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建设深度辐射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大学文化建设深度辐射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关键词:大学文化建设广度深度辐射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为主题,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为此,高校要着力贯彻六中全会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始终站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前列;要进一步树立“文化强校”意识,把握大学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方式与途径,从“广度、深度、辐射度”三个维度培育大学文化的底蕴和视野、培养大学文化的品质和规范、增强大学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使大学文化建设内容丰满、效果立体。

广度——培育大学文化环境与氛围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着力建设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即校园基本硬件设施建设,包括完善和加强与学校精神文化相匹配的人文景观、文化设施、文化载体与阵地等建设,积极在广大师生中推广文化设施的普及,真正让物质文化成为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石。在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做到:文化设施与文化底蕴配套、与校园不同功能区域配套、与学校校园文化氛围配套、与学校整体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发扬校园文化的服务精神。

在高校以文化传统为重心大力进行相关文化建设的同时,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等馆厅文化设施基础建设也应随之展开,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完善发展的良好格局。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能使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和熏陶,能不断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还能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引领社会文化传承创新,进而促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2.加强行为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文化氛围

“行为文化”是一所大学的治学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教学习惯、制度规范等在师生的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样态。当今大学行为文化建设主要通过校风建设体现出来。大学生的行为文化系于“学风”,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规范化行为、道德水平和学习习惯上。教师的行为文化系于“教风”,体现在教师的授课态度、对待学生的负责程度、教学内容和育人方向上。良好的行为文化氛围是人提高自身修养、增强道德观念的必要条件。在培育大学行为文化的过程中,通过树立典型、宣传楷模的行为为师生日常行为操守制定标准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保证师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雅斯贝尔曾说:“教育的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文化大学,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因如此,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行为语言才是文化传承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学生通过校园内外的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自己对社会的感恩、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并通过话语、文字等方式传递给身边的人,使每个人都能成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能量来源。

深度——保证大学文化的品质与规范

1.重视人才团队建设,提高文化建设品质

人才队伍专业化是高校发展规划体系中的基础性要求。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注重发挥学术骨干、教学名师和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基础作用,是培养既熟悉高等教育规律,又掌握文化建设专业知识的人才的重要手段。另外,吸引社会文化艺术领域的学者、专家参与学校文化建设,激励师生融入文化建设,也是践行文化育人、传播优秀文化的必由之路。探索多种模式、联动协作、资源互补、形成合力的文化建设体制机制,汇聚和培育高端人才,形成学术研究特色大学文化建设深度辐射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扩大文化传播效果,有助于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建立起良性循环机制。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竞争机制、合理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可靠保证。重用优秀人才,增强选贤任能的透明度是保证人才培养机制良好运转的原则。在制度的基础上高端引领,重点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文化大学,依托重点学科,引进能够进入国内外科技前沿的学术精英,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团队,培养视野开阔、学术精湛的领军人才队伍,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方针,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学校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抢抓机遇、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改善环境,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培育大学文化的过程中保证文化品质的重中之重。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着力培育文化规范

制度建设重在科学化、条理化和规范化,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大学的认知和感受来参与制度设计,是制度文化的创新之源。高校在着眼于促进教学系统、科研系统、行政系统、后勤系统互动互补的同时,应通过对学生进行校训、校规等标志性文化核心的教育等方式,倡导师德规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学生行为道德规范。目前,各高校都在大力学习先进文化,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制度化,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行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重点工作统筹规划、统筹部署、统筹落实。新的体制机制已经成为推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助推器。

大学既是一个文化底蕴与学术传统深厚的学术组织,又是一个结构复杂与高度分权的行政组织。始终以大学精神文化之魂统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的价值取向,用理想主义的情怀去追求大学的超越精神、自由精神、批判精神和人文精神,使刚性的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制度激励相统一,才能使大学彰显特色、突出优势、提升创新力。

辐射度——积淀大学文化的个性与自觉自信

1.立足文化品牌建设,形成独特文化个性

文化品牌建设教育系统化、日常化,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规划,且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是大学在传承发展中体现自己文化个性的重要手段。文化个性对内是向心力、凝聚力,对外是号召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各高校抓住文化品牌建设,逐渐形成了符合本校历史传统的独特的大学文化个性,目的就是要获得更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也是高校影响社会的良好途径之一,如北京大学的“未名讲堂”,清华大学的“新人文讲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北航艺术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高校英文配音大赛”等。文化品牌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历年工作计划的一大专项。

2.培养大学文化自觉,加强文化向心力

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一种内在精神需求大学文化建设深度辐射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广大师生通向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尺度,它与高校建设的每个进步都联系在一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高校文化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文化大学,树立“文化强校”意识,就需在如下方面着力培育文化品格:

一是准确把握高校文化建设核心的自觉性。文化的发展须紧贴时代的发展,在继承中创新,通过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一个时代的文化共识。大学作为社会的文化中心,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集聚了丰富的各类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求高校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先进文化发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的重任。

二是对高校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在新的发展阶段,大学增强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设的动力之源,应进一步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念和追求,积极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密集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广大师生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校园文化发展。

加强大学文化自觉自信,不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期对各高校的要求,而且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通过大学精神的传承发扬,能使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维护和发展高校文化,真正实现“以文化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对大学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创新力、软实力和竞争力,在广度、深度、辐射度“三个维度”的建设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立体大学文化环境。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