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阳举《老庄道家与环境哲学会通研究》

谢阳举《老庄道家与环境哲学会通研究》

自从西方环境思潮兴起以来,道家哲学与环境哲学的同异成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热议的话题,但真正系统深入的比较研究并不多见。谢阳举先生《老庄道家与环境哲学会通研究》一书立足环境哲学视域,以深生态学哲学为基本理论模式,综合国内外研究,对老庄道家和环境哲学进行双向诠释,弥补了这一缺憾,不仅深化了道家与环境哲学研究,还对推进中西哲学与文化对话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老庄的哲学方法。道家哲学传播到西方后道家哲学思想的智慧,出现多种多样的理解和诠释。这一文化现象一方面给人的印象是,道家具有罕有其匹的可阐释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感到道家文化的学派归属很难定位。《老庄道家与环境哲学会通研究》则试图从现代环境哲学的视野来阐释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明确了道家哲学的环境哲学属性。

本书基于汉语语法、逻辑意义和文化背景,采用理论化阐释的方法,追求实质性理解,把“自然”概念诠释为“常态”、“稳定平衡态”,并进而把老子哲学定位为态势哲学,揭示了态势哲学和环境哲学的共同旨趣。作者认为道家哲学思想的智慧,老子哲学是要洞察存在与变化的最佳状态和趋势谢阳举《老庄道家与环境哲学会通研究》,即自然常态。“无为而无不为”才是老子哲学的完整原理谢阳举《老庄道家与环境哲学会通研究》,在实践上,老子坚持无为的原理,是企求最大程度地让自然发挥它的作用,消除文化对自然的异化,摆脱反自然的、坏的人为之祸根。

该书认为庄子哲学的基本方法是怀疑,怀疑方法是庄子走向彻底反思的保证;庄子的“两行”是其通向“齐物”平等、混沌大通的境界的逻辑方法;庄子不是相对主义者,而是具有生态底蕴的哲学家。庄子的“逍遥”概念不同于西方近代的“自由”价值观:“逍遥”要求认同自然,而西方近代的自由观及建立在这种自由观之上的资本主义制度则破坏了自然生态。我们的时代应实现自由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深哲学、深思维和深层语言观。该书认为,环境哲学的出现意味着对人的重新定位和定义,要求人类感知和情感、基本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变革。作者汲取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深生态学的理念和模式中的积极因素,将其与中国老庄道家的精神参证会同,认为哲学应该实现普遍性和深度性的统一。

作者对奈斯创立的深生态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其特点是本体论优先原则,其价值立场是内在价值论,方法论上提倡深度追问,带有较强的后现代性特征。以深生态哲学为基础的深哲学是深度怀疑和反思的哲学,既需要思维的深化,也需要语言的深度性。所谓“深思维”,即是“合生态、合自然地思考”道家哲学思想的智慧,是“批判式循环的思维”。深哲学需要深层语言,深层语言能够最大化诊断与消除各种对环境不友好的思想文化的语言学病因,并致力于探求合乎生态健康与保护的新型语言。在作者看来,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字与自然天道有亲缘性,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和思想本于自然灵感,是自然化语言的活化石。作者关于深层哲学的这些思考值得学界重视和研究。

呼唤新道家。20世纪末董光璧先生提出了“当代新道家”的概念。该书作者认为,“当代新道家”若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学派,就必须维护道家哲学理论诠释的完整性,沿着未来绿色文明的方向,接着道家讲下去,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成为世界未来哲学之林的普通话。该书展望了发展新道家的几种可能思路,即:发挥中国古代学术观的会通精神;发掘态势哲学的生长点;建构深层道德或曰超越性道德理论。

作者认为,道家看似消极,但却隐藏着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功能。首先是,它对中国文化的绵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道家绿色内涵的阐发能够为现代文化脱去自然之根和异化提供诊断,必将有益于人类的可持续。

该书《后记》提醒我们,老庄道家哲学毕竟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一方面包含人类原初的生存经验,其生态智慧可能更为根本;另一方面,道家思想与我们时代所需要的环境哲学还有明显差异,当代新道家对道家哲学的绿色化阐释“必须充实以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史等实证内容”,只有这样,道家哲学才能散发出时代的智慧之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环境伦理学会执行会长)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