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义高度结合实践层面不失为考察道教生态伦理智慧之新思路

从教义高度结合实践层面不失为考察道教生态伦理智慧之新思路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新探

黄永锋

摘要:本文从道教教义“道通为一”、“生道合一”、“道法自然”,以及道教戒律两个层次从教义高度结合实践层面不失为考察道教生态伦理智慧之新思路,由形上到形下细致发掘道教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关键词:道教教义戒律生态伦理

作者简介:黄永锋从教义高度结合实践层面不失为考察道教生态伦理智慧之新思路,厦门大学哲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后。男道家的生态智慧,一九七六年生,福建省仙游县人。现任职于厦门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社会学、道教养生学。

道教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资源十分丰厚,认真发掘,将给当今生态伦理学的研究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目前道教学术界已经开始重视这个课题,卿希泰、张继禹、乐爱国、陈霞等先生都曾探讨过道教生态伦理问题。笔者认为从教义高度结合实践层面不失为考察道教生态伦理蕴藏之新思路。

道教教义是道教基本信仰的成文规定,道教教理是论述道教教义的理论体系。我们在道教经典中常见的“道通为一”、“生道合一”、“道法自然”及有关阐析,可以理解为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道”演化生养万物;道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并把修道和养生结合起来,认为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久视,得道成仙;道教继承老庄思想,崇尚无为,无论修道还是养生都讲究顺乎自然。道门奉行的这些教义教理对生态保护相当有益,难怪澳大利亚环境哲学家西尔万( )和贝内特(David t)会赞叹:“道家思想是一种生态学的取向,其中蕴涵着深层的生态意识道家的生态智慧,它为‘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实践基础。”转引自雷毅著: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271页.

“道通为一”,首先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这是说,天地、万物、草茎、庭柱、丑妇、西施、生成、毁灭,以及一切稀奇古怪的东西,都可以归结为道,从道的角度看来道家的生态智慧,这些事物是齐一的。“道通为一”,继承老子的思想,是道家的本体论,后来被道教思想家吸纳,成为道教宇宙观的内容。人类中心主义者以是否有利于人类为价值评判的尺度,认为人类利益高于其它一切非人类利益,自然万物只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道通为一”把自然万物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人类只是其中一分子,人与万物本质上是平等的,消解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德国当代著名基督教思想家莫尔特曼( )认为当今世界的“生态灾难”根源在于人的错误的上帝观,即人认为自己与上帝想象而自认是自然的主人;生态环境的主要模式,既不是简单的伙伴模式,也不是

管理模式,更不是统治模式,而应该是人与自然充分和谐的生存共同体。――莫尔特曼生态思想述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9):16-18,35.

古老道教的古老教义“道通为一”背后隐含的整体观与现代生态整体论的思想是一致的。道教服食养生技术实践了“道通为一”的理念,饮食讲究顺应自然,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服气体悟内外一体,辟谷是去奢简欲,服符体现了对自然报复的敬畏。

“生道合一”,语谓养生与修道是一体的。道教典籍多次论及此意,《大洞经》曰:“从生得道。”:第28册[Z].北京:华夏出版社,.

《大洞经》的造作者认

标签: 道教文化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