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董仲舒儒学思想的进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的积极作用

汉朝董仲舒儒学思想的进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的积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象数易学,在当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即使是后来墨家思想基于儒学思想而产生,但仍旧没有儒学思想的发展道路。儒家思想在最一开始,由于理念过于柔和,所以不适用于当时的乱世之时,儒学思想也一度被摒弃。

孔子作为儒学思想的创始人汉朝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后世的发展中,非常符合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并且儒家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朝代的发展而做进一步的提升。

到了西汉时期,儒学成为了正统思想,尤其是董仲舒改造了儒学思想,“新儒学”成为了皇帝统治天下时,要遵循的思想理念,也是百姓接触教育时,必须要学习的思想。对于朝代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到了宋朝时期,儒学逐渐有了理学的发展,朱熹的“程朱理学”便是当时儒学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儒学在宋朝时期,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还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认为“理”是万物的根本,和“气”是构成万物的来源。二者对于后世儒学的进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汉朝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革,提出“天人感应”之说,为儒学被统治者采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扫清了障碍

1. 皇权至上,君权神授

汉武帝时期,国家经过几十年的修身养性,元气也恢复的差不多了,所以汉武帝认为,国家即便是有了经济资本和民众基础,如果没有合适的治国理念和方针政策的加持,国家也不会发展的长久,所以汉武帝一登基便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唯一思想,但是又碍于儒学思想之前的弊端,所以对于董仲舒改造儒学思想的行为就非常的支持。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董仲舒对于皇权的态度。

董仲舒认为汉朝董仲舒儒学思想的进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的积极作用,天子是人世间的最高统治,而“天”则是世间万物中最为崇高的,天子能够治国也是上天赋予的,也就是“君权神授”,对于天子的理念,百姓必须遵从,而且不能有逆反的心理,否则就会遭到天谴,“皇权至上”的思想愈加的深入人心。

对于那些德不配位的天子,自然会有上天的惩罚,群众是没有权利管此事的。由于当时人们思想较为封建和落后,所以对于此理念也是深信不疑。

2. 儒学为主,融合为辅

董仲舒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新儒学”有更好的发展汉朝董仲舒儒学思想的进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的积极作用,为了能够让“新儒学”的效用不仅在政治上有很好的发挥,在群众中也能够有深入的推广,所以,董仲舒不仅在传统的儒学思想上做了进一步的改变,还融合了很多道家和佛教的思想理念。

毕竟当时由于历史的变迁,很多思想在群众之间还是很兴盛的。董仲舒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新儒学”理念代替其他的思想,便利用其他思想的外壳,继续宣扬“皇权至上”的观念。

董仲舒讲这种阶级划分、等级分明的思想理念也贯穿到了每一个家庭中,由于当时本就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所以让家庭中的女人地位更加的低下。而统治的一方利益不断的强化,地位不断的提高,也让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理念开展的更为迅速。

虽然董仲舒的新儒学非常受欢迎,但是汉武帝并没有明面上采用他的思想,为的就是能够更加的集思广益,让更多的想法相互制衡,这样才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但是汉武帝小看了“新儒学”的影响。

二.宋代以后理学的兴盛,“格物致知”思想的提出,实际上是在皇权日盛的现实下,读书人们寻求突破,改变现状的方法

1. 文官参政,儒学治国

赵匡胤本身是黄袍加身,所以对于军队势力的掌握是非常严格的,他害怕宋朝会重蹈覆辙,再次被武将所覆灭,所以“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治国理念,而支撑文人发展的思想便是儒学。

从宋朝完善科举考试制度的政策也可以看出,对于考试内容的规定大多以儒学思想为主,就可以感受到儒家思想在宋朝的地位了。宋朝的统治者认为,凡是经过儒学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出的人才也大多都是忠诚爱国的人。

以儒学治国在宋朝的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赵匡胤不是什么大家族出身,所以刚刚上位时,必定需要一批自己的团队来辅佐其管理和治理国家,如此就不必再使用前朝的大臣了,也就少了一份担心。

所以,赵匡胤通过科举考试制度来选拔合适的人才。选拔出来的人才也多为儒家思想教导出来的文人,所以这些文人在治国时,也会采用儒学的理念参与政策。这样,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的发展达到了鼎盛的局面。而对于百姓来说,儒学的理念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所以对于儒学的崇敬和学习也逐渐开始重视。

汉朝董仲舒儒学思想的进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的积极作用

2. 儒学进一步发展跃升至理学

理学的思想范畴甚至比哲学还要广阔,不仅解释了世界的来源和构成,对于人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应该有的行为标准也做了制定。“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便是当时时代发展的产物。

朱熹认为,在“四书”中,《中庸》的地位应该更加的突出,原因是《中庸》传达的理念是“程序化”的思想,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应该有一个程序化的标准,应该按部就班、依照顺序的发展来完成工作。

“程朱理学”的主张是:格物致知,通过一系列对于知识的积累,丰富自身的学识和能力,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陆王心学”则主张“明心见性”。陆象山认为,善良和道德天生就存在于人们的心里,是不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品质,所以要重视“先立其大者”,也就是说要重视自身本来就拥有的,对于那些后天学习的知识和品德都是人的附加品,重视程度要相对弱化一些。

发展到后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争斗愈加明显,也导致不同派别的斗争愈演愈烈。但是不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其根本来源都是“孔孟思想”。支撑宋明理学发展的不仅只有四书还有五经,其主要目的就是宣扬“存天理,灭人欲”,为的就是巩固天子的统治,区分封建环境下的等级制度。

三.历史上两次儒学的自我革命,汉朝目的在于参与政治,附庸皇权。而宋儒对儒学的改良,本质上是以试图以礼教限制皇权的尝试

1. 屈民而伸君汉朝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屈君而伸天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树立了天子的威严,同时也稳定了社会秩序的和谐和国家政治的稳定。但是为了不让君主的权利无限的膨胀,又以“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制约君主的权利。在董仲舒的理论中,君王应该“视天如父”。

也就是说,天子要把上天当做是自己的父亲,一切的行为都要按照上天的指示,而上天又是听从来百姓的意见的,天子是上天派来服务百姓的。三者的权利得到了很好的制约,对于董仲舒发展儒学思想也是一个很好的环境。

除此之外,董仲舒还提出了“崇尚根本”的说法。也就是说君主所崇尚的一切行为都是“天道”,只有遵循天道才能够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发展,否则便会使得百姓不满,遭到天谴。并且,新儒学要求贤明的君主必须要亲自农耕以示对于上天的敬畏,同时还要开设学堂重视教育。这对于之后儒学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2. 宋明理学,复兴儒学

儒学思想在发展到宋朝时期可以说是相当鼎盛了,同时宋朝的儒学思想也被后人称之为是“新儒学”,但是它和董仲舒的新儒学不同的是,宋明理学的思想更加重视“理和气”,这对于传统的儒家思想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宋明理学是在玄学和佛学的影响下而产生的,是对后世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重要产物。程朱理学的兴起不仅仅是对于传统儒学的改革,更是当时佛教与道教的结合。

汉朝董仲舒儒学思想的进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的积极作用

结语: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是对于传统儒学的最先改革汉朝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这体现了儒家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朝代的更迭,儒家思想可以根据政局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革,这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儒家思想今后在发展中的地位。儒家思想不仅符合统治者的治国理念,还可以俘获群众的思想观念,受到了皇室和天下文人的一众追捧。后来程朱理学对于儒家思想进一步的改革,更是让儒学走上了黄金时期。

在程朱理学最辉煌的时候,还曾一度的传入到了其他国家,比如朝鲜、日本等。这对于儒学的进步有着深远的意义。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被尊崇,也是因为其适应性和可变性。纵观中国历史时期,儒学思想一直是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核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学思想可以吸收其他主流思想的核心和精华,既能够“明哲保身”又可以汇聚特色。这对于政治的发展是百利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董仲舒与新儒学》

《董仲舒与两汉儒学思潮研究:天人合一》

《四书章句集注》

《程朱理学与佛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