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引入课题组形式,共设10个课题组

第四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引入课题组形式,共设10个课题组

在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是否能找到蕴含生态智慧的宝库?这对当代倡导绿色·简约生活有何启示?如何走好生态文明之路?

日前举办的第四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尝试引入课题组形式,共设10个课题组,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切入点,创新性地提出绿色学科体系,为绿色简约生活方式的实践奠定理论基础。2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迈向绿色·简约的人类生活”主题,展开交流对话。

论坛闭幕式上,山东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曾繁仁代表论坛组委会作了学术总结,认为本次论坛的学术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操作意义,反映了国际学界特别是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建设研究上的新发展和新收获。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尚俭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乏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思想,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财富。

儒家思想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认为,儒家生态责任伦理思想内容丰富,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学建构了包括仁民爱物、取予有度、用之有节和天人相参在内的义理结构,体现了儒家的仁者情怀和重生爱物的人文精神,确立了人对世界的环境责任和主体意识。

“在现代化引发的天人对立加剧、生态危机日显突出的时代背景下,儒家生态责任伦理是实现人与自然重归和谐的宝贵思想资源,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支撑。应该汲取、转化儒家旨在促进天人和谐、保护人的生态家园的伦理传统,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涂可国说。

“儒家历来反对滥用资源,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荀子把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作为‘圣王之制’的内容,要求砍伐和渔猎必须遵守一定的时节,并规定相应的‘时禁’期,以保护生物和资源。”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凯认为,我们应当借鉴儒家所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与生态环境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儒家的生态智慧与美好家园建设阅读,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

“老子被当代人称为人类‘生态文明’智慧的先驱者。他以深刻的哲学智慧,从人生价值观的高度,提出了治理生态环境之道。他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了‘道法自然’和‘治人事天莫若啬’的价值观念。所谓‘道法自然’,是指人类要遵循自然、仿效自然,切不可为了人类的私利、多欲,任意宰割宇宙万物的生命。‘治人事天莫若啬’,人类只有以‘啬’(简朴、节约、珍惜之意)这一价值理念,修身治国和敬畏自然,才能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葛荣晋表示,在今天,老子的生态文明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态文明与人类简约生活

生态议题是当下全球关注的人类共同体生存性问题。很多学者认为,之所以倡导生态文明与人类简约生活,与当今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无关系。

“一位核物理学专家告诉我,按照个人消费和地球可承受的比率,假设人均人耗达到10是极点,现在美国的人均人耗已经超出10,达到13了。”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倪培民举例说,这个简单计算说明,如果全世界都达到美国的人耗水平,地球是受不了的。当前主流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对物质有着强劲消费力的人群,这种模式纵容需求与欲望,是难以为继的。

“生态的改变是由于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改变,而这取决于人类的生活观。”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孔陈焱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简约生活观和生活方式提供了一条连接人类未来发展和生态平衡的有益进路。儒释道的简约生活主张建立在各自对自然与人关系的理解之上,为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态主义主张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生态文明与简约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沈清基认为,生态文明与简约生活共同遵循和利用客观规律,以保护地球环境的永续存在为己任,以节约、节俭的理念和实践活动促进了资源节约,所具有的明晰性有助于生态智慧的达成。

简约生活理念源自中西方传统文化,也逐渐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曾繁仁借用著名生态理论家梭罗进入瓦尔登湖区生活26个月的例子说明,生态文明时代新的自然观与生态观的确立第四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引入课题组形式,共设10个课题组,由“愈富愈好”到“够了就行”儒家的生态智慧与美好家园建设阅读,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观。

据悉,2016年第47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就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沈清基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简约生活已经成为在世界范围内,与资源、绿色、环保息息相关的公众活动。

多路径实现绿色发展

目前,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入了以绿色经济为主驱动力的新阶段。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安国俊介绍,美国的“绿色新政”,日本的“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德国的“绿色经济”研究等表明,经济的“绿色化”已经成为增长的新引擎,这已成为世界的共识。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作为‘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表明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将通过绿色理念引领向可持续。”天津财经大学校长李维安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统计第四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次引入课题组形式,共设10个课题组,如果有足够的融资,中国的绿色投资需求可能每年增长10%—15%。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朝旭说,“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日益觉醒,生态需求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董长瑞认为儒家的生态智慧与美好家园建设阅读,以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绿色消费,拥有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成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推动力。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山东大学副校长、经济学教授胡金焱认为,绿色金融中最重要的观念就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因素纳入金融活动中,考虑生态环保因素的环境影响、风险评估、社会成本等。

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法制的保障。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法政学院名誉院长徐祥民认为,绿色发展是走出环境危机的必由之路,沿着这条道路平安前行有赖于绿色法制的保障。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建立、加强绿色发展法。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