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诞生了功利主义。

手工业代表墨子,曾经提出过“兼相爱,交相利”,他认为,人们应该相爱,这样诸侯间才不会发生战争,天下才能无贼。

“交相利”的利是指天下之利,人们互相帮助,有力助人,有财分人。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法家韩非子也提倡功利主义儒家思想体现哪些政治智慧,但是他认为的功利,仅仅是指人类自私的本能,主张用利和法来控制。

功利主义,既可以利己,也可以利人,还可以利天下,不得不说,韩非的阐述过于狭隘了。

由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上普遍认可重义轻利,绝大多数人反对功利论。

然而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功利论逐渐流行,那么,具体是原因呢?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诞生功利论

在明朝中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江南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农产品、手工业都出现了商品经济的萌芽。

随着商品化程度的增加,在纺织行业产生了类似手工工厂这样的雇佣型的劳动关系,这很类似资本主义,织布的平台、工具等由“机户”出资,而“机工”作为劳动力来进行织布。

那时,苏杭以丝织品闻名于世,江西景德镇也与瓷器紧密相连,人们的目光更集中于这个城市的产业特色。

这意味着城市的中心也可以是这个城市最繁荣鼎盛的行业,而不再局限于军事和政治方面。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明朝时期,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大幅增加,按照地域的不同,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组织,也就是商帮。

十大商帮中,南方势力最强的当属徽商,他们在唐宋时期兴起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明朝达到鼎盛,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经营范围很广,既包括盐类、粮食等食品方面,又包括文具笔墨等手工行业。

北方的实力最雄者为晋商,他们包括茶叶商人、木材商人,以“诚信”和“团结”为准则。

有了物质财富的积累,人们的思想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很多思想家更注重实用性,而不再受制于儒家思想的干预和影响。

其实,同样是经济比较繁荣的宋朝,也有功利主义的萌芽。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比如李觏,认为“人非利不生”,利欲是人的本性,“曷为不可言”这有什么不可以讲呢?

在他的观点中,人们就是为了追求物质和利益,才会制定相应的礼仪和制度。

儒家思想也强调“民为邦本”,因此,统治阶级如果想要维护统治,就一定要满足人民所用,这样才能得到民心。

由此又有了富民之说,土地和农民的粮食息息相关,民以食为天,因而应当平分田地给中小地主和平民,不要让官宦或者贵族占有多余的土地,要尽量减少人民的负担。

同时,他强调国家应该轻徭薄赋,发展经济。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但是他的功利思想也有矛盾处,比如农民因为受到压迫而反抗时,他却不支持这些起义军,反而提倡当权者灭掉这些作乱的歹徒。

陈亮认为,道德和功利是统一的,且可以兼容。

比如谋求食物,其目的是功利的,但是谁又能说这种做法不道德呢?

另外,评论一个人是否有德行,应当论迹不论心。

比如尧舜禹,这些圣贤具有很大的品德,都是通过为人民谋福利,做实事上来体现的,这种功利的做法,产生了实际的效果,功过善恶,都可以直接表现出来。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既然宋朝具有如李觏、陈亮等一批思想家主张功利主义,那么为什么功利主义在宋朝没有发展起来呢?

宋明理学阻遏了功利主义的发展

有人说封建礼教是“吃人的”,但是这不能怪在儒家学说头上。

儒家学说自春秋孔子而创立,至西汉董仲舒而兴起,繁衍昌盛,多年来,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主流学说。

然而到了宋朝,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儒学,它不可以和原本的儒家混为一谈,人们都称之为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有程颐、程颢和朱熹。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孔子的儒学,重视人性,也尊重人性,人类都有欲望,要正视它。

孟子号召寡欲,来“养浩然气”,只是希望人们能够减少些对物质和美色的私欲。

可是程朱理学,却认为应当“存天理灭人欲”。

二程认为,若是要提高道德修养,就应该消灭那些超出人类需要的欲望,比如贪婪、淫欲。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句话便被人们曲解为消灭所有私欲。

人的欲望如何完全消灭?

恐怕就连说出这句话的人本身都是难以做到的吧,因此这话是极为虚伪的。

二程还有一个著名的言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这是关于一个寡妇因为特别贫穷,而考虑再嫁的故事。

然而二程认为女人应当以“节操”为重,寡妇再嫁为“失节”,男人娶寡妇也是“失节”。

就是这令人窒息的一句话,忽略了现实需要以及妇女的生命,成为了封建礼教摧残中国女性千年的源头。

对于这方面言论,李觏曾经以“仓禀实而知礼节”作为反驳,认为这太不正常了。

二程虽然提出了这等荒谬的言论,却也不曾大肆宣传提倡,真正把它“发扬光大”的,是朱熹。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有人说,朱熹是“集大成者”,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学习《孝经》,十岁能读《中庸》、《大学》,学识渊博,影响深远。

他认为理就是人性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只有控制自己的日常欲望,才能治国平天下,大家都要把当圣人作为自己的目标。

朱熹的学说在南宋很受人推崇,因而可以说,在宋朝之所以功利主义学说不流行,主要在于人们更相信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只是宋明理学的一部分儒家思想体现哪些政治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理学家不断的完善出宋明理学。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明朝末年,腐朽的朝廷下,统治者把宋明理学搬上来压抑人性、维护统治,却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有人会质疑,这些伦理道德与条条框框,为什么只被用来约束普通百姓?

那些贵族贪婪纵欲,将财富和土地都私吞了,百姓却饥饿难耐,贫困潦倒。

官僚满口的仁义道德,却做些寡廉鲜耻的事情,让宋明理学看起来更加虚伪,人们的思想迎来了解放,在民间开始流行注重实用的功利论。

功利论到底是什么

多年来被宋明理学打压的翻不了身,被污蔑为自私自利、贪恋、唯利是图的功利主义,终于在明朝末年得到了人们的承认,人们认可了他的实用主义。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李贽就是为功利论而奋斗的一员,他鄙视传统理学,思想上“离经叛道”,极具有反叛精神。

虽然他也曾中举当官,貌似应该支持理学,可是他却傲慢而清贫,不愿和同事打交道,讨厌官场的黑暗,招收女弟子,提倡解放个性。

他曾提出“人的欲望是合理存在的”,道学先生的“灭人欲”过于虚伪。

他写了《焚书》,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也认为书中的理论必定不被统治者所容纳。

果然,明清时期,朝廷多次公开下令焚毁《焚书》。

书中认为,吃饭穿衣是合乎人伦的人欲,若是不穿衣,岂不羞耻?若是不吃饭,岂不饿死?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李贽认为享受个人私利,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要功利天下。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总之,虽然他的言论被统治者抵制,却也受到普通人的接受和认可

唐甄认为一切善政和善施,都要从利民的角度出发,四海之内的人民之所以困穷,是因为君主没有推行好的政策。

看待一个官员、君主做得好不好,应该用功利来衡量,看人民是否获得了实际的利益,而不能“儒者不计功”。

他否定“农本商末”的观念,认为在把发展农业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应当同时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富民。

他认为应当进行货币改革,“白银乃易聚之物,铜钱乃易散之物”。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白银限制了商业流通,若是用铜钱作为替代,则更利于商品交换,能够促进商业繁荣。

最为叛逆的是,他认为不应该将君主放在最为崇高的位置上,老百姓的利益才是第一位,应该打破封建伦理纲常,大胆提倡社会平等。

总之,这些古代的功利学家们,鄙视不切实际的空谈主义,能够正视个人利益,主张劳动人民利益,但同时认为国家的整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

但是由于封建统治者从自己的利益考虑,极力排斥“重利轻义”的功利主义,导致功利主义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

同时,这些功利思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交相利——天下共享的利益

其一,他们虽然能够肯定个人私欲,却也提倡让这种私欲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即可。

这样便使得很多尚有余力的小生产者不思进取,不愿意为了更多的野心去奋斗,从另一种角度来说,难以让社会进步。

其二,他们虽然有些“叛逆”,抨击腐败的君主,却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测八字518,主张用道德来调节社会矛盾,过于“唯心”。

然而当公利和私利发生矛盾时,道德并不能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他们往往只是把希望寄托在君主贤明上儒家思想体现哪些政治智慧,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思想改革。

标签: 功利主义国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