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家可以给中国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儒释道三家可以给中国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物质的需求是有限的,精神生命的丰富性是无限的。在精神领域,有人过得多姿多彩,有人比较贫乏空虚,关键在个人的选择。而儒释道三家可以给中国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儒释道三家可以给中国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儒家学乐观

儒家是进取的哲学,所以我们学了点儒学以后,你的一生就会是积极的、乐观的。

大家看《论语》,到处都是“乐”这个字儒家道家佛家智慧,讲乐学,讲教育的快乐、人生的快乐。它让人怎么完善自我、关心他人、改进社会、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它有尽性之说。尽性之说,就是把你自身的,父母给你的种种潜质充分发挥出来。人的一生不要去和别人比,想同某某一样,不可能的。像钱钟书先生,我看他的书,充满智慧,那是不可学的大天才,他过目不忘啊,我的记忆力就不好,这个没法学,因为他天生就有这个天赋而我没有。每个人把父母给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可以了。

儒家要成就这样一个人:有理想、有追求、有尊严、有社会责任与参与意识,有仁、智、勇三达德的独立人格。向圣贤看齐,但是不是要你做圣贤,圣贤是最高目标,一般人做不到。但是要做有德君子,不做缺德小人,这是—般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

大家看《论语》里面,孔子讲到君子有一百多处,例如“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怀德”、“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上”等等,讲怎么做君子,我觉得这是我们的目标吧,我们可以做个君子。

儒家讲的忠恕之道是平等的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是社会生活的情感纽带。人情冷漠不好,金钱最容易使人情冷漠,它可以使家庭解体,夫妻反目,父子为仇。我们现在看电视上家庭成员打官司,不就为点钱、为点财产吗,世情太冷了,社会这样不行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讲爱,又出现另一个偏向,就是片面的、强加的爱。特别是现在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独生子女多,父母以“我为你好"为理由,什么都要加在孩子身上,孩子的感受是痛苦的。所以爱必须是平等的,互尊的。

这里我引《渴望》的主题歌,在座的年纪大点的都可能看过这个电视,当时很受欢迎啊,表达了人们一种强烈的渴望,就是要过真情的生活。它说:“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生活。”苦难已经过去了,“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从头说,相伴人间,万家灯火”,我们还要在一起生活啊,我们把真情找回来。人需要爱,相互的爱。

儒释道三家可以给中国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跟道家学旁观

道家是内敛型的,是内收的哲学,恬淡通脱的哲学,使人在进取时不忘后退,在获得时不忘舍弃。我将之概括为,儒家是进取的智慧,道家是放弃的智慧。

有人说了,放弃还需要智慧啊?人放弃都感到痛苦,错了,你贪得无厌,什么都想把着,其实对你没好处,太累了、负担太重了,事情也做不好。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必须要善于放弃,必要时该放弃要放弃。

在入世时不忘超脱,在向外追求时不忘回归自我。在做主人时不忘做旁观者,做主人应该有担当,同时要像道家一样,脱开一点,以道观之,从旁边再看一看,你可能更清醒。

你在顺利和辉煌的时候不忘记逆境和曲折,因为老子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它们是互相转化的。人如果能这样想,就会保持一个比较健康的心态。

用有为的智慧和无为的智慧来对应人生的艰难多变,进退皆游刃有余;有刚健之气,也有柔韧之性,增强生命的活力和弹性。生命应该像弹簧一样,碰一下它弹回来。你看玻璃就不行,一碰就碎。

现在有很多人看起来体魄很健康,但心理不健康,没有承担力。我们现在很多青年人没吃过苦,遇到一点问题,就有跳楼的、有离家出走的、有得抑郁症的。现在学生得抑郁症的比我们青年时代多得多,在大学里面这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让我们感到很痛心。

一个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家庭,很穷困,供一个孩子出来上大学,又上了研究生儒家道家佛家智慧儒释道三家可以给中国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太不容易了,当然国家也给―此助学金帮助。但有些学生刚刚要成才的时候,得了抑郁症,有的严重到不能够学习、工作,就回家了,你说怎么办?看来人的生命要经受些挫折的磨练。

为什么我能经受住“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因为我在少年时期经历了战乱和困苦。从1939年到1949年,生活在社会大变动和战乱中儒家道家佛家智慧,还有就是贫困,吃不饱,要劳动。我们那一代人都经受了一些苦难,再遇到一些困难,就有一个底儿,有一点锻炼。

儒释道三家可以给中国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所以我觉得现在年轻人真的要有挫折教育,要他们吃点苦。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光享受不行,成熟不起来。儒道两家会给你应对顺逆的两种智慧。

儒释道三家可以给中国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跟佛家学达观

佛教中所谓的因果报应,并不是让人屈服于前世的安排,而是主张今生的命运要由自己掌握。

明代一位文学家叫袁黄儒释道三家可以给中国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字了凡。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身体很差,母亲建议他放弃仕途,学些医术,这样既可以养家,又能为人治病,于是他努力学习当上了医生。

一天,了凡在路上遇到一个道士,告诉他你有做官的命,应当好好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同时还告诉他,你何时会中举,何时会当官,一辈子都不会有子嗣,在53岁那年必死。袁了凡听后信以为真,便回家苦读,果然中了举又当了官。

一次他去庙中探望云谷禅师,与他一起坐禅。云谷见他定力很好,便夸奖他心境平和。他说因为自己的命运早已注定,再如何努力也无用,所以心境反而平和。

儒释道三家可以给中国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大师说:“原本以为你是个了不起的人,现在看来你再平凡不过。命怎么能让人算住了呢?”于是便向他讲述了佛教的因果教义是“命由己造”,如果是不平凡的人,就一定会突破束缚,创造更好的命运。袁黄听后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做了很多善事,最后不仅生了两个儿子,还活到了74岁,突破了所谓命运的安排。

说起命运,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佛教宣扬的因果理论不就是告诉我们前世种因、今世得果吗?一切好像都是“业”和“报”,既然今生都是前世注定,那我们还需要努力吗?这不正是一种宿命论吗?

其实佛教是告诉我们要超越自我,要学会在今生造新的善因、结新的善果。这正是改变人命运的好方法。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自己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丰硕的回报。

佛教中常讲“自作自受”和“自性自度”,就是说因和果都是自己造成的,出现了恶果也必须由自己去解决,所以必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来解决问题。这么看来,佛教宣扬的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

很多文化人信了佛教,反倒没文化起来,相信宿命,其实佛教并不强调笃信神灵,而是强调自强自立。

有个人苦恼极了,走到一个地方喝茶,想清静一会儿。茶开始很热不能喝,过一会儿就慢慢凉下来了。看到茶不管怎么热,最后必会凉的现象,他从中悟到了佛教万法无常的道理,悟到了一切执着其实都是自寻烦恼。真所谓求不得也苦,舍不得也苦。

一次我和一位电视台主持人聊天,他告诉我:“现在有很多人,本来是很有文化的人,怎么信了佛教以后反而变得没有文化了?”

这是个奇怪的现象,我觉得一个人信了佛教以后应该变得更加有文化、有品位、有智慧,可的确有一部分人,信了佛教反而陷入了某种误区,变得迷信起来。也许,他们只看到了人生的痛苦,因此把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的神灵身上。

很多宗教的人文关怀都是通过神灵的方式来体现的,而佛教倡导的是自立,强调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智慧和毅力来超越生死、超越自我。

释迦牟尼提出了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因果的关系不是外在的,是每一个生命体自己的行为言论思想所种下的因所结出的果,这就是“业”和“报”的关系。它并不强调神的力量,而认为完全是生命体自身的。从这个角度,佛教认为人是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命运的。

佛教认为,如果抱着苦不放,人生也必将非常痛苦。中国的禅宗把这方面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认为人要把握当下,这样人才是充实的,用禅宗的话来说就会“日日是好日”,如果把握不住,那么日日是烦恼。

如果我们对佛教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是依靠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去求得解脱,而想依靠外在力量,这样就会变成没有文化。佛教提倡“求人求神不如求己”,所以根本的问题是开发自己的智慧,磨练自己的毅力。

儒释道三家可以给中国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跟儒家学乐观,乐观就是入世的真精神;跟道家学旁观,旁观就是超世的真意味;跟佛家学达观,达观就是出世的真妙谛。乐观方可前行,旁观方能看透,达观方得安顿。

这就是儒释道给予我们的三大根本智慧;懂了,就是通透。

儒释道三家可以给中国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