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道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结语:道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结语:道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道教哲学具有多方面的现代意义。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教哲学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目前,中国哲学教材所呈现给人们的是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现代新儒家等几大板块构成的体系。这样的体系框架主要由冯友兰等学者在20世纪上半叶建构起来。这架构是在近代反宗教主义的历史背景下,在佛教哲学、道教哲学研究均不充分的情况下出现的,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这一框架此后在左倾意识形态的支持下,通过研究生等学术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变得僵化起来,造成儒学一家独大,无视同一时期道教哲学、佛教哲学的发展及其学术成果。例如,以佛教哲学而论,中国哲学教材中对晚唐之后不着笔墨;对道教哲学而论,相当多的中国哲学教材,即使是最近几年出版的结语:道教哲学的现代意义,绝大多数对“道教”一词,一次都没有出现过!少数教材只简单提及葛洪的道教思想,其余付诸阙如。这样的教材框架,对中国哲学的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儒家哲学的主要内容,也作为重要原因之一造成了本为哲学二级学科的宗教学从哲学中独立出去成为一级学科。这样一来,中国哲学事实上只剩下了儒学,变得名不符实。这样的教材框架造成中国哲学学者们的知识结构单薄,在儒学研究中不能知人论世,不能从中国传统社会儒、道、佛三教互动的学术生态环境中去呈现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真实,动辄把对儒学的理解夸大为中国哲学的整体性质,对儒学的缺憾和消极影响视而不见,一些儒家学者的研究明显地表现出排他、自大的倾向,个别学者甚至有发展为“儒家沙文主义”的苗头。完整的中国哲学显然不可缺少道教哲学。道教哲学的系统、深入的研究无疑可以充实、丰富中国哲学的内容。道教哲学还可以与儒家哲学、佛教哲学进行比较研究和三家互动关系的历史研究。

结语:道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第二,道教哲学的独特性可以为哲学的多样性作出贡献。道教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均有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因此通过代代相承的集体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智慧,有待于学术界去挖掘、分析、理解并把其庞大复杂的哲学体系清晰地呈现出来。道教神学哲学把宇宙发生论和本体论紧密结合起来,用以解释自己的终极信仰。道教以长生不死儒家哲学的主要内容,得道成仙为终极信仰,是最为关注生命的一种宗教。它的生命哲学也因此是各种哲学中阐述生命哲理最为典型的。它高扬生命的价值,但也没有忽略死亡,它对生命的主体性、超越性和实证性有独特的理解,其心性论绝不逊色于儒学和佛教,其形神论则独具特色。道教的语言哲学独树一帜,其文化哲学也颇有特点。道教政治哲学与西方的对应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也有差异。道教从思考个体生命出发而建立的伦理学,与儒学虽然有互相影响的成分,精神旨趣却迥然有别。道教的功夫哲学与儒学、佛学的,差异性大于共同性,从一个侧面丰富了中国哲学特有的功夫论的内涵。

结语:道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此外,道教哲学的很多具体观点可以丰富哲学在众多具体问题上的思考。生命必须生存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中,道教对自然环境颇为关注。从思想到作为行为规范的清规戒律,都有很多涉及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内容。[1]与道家偏重于无为不同,道教强调有为,宣称“我命由我不由天”。科学技术就是道士们藉于延缓死亡,延长寿命的重要抓手,所以,道教对中国古代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做出了重大贡献[2],道教对科学技术的消极、负面影响早有警醒。所以,道教的科学技术哲学,值得我们去挖掘、梳理、建构。此外,书法、绘画、音乐等是道教用于辅助传教的手段,道士们在这些领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相应地,蕴含在其中的美学思想,值得我们去发掘、梳理、提炼、概括。[3]

第三,道教哲学可以为世界哲学的发展提供启迪。世界哲学有三大体系,即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哲学。道教哲学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大组成部分。道教哲学具有独到的精神旨趣,在一系列具体内容上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它把信仰与形而上的哲理紧密结合,作出深邃的抽象思辨,但同时又没有忘记形而下的生命关怀,从而实现了生道合一。心性论、功夫论是中国哲学区别于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的两大领域。道教哲学在这两个领域相对儒学和佛学的独特性,前面已经阐述过。道教哲学这样体用结合的哲学风貌结语:道教哲学的现代意义,相比西方哲学,颇有优势。西方哲学习惯用分析性的思维方法,把动态的事物当作相对静止的来看待,把整体的事物分解为若干部分,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再把这个部分分解为若干小的部分来研究,虽然就其本意,是希望各个部分都研究后,再进行综合,但实际上,往往只有分析,缺少综合。所以,总的结局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西方哲学虽然在一系列具体领域的思考非常深入,充满了创新性,但只要一联系到周围的相关问题,从大一点的视野着眼,立即就会发现其偏颇、促狭之处。所以,西方哲学中充满了各种学派、观点的尖锐对立,例如,反实在论与日常生活哲学的对立,思辨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对立,科学哲学与人本主义哲学的对立等等。这些对立、矛盾的双方很少有对话和沟通,要把它们沟通融合为整体,往往非常困难。这一现象在中国哲学中是不存在的。但包括道教哲学在内的中国哲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弊端,在若干具体问题的思辨上不够仔细、不够深入,这应该向西方哲学学习。道教哲学的立场、方向、视野、焦点等都与西方哲学不同,如果展开比较哲学的研究,无疑对世界哲学的发展是有利的。

结语:道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第四起名网,关于道教哲学的新发展。

从学术立场来看,道家在先,道教在后。道家和道教,在中国古代学术中并不作明确的区分,还有一些人不用这两个词而用“老庄之学”、“黄老之学”、“道学”等名称。把道家和道教作明确的区分,是20世纪以来受西方传来的人文学科分类体系和反宗教主义的影响,把道家视为哲学,把道教视为宗教。对此,我们早已指出,这样的区分是与历史的真实不相容的[4]。如果沿着这一思路,那就是把道家与道教打和在一起儒家哲学的主要内容,从共时态的角度来建立完整的哲学体系,这可以用道学哲学来命名。道学哲学的发展,一方面应该立足传统而与儒家哲学、佛教哲学相对比,另一方面站在当代而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相联系,充分吸收它们的思想营养来充实、丰富。

但是,道家与道教确实有差异,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惯性一时也难以打破,我们就勉为其难地继续接受这一区分。沿着这一思路,则一方面,道教哲学可以接着传统往下讲。要“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是因为道教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环境相比于一百多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教必须适应现代社会才能生存。另一方面,道家哲学同样要接着往下讲,如同儒家在20世纪就已经产生了现代新儒家一样,道家也必需建立现代新道家。这方面,中国的学者们已经开始着手并出现了一批成果[5]。在这样的局面下,道教哲学主要是一种宗教哲学,新道家则是纯粹的哲学,二者因为存在着历史和哲理的亲缘性而可以协同发展。

结语:道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今天,随着中国的强大,道教已经传播到世界数十个国家,虽然比较弱小,但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6]。相应地,道教哲学也应当成为一种世界性哲学,为丰富和发展全人类的哲学智慧作出贡献。

[1] 参阅:乐爱国《道教生态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 参阅:李约瑟著,何兆武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姜生、汤伟侠主编:《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两汉魏晋卷),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姜生、汤伟侠主编:《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 参阅:潘显一等著《道教美学思想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潘显一《大美不言:道教美学思想范畴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蔡钊《道教美学探索》,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 孔令宏编著:《道教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序言第3-4页。

[5] 新道家的专著主要有:董光璧《当代新道家》,华夏出版社 1991年版;陆建华:《建立新道家之尝试》,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赖锡三:《当代新道家——多音复调与视域融合》,台大出版中心 2011年版;许抗生:《当代新道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年版。论文主要有:孔令宏《新道家哲学论纲》,《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孔令宏:《现代新道家的建立及其文化观》,《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赵卫东:《当代新道家的理论定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 6期;孔令宏:《现代新儒家与新道家的关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6] 孔令宏:《论道教的全球化》,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编,《潘富恩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17-230页。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