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茫茫,敢问在何方?——悟净,悟的是是非

人生路茫茫,敢问在何方?——悟净,悟的是是非

人生路茫茫,敢问在何方?

九九八十一难,历的是劫,过的是坎,修的是人心几般。

年少时读《西游记》看的是它天方夜谭般的神话传奇,成年后再读西游,看的是人生道理。

光是唐僧三个徒弟的名字,都有颇多耐人寻味的含义。

悟净是三师弟,悟能是二师兄,悟空是大师兄,是人生的三种阶段。

先悟净,再悟能,后悟空,是为得道。

净的是前尘,悟的是是非。

沙悟净本性纯良,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失手打碎了王母娘娘的琉璃盏,惨遭贬谪,到了流沙河做了河妖,因饱受折磨,误入歧途,干起了吃人的勾当,犯下累累杀孽。

悟净的性情本身就像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打破琉璃盏时,慌张无措,不知如何承担;下界为妖时,不论是非,杀人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而恰恰只有小孩子,才是最没有是非观的,这种时候最纯粹,也最可怕。

日剧《告白》里,初中女生为了引起网民们的关注,能在全家人的饭食里下慢性毒药,并每天记录家人是怎么毒发身亡的。

一个表面乖巧的尖子生,能够不动声色地杀了老师的孩子人生路茫茫,敢问在何方?——悟净,悟的是是非,还明目张胆跑到被害者面前,炫耀自己的“光荣战果”。

孩童时期是最有弹性的,它代表着人一生中最干净的岁月,但同时也是最隐晦的时光,没有正确的引导,难免会迷失方向。

悟净,悟净,悟的是净身持正,悟的是对于是非的初识,正道的法门,哪怕前面的路有些歪了,倘若能悟出是非对错,并且敢于担当,心灵也有得到净化的可能,如此也不算太晚。

净之后便是知“能”。

当知晓了大是大非,才会在往后的人生中慢慢建立起是非观,这便到了悟能的阶段。

人生在世人生路茫茫,敢问在何方?——悟净,悟的是是非,总有“能”与“不能”的判断。

悟能是猪八戒的佛名,悟能出家之前在做什么?等不到唐僧来,他就化了人形佛家智慧三境,打算在高老庄踏踏实实安家立业,没想到不小心醉酒现了原形,遭了嫌弃。

虽然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使得猪八戒性情大变,开始作威作福。可是虽同为妖,却不同于悟净。悟能虽脸生猪相,神思却清明,受了观音菩萨戒行后,在高老庄大吃大喝却不再沾荤腥,吵吵闹闹但从不杀生。

世人诽他,谤他,排挤他,可他仍然心如明镜,有所为,有所不为。

是以被命名为“悟能”,是在八戒已明是非的基础上,希望他懂得更多何能为,何为不能。

而能与不能的界早在绵延漫长的历史中已有定论。

荆轲为一国之安英勇刺秦是为能,嬴政虽统一中原,焚书坑儒是为不能;岳飞为保家卫国,一夫当关是为能,秦桧为一己之私,卖国求荣是为不能;张居正为安国兴邦殚精竭力是为能;万历皇帝为泄私愤,久不理政事是为不能。

所谓深明大义,不过就是在能与不能的选择中,有了符合天道规律的,坚定不移的道德观。

有了这种道德观,才能在得证大道的路上走得踏实稳当,不入歧途,是为悟能。

世间兴衰荣枯,不以人力改变。

人生本是空,不违天地规律,就不枉此生。

悟能之后是悟空,悟出能行之道,坚持行能行之事佛家智慧三境,方能悟出人生之道。

师徒四人中,活得最为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莫过于孙悟空。

少时为求长生之法,漂洋过海,学得神通,衣锦还乡,占山为王,可谓豪情万丈。不满天庭苛待,冲天一怒,打上天宫,傲然自封齐天大圣,可谓威风凛凛。如来出手,黯然落败,被压五指山,五百年风雨尝尽世间心酸,最终也拿得起放得下,戴上金箍,护唐僧西行取经路。

孙悟空的性情与悟净很像,率直而纯粹,不愿拐弯抹角。但又兼具了悟能的聪敏知是非佛家智慧三境,拜菩提老祖为师时,轻易就破解了师父的暗示,七十二般变化,不过倏忽间便学会。

不得不说,孙悟空的境界明显比悟净和悟能二人都要高,他知是非,也有自己坚定不移的道德观,他甚至想要跟这天道斗上一斗,将这人世间的道理变上一变。

但正如俗语所说,孙悟空翻不过如来佛祖的五指山。

任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能耐惊天地泣鬼神,终究胜不过天道昭昭。

《红楼梦》中秦可卿去世时,曾化作鬼魂托梦于王熙凤,预言了偌大家族中面临的危局,还有最终倾覆的结局。

王熙凤却全然不信,只想着逆行倒施,能够更改规律,让荣国府长盛不衰。

秦可卿冷笑:“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是人力能可保常的。”

最终贾家败落,王熙凤也落得个郁郁而死的凄惨下场。

精明能干如王熙凤,却尚未悟能,说到底实在可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众生在天地面前是平等的,无论个人有何作为,终究逃不过生老病死;无论曾经多少荣华富贵,身后不过一堆黄土。

佛家言:色即是空,空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讲的便是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或者现象,皆是无中生有,最终也会化为乌有。

孙悟空亦如是,纵是波澜壮阔的一生,到头才了然平凡才是最终的答案。

人生荣枯不过就像是春去秋来一般的自然规律,个人的选择微不足道。

直至晚年,回忆短暂的数十年的人生,也不过是在追溯悟净、悟能的整个过程罢了,这决定了余生是为前半生的胡作非为自食苦果,还是因了过去的行径而坦然自若,待入土之时,也就随着个人烟消云散了。

《西游记》最终的结局,只写到了悟空封为斗战胜佛,是对他一路斩妖除魔的勉励与奖赏。

后来多事之人又编了个《西游记后传》的电视剧,故事里的悟空再也不是那个任意妄为的猴头,他懂得体察民间疾苦,他懂得了舍己为人,还明白了怜悯众生。

很奇怪的是,没有人觉得这种改变并不合理,而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大圣最后的舍生成仁。

是以大道虽为空,但悟道者却有情。佛祖大弟子阿难遇到一个姑娘,倾心不已。

佛祖问,你有多喜欢那个姑娘啊?

阿难答,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这桥上过。

天地无情,人有情。

来过,爱过,努力过,记住过,洒脱地放下,才能安心地去,带着活过的印记回归天地。​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