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人可以学道家:第一种人是倒霉失意的人

三种人可以学道家:第一种人是倒霉失意的人

粉丝福利:

近期,傅老师做客“梁品”节目,与梁冬先生畅谈中国古代两大经典《道德经》《易经》。即日起,国学馆将以音频+文字的形式,陆续发布这次访谈的内容,为大家奉上这场充满智慧与趣味的奇妙对话!

三种人可以学道家:第一种人是倒霉失意的人

“梁品”《道德经》对话(二)

梁:我正准备问这个问题。我有个儿子现在十岁了,他如果过早地学习了《道德经》《庄子》,甚至他母亲还是一个佛学爱好者,带他接触佛学,他以后怎么奋斗?

傅:所以我建议,年轻的孩子真的是不要学道家。

三种人可以学道家:

第一种人是老人。

老子一样,所以你一念老子的书,就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知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知道说要“报怨以德”,别人对你不好,你要对他好。这都是老子的原话,像这种话年轻人听不下去,老年人一听就懂。

第二种人,是倒霉失意的人。

一辈子倒霉,在社会底层,听到道家的话觉得很受用,为什么?我刚刚念的那一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很多倒霉的人都喜欢,看到别人得意,心里想说没关系,反正将来大家都差不多。

道家的智慧有些跟佛学是相通的,比如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一般的常识,这种话在道里面就很简单了,确实是这样子,本来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本来是一句常识的话。想通的话,你对于很多人间的事情就容易放开。

第三种人,就是特别聪明的人。

我们今天讲《道德经》,很多朋友来听,我都把他列为第三种人,就是特别聪明的人。真的是特别聪明,所以你说你的孩子十岁也学《道德经》,你可以把他列为第三种人。

但是要记得,在大学毕业之前,《道德经》只能学,最好别懂,最好别用。

因为你真的懂了用了,你干嘛要考大学啊?因为考大学之后进入社会也要奋斗,我现在不考大学,在社会上也是奋斗。大学四年能不能念得好,能不能考得上,还很难说,那我还考干什么?

所以年轻人太早念道家,他没有那种生活的体验来对照,念了之后不见得有益。

你想想看,《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本来是非常精彩的话,就是说道可以用言语说清楚的,就不是永恒的道。代表道不能说。

但是就因为这六个字,老子在西方世界普遍受到推崇。

你很难想象,老子在西方世界受推崇到什么程度。一方面,他们统计过,世界上印的最多的书,第一名《圣经》,第二名老子的《道德经》。为什么?它没有版权问题啊,并且翻译成各国语言。

以至于上个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海德格尔,他晚年的时候就有一个愿望,想把老子的《道德经》再次翻成德文。事实上德文本已经有好几本了,但他看了之后发现,只有他自己懂老子。

你看这就很有趣,我透过翻译本去看中国老子的《道德经》,发现只有我懂,翻译的那些人都不懂,这个就很有趣了。

为什么?就是因为这第一句话。海德格尔作为西方的大哲学家,他说西方从古希腊时代以来,就已经忘记了存在本身。

我们讲术语有时候很为难,我现在说四个字“存在本身”,代表万物的来源跟归宿。

海德格尔认为,老子的道就是存在本身。他说你看西方人都忘记了,中国的老子居然一开头就跟你说,道不能说。

西方人听到有什么东西不能说,就特别兴奋。为什么?西方中世纪1300多年,都信天主教,后面才有宗教改革,出现基督教,中间分裂的是1054年的东正教。不管怎么样,中世纪主导西方的,以欧洲为主,是什么?天主教的思想。

这些人生下来到死都有一个信仰,信仰上帝,但他们的专家研究到最后,结论是什么?上帝不可说。上帝本身根本没办法说,我们说的是上帝给我们的启示,我们看上帝怎么样,上帝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说这个。

三种人可以学道家:第一种人是倒霉失意的人

所以,当海德格尔听到老子的《道德经》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吓也吓到了,为什么?

我们西方一两千年下来都知道,那个最后的万物的来源跟归宿不可说,老子一开头就跟你说了。

所以海德格尔当然很兴奋,他后来在1946年,二战之后,在市场上遇到一位中国学者。这位中国学者,我以前听过他的演讲,就是萧师毅教授。

他在德国做研究,娶了一个德国太太,他的德文非常好。因为海德格尔长的样子,当时没有人不知道的,萧先生一看就知道,这是海德格尔,当时最有名的哲学家,萧先生就跟他聊天。

聊了之后,海德格尔就很兴奋三种人可以学道家:第一种人是倒霉失意的人,他说你是中国人,那你懂《道德经》吧?中国念书人,没有人会说自己不懂《道德经》,不管有没有研究,都说我懂。

海德格尔一听,说好,我们要不要来合作,把老子《道德经》再一次翻译成德文?萧先生一想,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书翻成的话,跟海德格尔的名字挂在一起,可以不朽的啊。

他们就约了每周六下午,到海德格尔家里面,像这样一张长桌子,你做这边,我坐那边,一章章来,“道可道,非常道”,然后两个人讨论,他们用德文讨论,要翻成什么样子,结果翻得太慢了,一个暑假只翻了八章。

到第八章上善若水,就吵架了,意见不一样。海德格尔年纪大,就倚老卖老说,你呀,不懂老子!萧先生是年轻气盛,也不服气,他说你呀,不懂中文!两个人就吵散了。这些是萧教授亲口说的,后来写成了文章。

在翻译过程中,海德格尔请萧教授帮他写了一副对联,就在《道德经》第15章里面。

这幅对联有一个很重要的贡献,提醒我们老子不是只讲安静,老子也注意到动。

一般人讲道家,很少注意到动,只注意到静,要守柔,要无为,要不争。海德格尔果然是厉害,我们叫做旁观者清,他要萧教授写的哪一句?

第15章有一句话,“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意思就是说,谁能够在浑浊中把它安静下来,让它慢慢地清爽,谁又能在安静中让它活动起来,使它产生生机?

你看,海德格尔看到这两句,我们《道德经》念了很多遍傅佩荣讲哲学与人生道家的智慧,这里都是一晃就过去了。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再认真一看,这两句果然有味道。

就是说,天下乱的时候,谁把它静下来,让它澄清,但是静太久不动不行,你一定要活动,要不然人类世界怎么发展?那谁能在安静中使它活动起来,重现生机呢?就是这两句话,中文写成对联,就挂在海德格尔的书房里面。

三种人可以学道家:第一种人是倒霉失意的人

我特别从这个故事,注意到老子第15章这两句话,知道道家兼顾静跟动。

所以我们学《道德经》,一定要摆脱我们长期以来,中国人自己先入为主的成见。因为你从小就听到很多人说,照王安石的版本去念。

我们学哲学的都有这个经验,教哲学的老师,让学生听不懂,比让学生听得懂容易多了!上个课,让学生统统听不懂,这个我们很能做到。

如果把《道德经》第一章照王安石的断句,讲“无”跟“有”,天下没有人搞得懂怎么回事。你照王弼的断句就很清楚了,“无名”“有名”“无欲”“有欲”。

我简单用白话文,把第一章前面这几句说一下:

老子说道可以用言语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字可以用名称来界定的,就不是很久的名字。没有名字以前,是万物的开始,有了名字以后,是万物的母体。

梁:什么叫有了名字以后,是万物的母体?

傅:好,很好的问题。

什么叫名字?人类有认知能力,才会发明名字。

比如我现在说“牛”,我一说“牛”这个名字,天下所有的牛都在里面,天下所有的牛都叫做“子”。我说一个“牛”,所有的牛都包括了,这不是有了“母”才有“子”吗?如果我不说“牛”这个字,你看到的每一头牛都不一样,人类根本不可能建立对牛的认识。所以,人的智慧就在这里。

我现在说“马”这个名字三种人可以学道家:第一种人是倒霉失意的人,天下所有的马,什么老马、小马,统统进来了。所以有名是万物之母,母跟子相对。我说“马”只是名字,这是母亲,天下所有的马都是这个“母亲”的“子女”。这就是人类使用智慧的开始。

所以说,名字出现以前,万物开始了;名字出现以后,人类才可能发明名字,使用概念傅佩荣讲哲学与人生道家的智慧,那就是万物的母体。

接着说什么?“故常无欲”,所以经常保持没有欲望的状态,才能看到万物的奥妙;但是经常要有欲望,才能够看到万物的各种边界。

什么意思?我这边简单用一分钟说一下,因为这是《道德经》的关键。

你说你没有欲望,没有欲望你就不要干涉。我曾经看过探索频道,一只公狮子出来找母狮子,它先把母狮子上一胎生的四只小狮子咬死。人类没有干涉,把它全部录像下来。你看着很难过,但你不能干涉。母狮子去确定小狮子都死了,就老老实实跟着公狮子走了,准备生下一胎。生物世界就是这样搞啊!

你不能干涉,你一干涉的话,将来狮子太多怎么办?它就是这样子维持狮子的总数,没有人安排的,是自然的奥妙。所以人对万物不要干涉,你一干涉,就破坏万物的生态平衡。

第二个要怎么样?要有欲望。人如果没有欲望的话,不可能发明人类的文明。

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我们古代要狩猎也好,耕田也好,太累了怎么办?你可以做实验,用牛来拉车,用老虎来拉车,用象来拉车。后来发现不对,用老虎拉车,它把人吃掉了;用象来拉车,它把房子给冲垮了;最好用牛来拉车。

看到没有?你要有欲望,设定一个目标,才能够测试每一种生物的能力的边界。

比如说,你要找个动物来看门,你找一只豹,找一条狗,找一只猫,哪个合适?最后当然是狗了,对不对?

我再讲一个探索频道上看的故事,说在一个海边发生杀人案件,但是尸体被丢到海底去了。这种案件一定要找到尸体才能定罪。杀人犯用手指着海面上说,我就丢在这个地方。离海岸大概是二三十公尺,警察穿着潜水衣跳下去,都找不到。

最后找了一条狗来,让狗坐小船上,在附近绕来绕去。发现它每次到这个地方就叫,那警察跳下去找,就找到尸体了。你想想看,狗的嗅觉有多厉害傅佩荣讲哲学与人生道家的智慧,海浪天天在拍打,海水又那么咸、那么深,人怎么找都找不到,狗一闻就闻到了,代表什么?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就是边界。我们人要有欲望,才能知道万物的各自的边界,我才能用它,用牛来耕田,用马来拉车,用狗来看门,这样才能够让人类社会平安地发展,创建我们的文化。人的生命不可能脱离自然界的,你当然要有欲望,你没有欲望的话,那变成原始人了。

所以《道德经》第一章就把这个说出来,更重要的是前面第二句。

为什么讲完“道可道”之后,就要讲“名可名”?

因为对人来说,没有名字等于不存在。不是真的不存在,是等于不存在。你没有那个概念,你怎么跟别人沟通?

所以天文学在这一方面有一个很好的看法,谁最先发现某一颗星星,他就可以取名字,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所以你发现一种新的生物,你可以取名字,取了名字以后,所有的人都可以根据这个名字,去找这个东西,然后把它列入我们研究的范畴,可以认识世界。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