上善心开始,进而修习中士道的出离心和上士道的菩提心。出离,不仅是对现世的出离,更是对轮回的出离。依出离心修习三无漏学、三十七道品,可成就解脱道。菩提心即觉悟利他之心,更有无限、平等、无相、无所得的特征。

第三,应奉行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佛弟子基本的行为准则,受持五戒,应该通过相关律典的学习,了知开遮持犯。戒为三无漏学之一,依戒修行,方能成就定慧资粮。同时,止息凡夫心和生命中的不良串习,使未来获得暇满人身,远离堕落恶趣之苦。

第四,还应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是予乐之心;悲,是拔苦之心;喜,是对众生一切善行的随喜;舍,是对众生的平等相待。

以上四点,为佛法修行的共同基础。如果说皈依使我们走入佛门,那么发心就为我们把握了修行方向,而五戒十善是保护我们不受烦恼伤害的行为规范,四无量心的意义则在于拓展心量,迅速积累佛道资粮。

四法行的修习环环相扣,由亲近善知识而能听闻正法,由正法指引而能如理思维,具备正确观念之后,才能如法修行。如此,从认识外在三宝到开发内在三宝,最终实现自身本具的三宝品质。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