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教材——民本主义思想

岳麓版必修三教材——民本主义思想

岳麓版必修三教材提到民本主义思想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化思潮,在春秋战国时期诸道家、墨家、儒家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上都阐述了民本主义思想,其中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儒家的民本思想。

由于这几年高考试题中着重对儒家民本进行了考查,所以本文着重对此思想进行论述。

首先强调儒家的民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民主思想,其本质是“君本”,即君主统治策略。是所谓儒家提倡王道政治,提倡“足食”“足民”,反对苛政,主张仁政,给民以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些主张虽然是为执政者的长治久安考虑,但所表现出来对“民”的爱护岳麓版必修三教材——民本主义思想,因而受到下层人民和知识分子群体的认可。

周公作为儒家思想的源头,其思想中包含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其具体表现是“敬德保民”思想。

春秋时期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论语·为政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要求统治者人宽厚,并且勤于政事,做出政绩,才能“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仁政思想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系统化和集中体现。仁政:就是统治者要勿夺农时,使民有一个安定生产的环境。这样民才能为国君服役打战岳麓版必修三教材——民本主义思想,国家才能富足,百姓才能安康。《孟子•梁惠王上》记载孟子对仁政的理想“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还主张“民贵君轻”,在《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人民,君主,国家三者之中,以民为最贵最重。

岳麓版必修三教材——民本主义思想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也主张减轻农民的负担,不夺农时。只有老百姓富了,国家才能收取赋税。荀子曰:“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得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

汉代董仲舒在其天人感应学说中添加“天谴论”,试图约束君权,这也是汉代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

宋明理学将“民为国本”和“君为政本”相提并论。宋明理学是王权绝对化的先导,但是,王权思想的绝对化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的弱化。恰恰相反,他们的民本思想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为政本----民为国本”就是宋明理学双向强化的典型例证。

明末清初儒家民本思想产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新民本”思想.(先秦思想家)传统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政治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而生的。

这里要强调,黄宗羲为代表的新民本,既不是(先秦思想家)传统民本重复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体现,也不是近代民主思想的建立,而恰恰是两者的中间地带,即民本与民主之间的范畴。

岳麓版必修三教材——民本主义思想

新民本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体现,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功能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先秦思想家)传统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如果说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体现,“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新民本思想家在罪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社会。

新民本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虽然加入了反对君主专制和限制君权的新内容。但依然没有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羁绊(发于儒家囿于儒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提出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虽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未能提出符合近代化要求的民主思想;虽为商品经济发展后反专制的民主先声,但未对当时社会产生直接广泛影响。虽约束君主权力,但措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只单纯幻想君臣共治,而未对未来政治制度提出可操作的构想。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