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玄秘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哲学家人类进入中古时代

老子的玄秘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哲学家人类进入中古时代

一、老子的玄秘生平

老子姓李名耳,中国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哲学的基本特征,生于公元前551年,担任过东周王朝管理图书的官。见周朝衰败,乃离开,至函谷关。著《道德经》五千言,后世亦称其书为《老子》。书成,骑青牛出关而去,世人莫知其所终。老子比同时代的中国另一位大思想家孔子大20岁。孔子曾向老子问礼。

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哲学家

人类进入中古时代,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东地中海沿岸、中国、古印度地区道家哲学的基本特征,先后出现一批宗教圣者及思想家。老子就是那个时代诞生于中国的伟大思想家之一。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他是人类古代世界最具智慧的哲学家。他的“大道学说”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

老子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老子》一书中。这部五千言的著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著作。在《老子》问世的同时代,也有少数先知圣者探寻过宇宙的本源,但他们大都溯因于上帝或神佛,以传播宗教信仰留名于世。如古印度尼泊尔地区的王子释迦牟尼,西亚地区的犹太人耶稣等。因此,他们成为宗教的创立者。

另有一部分当时的智者先贤,虽进行过某些哲学思考,但只是简单地将宇宙的起源归因于某种“具象物质”,或求助于“灵魂(理念)”。在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思想家们大都相信世间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等五种基本物质组成。西周末期思想家史伯论述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派代表人物邹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依据五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运行。

中古时代小亚细亚米立都学者泰勒斯认为:世界是水做的。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学者阿克西美尼认为,气体是万物之源。小亚细亚爱菲斯城的赫拉克利特断定:万物的本原是火。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阿布德拉人德谟克利特以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他指的原子是构成万物的最小颗粒,也是一种具体的物质,不具有哲学意义上的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涵义。此外,还有“灵魂不灭说”、“理念不灭说”等,将宇宙的本原归因于灵魂与神灵。

《老子》的作者与上述古代的圣人智者不同。他首次提出哲学意义上的“道”的概念[注1]。道既不是具体的物象,也不是具体的理念规律,而是具有永恒终极意义的实体与规律矛盾统一的宇宙本原。老子以道为基本出发点,推导出宇宙演化发展的模型,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他的“自然大道”学说超越了一切宗教束缚及对宇宙的粗陋浅显的解释,以辩证逻辑思维回答了“宇宙起源与演化发展”的千古谜题。即使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用现代人的观点和视角来衡量,老子提出的“宇宙本原理论”与“宇宙演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依然构成一个逻辑完美、颠扑不破的理论体系。因此说,老子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提出系统的宇宙起源及发展哲理体系的原创哲学家。

三、老子哲学思想的精髓

《老子》一书开宗明义,探索宇宙之本原,提出了道的概念。道的含义是什么?长期以来,哲学界的研究者对此意见不一。有的将道解释为“物质存在”。有人说道是“意识理念”。也有人弄不懂道是什么,将老子的思想理论说成是哲学神密主义。

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意识是第一性的?被近代欧洲哲学界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给出的不同回答,成为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分水岭。

长久以来,我国哲学界受欧洲哲学关于存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的思维模式的束缚,总是围绕老子究竟是唯物主义哲学家,还是唯心主义哲学家问题上争论不休,陷入形式逻辑的“直线思维”的框框里不能自拔。因此,无法读懂读通《老子》,不能真正理解老子关于道的精髓。

老子的道是一个博大精深、具有永恒意义的哲学概念。我们必须用辩证逻辑思维及老子对道的诠释,来探讨道的哲学涵义究竟是什么。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显然,道就是宇宙的本原。

老子表述道的特质为“怀阴而抱阳”,或者“阴阳合抱而为一”,具有内在的两重性。道既是物(客观实在),亦是理(客观规律)。实在负载规律,规律寓于实体,两者一体两质,矛盾而统一。老子的这种认知在古代是超凡的,符合世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的本质,也与现代前沿科学对微观世界与宏观宇宙的探索相吻合。现代光学及量子科学对光子丶量子的认识,既具有粒子性质,又具有幅射波动性质。相对论对物质的认识也具有两重性,既是质量也是能量。物质的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质量就是能量。时间与空间也不是对立的,现代相对论认为:“时空一体”,形成“四维宇宙”。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既是宇宙的初始本原(不断演化发展的实体动能),也是宇宙生成、演化、发展的“原始密码”。换言之,道就是宇宙生成扩展的“生命基因”[注2]。宇宙依照初始本原自身的孕含的“密码规律”不断地生成、演化、发展着。“道法自然”,宇宙是自然发生的,具有“独立不改”的永恒意义,会无穷无尽地演化发展下去。结合老子的论述,我们可以对道的这个哲学概念有一个辩证的、全方位的理解和认知。

老子运用辩证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宇宙有其本原那就是道。由此,推导出老子的宇宙观模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揭示了宇宙由简单向复杂的演化过程。这个古老的“宇宙模型”与现代人普遍认同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相通的。宇宙由最初的一个质点(道生一道家哲学的基本特征,一生二……,寂兮寥兮),以其原生的、固有规律(独立不改)老子的玄秘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哲学家人类进入中古时代,通过周期性、扩张性地永恒地演化发展,永不停息(周行而不殆),形成了无限宇宙。这就是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对宇宙起源、演化、发展的高度的哲学概括。

道的概念的提出,以及从这个基本哲学概念出发,推导演绎出来“宇宙生成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及精髓。

四、辩证思维逻辑的硕果

两千多年前的大哲人老子之所以能悟出“道”这个高度概括的反映事物本质的哲学概念,不是偶然的,是其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各种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演化,通过辩证逻辑思维推理而得出的必然结果。

人类社会历来有两种逻辑思维方法,即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和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两者的区别是:形式逻辑是一种静态逻辑,遵循的基本原则为绝对矛盾律,即甲就是甲,乙就是乙,两者对立,不能混同,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以此作为逻辑推理的出发点,进行分析演绎推理。形式逻辑对分析微观世界具有优势,是非常有用的科学思维工具。地处两河流域、古埃及及小亚细亚地区的古代社会的主流思维习惯乃为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其后为西方欧洲社会所承袭。

辩证思维逻辑是一种动态逻辑,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相对矛盾律。即甲中有乙,乙中有甲,两者对立,竞合统一,此消彼长,彼长此消,一定条件下向对方转化,推动事物周期性发展。辩证逻辑以此为出发点与推理原则进行辩证推理。辩证逻辑对洞察宏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具有优势,为高度抽象的科学思维工具。古代中华文明占主导地位思维习惯的即为辩证逻辑思维方式。

中华先人这种辩证逻辑思维方式起源于“易”,发端于远古时代的阴阳八卦。考古发掘发现,八千多年前的龟甲即刻有八卦符号。易是中国古文字日与月的合体字,蕴含着阴阳对立的统一和变化。先于老子出生五百年的商代末期思想家姬昌(公元前1152一1056年),商纣王封其为西伯,后世称周文王。在他被商纣王囚禁的七年中,发奋治学,潜心研究,取法于日月运行,四时变化,人世兴衰,将相传于远古时代伏羲氏创造的八卦,演绎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著成《易》一书,后世称《周易》(即《易经》)。

《周易》全书是建立在阴阳两极概念之上的,为世界最早的预测学著作。其辩证的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影响了后世中华文化数千年。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代辩证逻辑思维的集大成者。他赋予“道”这个概念以全新的内涵,通过辩证逻辑的推演,形成了自己的“自然大道”理论。《老子》一书将辩证逻辑思维对宏观世界的推演发挥到极致,体现了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透视了宇宙的起源,揭示了宇宙间万事万物演变发展的基本规律。

五、宇宙间事物演化发展的五大哲理

老子运用辩证思维,经过长期观察、探讨、研究,发现了宇宙间事物演变发展的基本规律,归纳出反映这些规律的五大哲理。

《老子》以极简的格言的形式老子的玄秘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哲学家人类进入中古时代,浓缩了这些规律性哲理的内容。这些格言已流传数千年,广为人们所熟知。

1、“道法自然”。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循道而存在的自然状态、演化规律、发展趋势,“独立而不改”,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顺应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此可以称为老子第一辩证哲理。

2、“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揭示了事物内部有阴阳两种力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合二为一或一分为二。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刚与柔互补,福与祸相生,败与成相随。任何事物都是正反相克相生,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此可称为老子第二辩证哲理。

3、“为大于其细”。《老子》用朴素而又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弱到强的量变和积累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可以称之为老子第三辩证哲理。

4、“反者道之动”。《老子》昭示了宇宙间普遍存在的“物极必反”的事物演变转化规律。“否极泰来”,“盛极必衰”。事物发展到极端的关键转折点,突破原有的平衡,就会走向其反面,发生质变。这一原理的普遍性是不可质疑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新老交替,新陈代谢,推陈出新,为宇宙间事物变化发展永恒的主题。此可以称为老子第四辩证哲理。

5、“周行而不殆”。这是老子对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状态的描述。事物发展呈现循环性、周期性特征。有的事物按照规则性周期运动。有的事物按不规则性周期运动。这是事物内部两种力量否定之否定,在一定条件下,此消彼长,彼消此长,相互作用的结果。此可以称为老子第五辩证哲理。

老子不仅揭示解释了宇宙间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还提出了尊重顺应自然,循自然规律办事的实践主张。在一般情形下,老子力主“凡事执其中”(后被儒家发挥为“中庸之道”),避免在条件不具备时,走向反面,破坏自然万物间演化发展的平衡与和谐。“知雄守雌,知黑守白,知荣守辱”。这些主张皆为老子辩证逻辑思维的自然延伸。

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称老子为“古代东方世界的代表者”。“人类哲学的源头”。黑格尔提出了著名的辩证法“三大定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到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与老子的格言式哲理相近相通。黑格尔哲学影响深远,其辩证法合理内核曾被马克思主义吸收,成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

六、《老子》一书的贡献及其现代意义。

《老子》作为中华文明十二大元典著作之一,对古代中国及近代世界的哲学思想具有不可否认的启迪意义。尽管时间过去二千多年,但《老子》一书阐释的对宇宙本原认知的深刻性及对宇宙演化发展规律的揭示的概括性、简明性,至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哪一部哲学著作能够超越。

《老子》文字简约、精辟,内容涵盖量极大,其特有的诗性的、格言式的表述方式,为人类哲理文献的典范和楷模。据不完全统计,《老子》在世界各地出版了近五百种译文。中国在世界上传播的有重大影响的古代典籍中,《老子》与《孙子兵法》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哲学”。

不可否认,至今依然存在对老子理论的许多曲解和误读。这是由于时代的久远及语言隔阂,历史将会予以厘清。

《老子》一书所体现的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的关心,对宇宙本原的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永存的。其哲学思想的深刻性、精辟性,依然会给予我们现代人以全新的启迪。

[注1]道这个词汇在老子之前,就广泛地被使用了。最初有“道路”、“道理”的含义。在《周易》、《国语》中多处使用。老子的贡献在于赋予道以全新的涵义,成为表述宇宙本原的哲学概念。

[注2]这里借用基因来解释道,是因为基因具有两重性。既是生物物质,又是“遗传密码”。与老子的道有相通之处:道既是宇宙物化的初始本原(动力源),又是宇宙演进发展的“规则密码”。

老子的玄秘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哲学家人类进入中古时代

老子的玄秘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哲学家人类进入中古时代

老子的玄秘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哲学家人类进入中古时代

老子的玄秘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哲学家人类进入中古时代

老子的玄秘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哲学家人类进入中古时代

老子的玄秘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哲学家人类进入中古时代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