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第七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二)

【每日一题】第七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二)

[艾思奇主编,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第三节 原因和后果

因果联系是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表现之一。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任何一种或某种现象都会引起另一种或某种其他现象;反之,任何现象的出现也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由因的作用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因果关系的特点之一就是前因后果,因在先,结果在后。因果关系是包括时间顺序在内的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但是,一些连续的现象并不构成因果关系,例如白天和黑夜。

唯物主义认为,现象的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任何现象都有其原因,任何原因都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在客观世界中,既没有无因的果,也没有无果的因。这个思想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决定论原则。与此相反的是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它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人类实践是因果关系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最好证明。在实践中,人们不仅反复看到某种现象,必然会出现另一种现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或改变某种现象,从而获得人们所预测的某种结果。在实践的不断发展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无论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多么复杂,它们之间都有一种不以人为意志的严格的因果关系。有些现象的成因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存在,终将被发现。可以说,科学首先是对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的认识。不揭示事物产生和发展的真正原因,

唯心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否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例如,休谟认为因果关系的概念是由于某种感觉的反复发生而产生的,他把因果关系归结为人们的心理习惯。康德将因果关系视为人们用来“秩序”自然的一种与生俱来的理解形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理解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目的论者认为,世间万物的联系与发展,都是为了某种预定目的的实现,这是上帝旨意的结果,只有“上帝”才是万物的最终因。辩证唯物主义从根本上反对这种错误反动的观点,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按照自身内在的因果联系和人的因果观念产生和发展的。心智不过是实相。事物客观因果关系的反映。对因果关系的彻底唯物主义观点不会为任何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留下空间。实践是对唯物主义因果观的最好印证,也是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最有力的反驳。

非决定论盛行于现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中。马赫宣称:“因果是我们思维的产物……”实用主义的创始人詹姆斯[i]说:“尽我所能想到的,为什么世界上总是有东西。唯一真正的基础是有人想让它出现。” 许多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家用唯意志论来否定社会生活中的因果约束[ii],这是对反动阶级垂死挣扎的哲学反映。帝国主义者妄想依靠政治和军事力量来任意决定经济生活的进程和阶级、民族和国家的相互关系。但是,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加深,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工人运动的热潮,社会主义阵营的日益巩固和壮大,都证明客观的因果规律是帝国主义无论如何都无法抗拒的“意志”。的。

现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者试图在自然科学的一些新成就中找到反对唯物决定论的论据。他们认为,在微观世界中,电子具有不受因果约束的“自由意志”。事实上,现代物理学发展的每一步,都进一步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因果规律。人们在利用原子能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微观世界因果关系客观性的最好证明。

物质世界是一个无限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因果只是世界范围内相互依存、各种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联系中的一个环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是物质发展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iii]因此,只有当我们从普遍联系中提取出特定的待测对象时,才能具体确定一种现象是原因,另一种是结果。由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同一现象是一种关系的结果,另一种关系的原因。例如,摩擦产生热量,热量是摩擦的结果,热量可能是燃烧的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因果可以相互转化,一个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原因。例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在社会生活中,经济是最终的根本原因,而政治反过来又可能是加速或延迟经济发展的原因。

玄学家看不到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认为因只是因,果只是果,两者不能相互转化。这种因果关系的机械观点并不能正确解释事物的联系。

在现实生活中【每日一题】第七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二),结果往往不是由一个原因引起的,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农业丰收或歉收是自然气候变化、耕作技术水平和人类努力水平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各种原因中,有内因与外因、主因与次要、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等的区别。相同的原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产量会有很大差异。为了研究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需要全面揭示一个结果的各种原因,分析每个原因的不同位置和作用,

正确把握因果关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条件。在工作中,只有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关系,善于估计工作后果,才能正确指导工作。总结工作经验时,不仅要肯定成绩、发现错误,还要找出成绩的原因和错误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已有的成果,避免重蹈同性错误的覆辙,分析成败的原因,也就是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在《学习与现状》一文中,老师肯定了[--]路线的斗争是完全应得的,并指出斗争方法存在不足。、情况和纠正此类错误的详细方法,以便以后可能会再次出现相同性质的错误。” 在处理[--]问题时,“要重点分析当时的环境,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分析当时错误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根源,落实惩前避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从而达到既要明确思想【每日一题】第七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二),又要团结同志为这两个目的。” [iv] 老师的这些话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只有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才能通过实践消除造成不良结果的原因,达到对我们有利的结果。

笔记:

[i] James (1842-1910)美国心理学家,实用主义者。读者注。

[ii] 社会中的因果关系早已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中得到论证,并为社会生活实践所证实。

[iii] 黑格尔《逻辑学》摘要,载于《列宁全集》,卷。38,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8页。168.

[iv] 毛泽东:《学习与现状》,载于毛泽东文选,卷。3,人民出版社,第2版,1953年,第941-942页。

标签: 唯物辩证法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