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6.2——5.4亿年前)

最古老的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但最早的动物化石出现于约六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埃迪卡拉动物群因为发现于南澳的埃迪卡拉山而得名。埃迪卡拉动物和今天的大多数动物不同,它们既没头、尾、四肢,又没嘴巴和消化器官,因此它们大概只能从水中摄取养份。大多的埃迪卡拉动物固著在海底,和植物十分相近,其他的则平躺在浅海处,等待营养顺水流而送上门来。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出土越多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反而越没有规律。有几种化石比较像后来动物的先驱。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埃迪卡拉纪()6亿年前的地球 南半球

大约7.5亿年前,罗迪尼亚大陆分裂成原劳亚大陆、刚果克拉通、原冈瓦那大陆(冈瓦那大陆除去刚果地盾与南极洲)。原劳亚大陆进一步分裂,朝南极移动。原冈瓦纳大陆逆时针反转。在6亿年前,刚果克拉通位于原劳亚大陆各大陆与原冈瓦那大陆之间,三者聚合成潘诺西亚大陆。

寒武纪(5.43——4.9亿年前) 在5.4亿年前,或潘诺西亚大陆形成的6000万年后,潘诺西亚大陆分裂成四个大陆: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冈瓦那大陆。泛大洋随者潘诺西亚大陆的分裂而扩张。寒武纪气候温暖,海平面升高,浅海淹没了大片的低洼地。这种浅海地带为新的物种诞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奥陶纪(4.9——4.38亿年前)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地球历史,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 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志留纪(4.38——4.1亿年前)志留纪初期地球历史,南极冰盖迅速消融,导致志留纪海洋和大气环流减弱,纬向气候分带不明显,深海部分相对较暖,含氧量较低,易成滞流。因此,除高纬度的冈瓦纳大陆外,其他各板块大都处于干热或温暖的气候条件下。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泥盆纪(4.1——3.54亿年前)

泥盆纪时许多地区升起,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古地理面貌与早古生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

泥盆纪时的海水覆盖面积约占地球的85%,其分布特点包括广阔的构成北半球的古太平洋,位于冈瓦纳古陆以北的古地中海和各陆块之间狭窄的陆间海,以及大陆之上的陆表海。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石炭纪(3.54——2.95亿年前)

在上石炭纪的末期找到了最古老的可以算作爬行动物的骨骼化石。这时也出现了最早的带有硬壳的蛋。最早的无翼的昆虫在下泥盆纪时代就出现了,到上石炭纪已有有翼的昆虫。这些昆虫还无法折叠它们的翅膀(如蜻蜓等),石炭统煤系地层中发现超过500种的昆虫。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二叠纪(2.95——2.5亿年前)

早二叠世的气温被认为是相当低的,其后才逐渐改变。巨大的沙漠覆盖了盘古大陆()的西半部,南半球广泛的含煤建造则标示一种温湿的气候。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三叠纪(2.5——2.05亿年前) 盘古大陆()的形成是始于泥盆纪,经由大陆与大陆彼此之间持续的碰撞,一直持续到三叠纪晚期,才导致了这块超大陆的成形。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侏罗纪(2.05——1.37亿年前)

侏罗纪时期的大气层氧气含量是现今的13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业时代前的7倍,气温则是高于今日约摄氏3°C。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白垩纪(1.37——0.65亿年前)

白垩纪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8000万年,是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新生代(6500万年前——现在)

古近纪(6500——2330万年前)始新世初始,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仍然相连,同时温暖的赤道洋流汇入寒冷的南极水域,使得热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分配,从而保持全球的较高温度。但是在4500万年前,当澳大利亚从南方大陆中分裂出来时,温暖的赤道洋流开始偏离南极地区,在两块大陆之间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寒冷水道。南极地区持续变冷,南极水域开始结冻,并向北方输送冷水和海冰,使寒冷局势进一步加剧。

北方的超级大陆——劳亚古大陆也开始分裂,欧洲、格陵兰岛和北美洲相继从中分裂而出。

北美洲西部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于始新世开始了造山运动,在平原的抬升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巨大的湖泊,并进而沉积形成了绿河岩层。

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抬升将特提斯洋的最后残迹——地中海包围,从而使特提斯洋最终消失,并形成了另外一个浅海,这个浅海的北部区域分布着一系列的群岛。虽然北大西洋正在扩张,但是北美洲和欧洲之间可能仍有陆桥相连,因为两块大陆上的动物区系十分相似。

印度次大陆继续漂离非洲大陆,并开始撞击亚洲大陆地球历史,喜马拉雅山脉开始形成。

渐新世,各大洲继续飘移向它们目前所在的位置。南极洲越来越孤立,并最终成为一个永久性的冰封大陆。

北美洲西部的造山运动仍在继续;非洲板块持续向北挤压欧亚板块,阿尔卑斯山脉随之开始隆起,并将特提斯洋的残余部分与大洋隔离开。在渐新世早期,欧洲遭遇到了短期的海洋入侵,这种状况在北美洲则较少发生。渐新世早期在北美洲和欧洲之间似乎仍有陆桥相连,因为这段时期这两处的动物区系仍然十分相似。在渐新世的某段时间里,南美洲最终与南极洲分离,并漂向北美洲;这也使得南极洲环流得以畅通无阻,最终使南极大陆的温度急剧下降。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新近纪(2300万-至今)上新世时大陆板块继续向它们今天的位置移动,上新世初它们离今天的位置约为250千米,上新世它们离今天的位置约70千米。南美洲与北美洲通过巴拿马地峡连接到一起,导致南美洲的有袋目动物几乎灭绝。巴拿马地峡的形成对地球的气候有很大影响,原来沿赤道的大洋暖流被切断,大西洋开始变冷,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温降低。

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的碰撞使地中海开始形成。古地中海消失。

海面的降低使亚洲和阿拉斯加之间形成了一条地峡。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第四纪(260万年前至今 已被并入新近纪)

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只有很少新的动物种类产生(可能因为这段时间还比较短),在更新世末期,在北半球有不少哺乳动物(如剑齿虎、猛犸象、乳齿象、雕齿兽等)灭绝。马、骆驼等在北美洲灭绝。

气候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在冰川期中冰川可以一直延伸到纬度40度的地方。此时,欧洲发生过五大冰期:多脑冰期、群智冰期、民德冰期、里斯冰期和玉木冰期。

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最古老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